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睡眠质量及其副交感神经强度变化特征研究
本文关键词: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睡眠质量及其副交感神经强度变化特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不稳定性心绞痛 冠心病 基于心肺耦合的睡眠监测 睡眠质量 十二时辰 中国传统医学
【摘要】:研究背景:随着现代睡眠医学的进一步发展,睡眠障碍这相当普遍的卫生问题对人类身心健康的影响逐渐引起了公共卫生界的重视和关注,同时越来越多的人群出现睡眠障碍相关疾病,这也已成为众多学者热点研究对象。国内外研究已证实,睡眠障碍和疾病关系密切,睡眠障碍会引起疾病,而疾病又会加重睡眠障碍,睡眠质量越差,人们生活质量就越差。多项研究显示,睡眠障碍可导致人体多系统功能的紊乱,其中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同时睡眠剥夺也已成为冠心病发生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睡眠通过改变人体代谢功能、自主神经功能、激素调节等一系列生理因素来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冠心病作为一种由多种危险因素并存于同一个体,并在其协同作用下发生发展的,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的心血管疾病,也通过机体神经体液调节等因素引起睡眠障碍。因此在冠心病和睡眠之间的相互作用下,适当干预睡眠障碍在其治疗并降低冠心病患者病死率、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的过程中成为至关重要的切入点。关注冠心病患者睡眠障碍特点,适当控制睡眠障碍是在临床上治疗并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措施。研究目的:通过对本研究纳入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CPC睡眠监测结果中对睡眠结构、睡眠呼吸暂停指数和十二时辰人体整体生理功能状态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究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睡眠质量情况,分析冠心病血管病变严重程度及冠心病合并睡眠呼吸障碍与睡眠的相关性,并探索基于12时辰副交感神经强度变化特征。为临床合理治疗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在临床工作中开展新的思维模式,认识睡眠障碍在慢性病中的重要性,指导患者遵循合理的健康生活方式,有效降低远期冠心病的发生、发展风险。研究方法:通过对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在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中西医结合心内科病房就诊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进行睡眠监测及冠状动脉造影术,采集患者一般病史资料、CPC睡眠测评结果(包括24小时睡眠评分及睡眠结构、12时辰人体生理功能状态分布、6时辰睡眠结构比例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从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健康及亚健康人群)的角度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冠脉不同病变程度将冠心病组分为三组进行各项对比,同时根据AHI睡眠呼吸指数将全体纳入者分为正常一轻度及中重度OSAS组进行各项对比,并且基于十二时辰分析各组生理功能分布特征。数据采用计量资料的独立t检验、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双变量相关分析等,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等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研究结果:临床研究结果显示:①基于CPC测评冠心病患者睡眠质量发现,睡眠评分越低初入睡眠时间长、熟睡总时间短、浅睡总时间长、醒/做梦时间长、AHI指数高(P0.01);冠心病患者睡眠总评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影响其睡眠质量的有较短的熟睡时间、较长的浅睡时间和初入睡眠时间,以及较高的AHI呼吸中止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冠心病合并不同程度睡眠障碍的发生率比健康及亚健康人群高,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合并失眠患者与亚健康失眠者相比,拥有更低的睡眠评分(P0.05);不同睡眠评分的两组冠心病患者组内比较,发现冠心病合并失眠患者拥有最短的熟睡时间、最长的浅睡时间和初入睡眠时间、以及最高的呼吸中止指数,其睡眠总评最低(P0.01);基于时辰比较冠心病组和对照组睡眠结构比例发现,冠心病患者在子时、丑时、卯时具有较低的熟睡比例(P0.01);在亥时、子时、丑时有较高的浅睡比例(P0.01);而冠心病组在亥子丑寅卯各时辰鼾症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②冠心病患者AHI呼吸指数越高,初入睡眠时间、浅睡时间越长,熟睡时间越短,睡眠评分越低(P0.01);冠心病患者中OSAS发病人数与对照组相比较高(P0.01),并且冠心病合并中重度OSAS比例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合并不同程度OSAS的两组冠心病患者组内比较其睡眠质量发现,冠心病合并中重度OSAS患者拥有较长的睡眠时间、初入睡眠时间、浅睡时间,较短的熟睡时间,其总的睡眠评分较正常-轻度OSAS患者低(p0.01、P0.05);合并同等程度OSAS的冠心病组和对照组比较发现,冠心病合并正常-轻度OSAS患者睡眠质量比对照组下降(P0.01);冠心病合并中-重度OSAS患者睡眠总评比对照组下降(P0.01);基于时辰比较不同程度OSAS冠心病患者睡眠结构比例发现,冠心病合并中重度OSAS组在亥时、子时、丑时、寅时具有较低的熟睡比例和较高的浅睡比例(P0.01、P0.05);在亥、子、丑、寅、卯各时辰均有较高的鼾症比例(P0.01)。