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冠心病患者血清ICTP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

发布时间:2017-08-19 16:20

  本文关键词:冠心病患者血清ICTP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冠心病 ICTP 基质金属蛋白酶


【摘要】:研究背景及意义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并呈年轻化趋势。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S)是诸多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病变基础,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稳定型心绞痛(SAP)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当病情进一步发展,最终可导致心肌梗死(MI)等严重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HD),是现代社会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致死、致残性疾病。早期发现并积极干预早期CHD的进展是延缓和控制心血管事件的根本措施。冠脉造影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指标”,而有创的冠脉造影在很多身体条件差及对造影剂过敏的患者中很难得到应用,且不能检测早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也不能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随着动脉粥样硬化(AS)疾病临床防治重心的前移,人们开始重视冠状动脉发生发展重要相关的机制研究,望找到能够提示早期CHD或者ACS的非介入性血清因子,通过这些因子以利于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早期干预,无论对于社会疾病负担的减轻,还是个体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减少都具有重要意义。AS是一个以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为基础、以脂质浸润和血管壁炎症为特征的病理过程。内皮细胞可在多种致病因子作用下受到损伤,从而启动炎症反应,使血液中脂质进入血管内膜,导致炎性细胞聚集,并吞噬脂质成为泡沫细胞,坏死形成粥样斑块的脂质核心。炎症反应又造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增生,使动脉壁变厚和管腔狭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反应几乎贯穿了AS发生发展乃至斑块破裂的整个过程。AS炎性标志物,可能为AS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这些炎性标记分子主要有:C反应蛋白(CRP)、急性时相血清淀粉样蛋白A(A-SAA)、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8(IL-8)等。趋化因子可能通过驱动、调节黏附分子表达或直接趋化、吸引炎性细胞,进而导致炎性反应。同时,趋化因子能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活化和增殖。因而,趋化因子与CHD的形成及进展关系密切。其次,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病例研究均证实,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Hcy通过氧化应激、低甲基化反应、蛋白质同型半胱氨酸化、内皮祖细胞功能障碍等机制对内皮细胞结构功能的损伤则是引发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因而,Hcy对血管VEC结构及功能的损伤则是引发早期CHD的关键。近年来研究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AS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MMPs能特异性与细胞外基质成分相结合并降解细胞外基质,参与炎性反应、缺血缺氧损伤、心血管等生理和病理过程。MMPs主要来源于巨噬细胞、所有的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泡沫细胞等。细胞外基质的构成成分影响斑块的稳定性,AS病灶含较多的Ⅰ型胶原,巨噬细胞侵入病灶后分泌MMPs,催化降解Ⅰ型胶原,破坏AS斑块的结构,分解生成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ICTP).目前ICTP是转移性骨肿瘤的指标,与其他的转移性骨肿瘤指标相比,ICTP不受组织蛋白酶K的催化和破骨细胞的骨吸收的影响。新近研究表明,在排除骨肿瘤的CHD患者,血清ICTP水平高低与斑块核心坏死面积大小有关,或可提示不稳定斑块的形成。鉴于ICTP与不稳定斑块的关系尚缺乏直接证据。因此,血清ICTP水平与不稳定性斑块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CHD的关系值得探讨。正常情况下在动脉组织中检测不到其活性,但在动脉粥样硬化时,MMps等蛋白水解酶的活性显著升高。MMP-2、MMP-9属于明胶酶类,主要功能是切割Ⅳ、Ⅴ、Ⅶ、Ⅹ型胶原和弹性蛋白以及胶原酶作用后的Ⅰ、Ⅱ、Ⅲ型胶原。斑块的稳定性取决于纤维帽,MMP-2的分泌主要会降解斑块纤维帽,导致不稳定斑块的形成,其在冠脉粥样斑块中非常活跃,它的激活与斑块钙化有关;Galis在MMP-9基因敲除小鼠中发现,MMP-9的缺乏可导致血管内膜斑块明显减少和管腔消失,胞外基质增加,推测MMP-9的抑制将会使动脉血管壁更加坚固能促进斑块形成并减少斑块的体积。相关研究表明,MMP-2,MMP-9能提示不稳定斑块的形成,且与CHD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根据ICTP的生成机制,ICTP水平可能与MMPs水平密切相关,了解其关系有助于明确ICTP的来源,因此其水平与MMP-2、MMP-9之间的关系亦值得探讨。研究目的1.检测CHD患者血清中ICTP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2.探讨ICTP与MMP-2、MMP-9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研究对象和方法2013年10月-2014年03月在我院心内科门诊和住院的CHD患者103名,其中SAP患者39例,UA患者39例,AMI患者25例,其中11例SAP患者、12例UA患者及6例AMI患者行血管内超声仪(IVUS)检测,并纳入38名非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Conrol(C)组。SAP诊断参考2006年欧洲心脏学会(ESC)的诊断标准。UA诊断参考美国心脏病学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诊断标准。AMI诊断标准参考ESC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符合一条即排除):1)有恶性肿瘤病史;2)严重肝肾功能不全;3)明确的血液系统疾病;4)明确的免疫性疾病等炎性疾病;5)明确的甲亢等甲状腺疾病;6)其他引起胸痛的原因如肺栓塞、心肌病、主动脉瘤、心脏瓣膜病及充血性心里衰竭等;7)上呼吸道、肝脏、肾脏等感染性疾病。2.实验方法ELISA方法检测血浆MMP-9、MMP-2、ICTP、CRP、IL-6水平。