③基于十二时辰分析冠心病和对照组副交感神经强度变化发现,冠心病患者副交感神经强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其中冠心病合并轻度睡眠障碍患者副交感神经强度下降趋势较为明显(P0.01)。研究结论:1.冠心病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并具有熟睡时间短、浅睡时间长、AHI指数高等特点;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并且冠脉病变程度越高,睡眠质量有下降的趋势,但差异不明显。2.冠心病患者熟睡比例在子时、丑时、卯时明显下降;浅睡比例在亥时、子时、丑时明显升高;鼾症比例在夜间各个时辰均升高。3.冠心病合并OSAS的发生率较高,其中合并中-重度OSAS的比列也明显高于健康及亚健康人群;冠心病患者合并OSAS程度越严重,其睡眠质量下降越明显,具有睡眠总时间、入睡眠时间、浅睡时间长,熟睡时间短等特点;与健康及亚健康人群相比冠心病合并正常-轻度OSAS患者睡眠质量下降较明显,具有熟睡时间短、浅睡时间长、AHI指数更高等特点;与健康及亚健康人群相比冠心病合并中-重度OSAS患者睡眠质量下降,具有睡眠评分低等特点。4.冠心病合并中-重度OSAS患者除了卯时出现鼾症比例升高之外,在夜间其余时辰:亥、子、丑、寅时同时出现熟睡比例低、浅睡比例高,以及鼾症比例高等特点。5.冠心病患者副交感神经强度较健康亚健康人群明显下降;并且冠心病患者睡眠质量越差,其夜间副交感神经强度呈现下降的趋势;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副交感神经强度变化无明显夜间高、白天地的趋势,十二时辰均处于低平状态,尤其夜间丑时、寅时、卯时上升不佳。并且在寅时至卯时下降幅度较大,即卯时副交感神强度已处于较低水平。
【关键词】:不稳定性心绞痛 冠心病 基于心肺耦合的睡眠监测 睡眠质量 十二时辰 中国传统医学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41.4
【目录】:
- 摘要5-8
- Abstract8-12
- 英文缩略词12-14
- 第一章 文献综述-冠心病患者睡眠障碍研究进展14-41
- 1 睡眠障碍的定义、国际分类及诊断标准14-15
- 2 睡眠障碍影响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及机制研究15-19
- 2.1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16
- 2.2 血压升高16-17
- 2.3 心率失常17
- 2.4 激素调节紊乱17
- 2.5 内皮功能17-18
- 2.6 炎症反应18
- 2.7 代谢系统紊乱18-19
- 2.8 免疫功能障碍19
- 2.9 遗传与基因19
- 3 冠心病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19-23
- 3.1 睡眠质量不佳与冠心病的关系19-20
- 3.2 睡眠结构的紊乱与冠心病的关系20-21
- 3.3 睡眠时间的异常与冠心病21-22
- 3.4 睡眠呼吸暂停与冠心病22-23
- 3.5 不宁腿综合征与冠心病23
- 4 睡眠相关临床监测技术及进展23-26
- 4.1 目前临床监测睡眠技术23-24
- 4.2 睡眠监测技术进展24-26
- 5 睡眠障碍西医和中医药治疗进展26-28
- 5.1 药物治疗26-27
- 5.2 非药物治疗27-28
- 5.3 病因治疗28
- 6 中医对失眠的认识28-32
- 6.1 中医对失眠的认识28-29
- 6.2 失眠的病因病机29-32
- 参考文献32-41
- 第二章 临床研究41-78
- 1. 前言41-42
- 2. 研究目的42
- 3. 材料与方法42-46
- 3.1 研究对象42-44
- 3.2 研究方法44-46
- 3.3 统计学处理46
- 4. 研究结果46-65
- 4.1 冠心病组睡眠质量分析46-56
- 4.2 基于时辰分析冠心病患者睡眠结构比例56-58
- 4.3 冠心病患者十二时辰副交感神经强度变化特征性分析:58-65
- 5. 分析及讨论65-74
- 5.1 冠心病患者睡眠评估66-69
- 5.2 冠心病与睡眠呼吸暂停69-72
- 5.3 冠心病患者基于十二时辰整体生理功能特征分析72-74
- 6. 结语74-76
- 参考文献76-78
- 致谢78-79
- 个人简历79-81
- 附录一81-84
- 附录二84-85
- 附录三8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民;陈长香;李淑杏;董胜莲;;影响老年人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研究[J];临床荟萃;2006年06期
2 陈文;;影响睡眠质量的几种行为[J];新农村;2006年09期
3 ;自测睡眠质量[J];中等职业教育;2007年01期
4 王强;陈广;陈景武;;近15年医学生睡眠质量研究概述[J];社区医学杂志;2007年05期
5 韦成全;;高职高专医学生睡眠质量状况调查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6 王艳萍;马丽杰;;住院老年人睡眠质量的调查与分析[J];吉林医学;2011年02期
7 陶诗凯;;高中生睡眠质量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5期
8 杨秋月;王锋;胡丹丹;夏红芳;章进;张淑;朱长才;;大学生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1年03期
9 ;睡前大量饮酒并无安眠作用[J];湖北植保;2012年05期
10 王红兰;薛越;余风萍;徐晓娟;陈大仓;;维和医疗分队官兵任务初期睡眠质量调查[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敬悬;卢传华;唐济生;邱慧敏;刘兰芬;王松波;王爱祯;张天亮;张绍东;江永华;赵长英;胡伯文;曹学义;;山东省18岁及以上人群睡眠质量的现况调查[A];2008年中国睡眠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徐建春;朱洵清;杨斌;张a\;薛婧;玛依拉;徐江涛;杨新玲;;博州地区普通人群睡眠质量情况调查[A];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王敏;;社区65岁以上老人睡眠质量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A];2011年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邵礼虹;吴兰花;郭晗锋;何金彩;周赛君;;护士的睡眠质量与社会支持、信赖他人的相关性研究[A];2006年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魏红;孟卫平;曾莉;林芳;;影响离退休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多因素调查及对策[A];全国第11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杨立娜;;住院病人睡眠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A];2008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8年
7 吴向甲;张应忠;陈中鸣;蔡叶佩;吴勤;周银花;;住院痴呆患者临床睡眠质量与相关因素[A];中国首届心理咨询师大会暨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潘黎;连之伟;兰丽;;不同温度环境下的睡眠质量评价[A];上海市制冷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徐建春;朱洵清;杨斌;张a\;薛婧;玛依拉;徐江涛;杨新玲;;博州地区普通人群睡眠质量情况调查[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张耀华;;癌症住院病人睡眠质量影响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七大原则提高睡眠质量[N];广东科技报;2003年
2 ;提高睡眠质量有办法[N];健康报;2003年
3 蒋明 袁文魁;11.4%大学生睡眠质量差[N];健康报;2007年
4 胡德良;睡眠质量越好 生活质量越高[N];工人日报;2009年
5 谷玲;睡眠质量下降与衰老有关[N];中国医药报;2001年
6 谷玲;睡眠质量下降与衰老[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7 品梅;提高睡眠质量小秘籍[N];人民政协报;2002年
8 清虹;女子提高睡眠质量小秘诀[N];深圳商报;2001年
9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徐尤佳 (徐玲艳);穿着袜子来睡觉[N];健康时报;2009年
10 健康时报记者 刘桥斌;四种食物影响睡眠质量[N];健康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志彬;头痛门诊偏头痛和紧张型头痛患者诱发因素、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云青;成年偏头痛睡眠质量分析[D];新乡医学院;2015年
2 刘桂阳;老年人睡眠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3 陈愿君;基于智能手机的睡眠质量信息测量与评估技术[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4 陈彦;某医科大学学生睡眠质量现状及干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5 李忠海;基于PVDF的睡眠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青岛大学;2015年
6 高晓燕;5-HT、5-HT2A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职业紧张和睡眠质量的关系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7 张艳霞;野外油田作业工人职业紧张对睡眠质量影响前瞻性队列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8 候彬彬;护士职业倦怠与自我效能和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9 王月;习练脏腑养元功对改善老年人睡眠质量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10 努尔比亚·阿布拉;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睡眠质量及其副交感神经强度变化特征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000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800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