IVUS为Boston Scientific公司生产iLab型号,采用3 F 40MHz单轨机械探头,所有超声图像通过一自动回辙系统获得,回辙速度为lmm/s,所有数据记录在录像带上,选择每例最狭窄部位进行分析,收集最狭窄管腔面积、外弹力膜面积、斑块负荷及各种斑块组成比例数据,最狭窄斑块面积为最狭窄处外弹力膜而积减去最狭窄处管腔面积。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用GraphPad Prism 5.01做统计图,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方法进行,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临床资料比较:SAP组患者男17名,女22名,平均年龄59.3岁;UA组患者男17名,女22名,平均年龄61.2岁;健康对照组中男16名,女22名,平均61.0岁。AMI组男11名,女14名,平均年龄59.5岁;各组年龄、性别、BMI及血压、血脂水平等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各组血清ICTP水平比较:SAP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ICTP水平稍增高,P0.05,无显著差异;UA组与SAP组、对照组比较血清ICTP水平升高,P0.05,有显著差异;AMI组与SAP组、对照组比较血清ICTP水平升高,P0.05,有显著差异,UA组与AMI组比较,ICTP升高不明显,P0.05,无显著差异。3.SAP组及UP-AMI组IVUS斑块组成分析:IVUS管腔最狭窄处斑块数据比较:SAP组与UA-AMI组比较,最狭窄斑块面积、斑块负荷,有显著性差异,P0.05;斑块纤维组成、脂质、坏死比例,有显著差异,P0.05;最狭窄管腔面积、钙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最狭窄处斑块等数据与ICTP相关性分析:纤维组成比例,脂质与ICTP具有相关性,分别为r=-0.37,r=0.35,P0.05,最狭窄处斑块面积、管腔面积、斑块负荷以及坏死组成比例、钙化组成比例与ICTP无相关性,P0.05。4.各组血清MMP-2、MMP-9、CRP、IL-6水平比较:SAP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MMP-2, MMP-9水平稍增高,P0.05,无显著差异;血清CRP、IL-6水平升高,P0.05,有显著差异。AMI组、UA组与SAP组、对照组比较血清MMP-2、MMP-9、CRP、IL-6水平升高,P0.05,有显著性差异。AMI组与UA组比较,血清MMP-2、MMP-9、CRP均无显著差异,P0.05,IL-6增加明显,P0.05,有显著差异。见表3。5.血清ICTP与MMP-2, MMP-9相关性分析:ICTP与MMP-2相关性为0.272,P0.05;ICTP与MMP-9相关性为0.221,P0.05。结论1.ICTP升高与不稳定斑块的形成相关,与MMP-2水平相关,或不参与AS斑块的早期形成,其升高可见于不稳定斑块的形成,或可作为临床指标。2.MMP-2和MMP-9升高可提示AS斑块的不稳定性;MMP-2、MMP-9在早期AS斑块形成过程中作用不大。
【关键词】:冠心病 ICTP 基质金属蛋白酶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41.4
【目录】:
  • 摘要3-8
  • ABSTRACT8-19
  • 第一章 引言19-32
  • AS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机制19-22
  • 核转录因子NFκB在AS斑诀发生发展中的作用22-23
  •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ey)与CHD关系及作用23-24
  • 炎症因子与GHD关系及其作用24-26
  • 趋化因子在CHD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26-27
  • 脂肪细胞因子与CHD的关系及其作用27-28
  •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s)与CHD关系及其作用28-30
  • ICTP在CHD中的表法水平及其作用30-32
  • 第二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32-39
  • 2.1 研究对象32-33
  • 2.2 检测指标33-34
  • 2.3 实验方法34-37
  • 2.4 实验结果分析方法37-38
  • 2.5 统计学方法38-39
  • 第三章 结果39-44
  • 3.1 一般临床资料比较39-40
  • 3.2 各组血清ICTP水平比较40
  • 3.3 SAP组及UP-AMI组IVUS斑块组成分析图(图2)及斑块相关数据分析40-42
  • 3.4 各组血清MMP-2、MMP-9、CRP、IL-6水平比较42-43
  • 3.5 血清ICTP与MMP-2,MMP-9相关性分析43-44
  • 第四章 讨论44-51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51-53
  • 5.1 结论51
  • 5.2 展望51-53
  • 论文创新点和不足53-54
  • 参考文献54-63
  •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63-64
  • 攻读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及会议摘要64-65
  • 致谢65-67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竹青;;活络效灵丹通过抑制脑组织炎症反应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09期

2 胡国江;;他汀与败血症[J];甘肃科技;2013年13期

3 郝炎;杨乔岚;陈明;;阿利吉仑与氨氯地平对肾动脉狭窄性大鼠斑块部位MMP9表达的比较研究[J];安徽医学;2013年12期

4 闫宜亮;谢兴宇;;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机制[J];贵州医药;2015年01期

5 邓意;陈立珩;王先宝;宋旭东;凌苑娜;陈爱华;杨平珍;郭敬宾;阙冬冬;陈贵明;;冠心病患者血清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6 程国杰;曹树军;张银;韩兰唐;胡硕强;王文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变化与心功能关系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15年03期

7 赖汝标;江权锋;钟飞雁;;血清MMP-2表达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8 余翼;陈明;;Fractalkine/CX3CR1与动脉粥样硬化[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2年02期

9 刘琦;李红利;张利苑;;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D-D水平检测结果临床分析[J];内科;2013年05期

10 余清超;;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D-D水平变化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yね窳,

本文编号:7017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7017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4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