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世界中急性冠脉综合征多支血管病变的预后分析
本文关键词:真实世界中急性冠脉综合征多支血管病变的预后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急性冠脉综合征 多支血管病变 药物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搭桥术 终点事件
【摘要】:背景和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着改变,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严重危及着人类的身体健康,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随之下降,本病有着不同的临床类型,近年临床上通常将本病分为慢性心肌缺血(chronic 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1]。ACS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内皮损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袭,并发生血管痉挛,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而导致的心脏急性缺血,其包括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1]。多支血管病变(multi-vessel disease,MVD)一直是临床中诊疗的难题,鉴于在临床上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标准是冠脉血管狭窄程度≥75%,MVD定义为至少两支主要冠脉血管或其主要分支直径狭窄程度≥75%。心肌急性缺血是引起ACS患者临床急症的核心环节,目前治疗就是快速恢复心肌血供,现在应用于临床上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药物治疗和冠状动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是其主要的三种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是比较传统的基础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抗凝药,调脂药等。内科PCI治疗由最早临床应用的经皮球囊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到1987年开发为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冠状动脉支架为最早应用的裸金属支架(baremetalstentsbms)到2002年发展为应用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stentsdes),又称药物涂层支架,有效降低了再狭窄,同时它能使血管内皮化过程延迟,所以与裸金属支架比较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低,介入治疗在血运重建术中创伤性最小,目前临床上的pci治疗主要指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cabg即冠状动脉分流术,又称冠状动脉搭桥术或旁路术。1964年,garrot首次应用自体的大隐静脉,使其移植到冠状动脉狭窄段的远端和升主动脉之间,并获得成功,通过追踪观察7年后,移植上的静脉仍大隐然通畅,1967年,favaloro等重复并进一步推广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在临床上的应用[2],成为目前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采用何种治疗方法才能达到最佳治疗状态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比较三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上的长期疗效差异。方法本研究属于回顾性研究。入选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因诊断急性冠脉综合症多支血管病变的住院患者725例,记录患者基本的临床资料及采用的治疗方法。2015年10月至2015年12月对入选患者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记录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主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事件包括再发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因心绞痛、心力衰竭、脑卒中再入院。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索多支血管病变的acs患者临床资料数据与3种治疗方法相关的因素。ka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实施不同治疗方法患者生存率的差异。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成功随访655例(随访率90.3%),平均随访时间(30.6±5.5)个月,177例发生终点事件(27.0%),死亡33例(5.0%)。2.介入治疗组发生血运重建率(2.3%比12.0%,p〈0.001)、心绞痛率(8.8%比17.6%,p=0.005)、总终点事件率(20.7%比47.9%,p〈0.001)低于药物治疗组;搭桥术治疗组发生血运重建率(1.9%比12.0%,p〈0.001)、总终点事件率(22.4%比47.9%,P〈0.001)低于药物治疗组;3组死亡率、心肌梗死率、因脑卒中和心衰再入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未服ACEI、他汀类药物是终点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4.Ka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3组患者无终点事件的累积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对于多支血管病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种治疗方法的病死率相似,介入治疗在发生血运重建、心绞痛、总终点事件方面优于药物治疗;冠脉搭桥术在发生血运重建、总终点事件方面优于药物治疗。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 多支血管病变 药物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搭桥术 终点事件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41.4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2
- 中英文缩略语12-13
- 引言13-15
- 对象与方法15-20
- 结果20-25
- 讨论25-29
- 结论29-30
- 参考文献30-34
- 综述 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的诊断和治疗的研究现状34-45
- 参考文献42-45
- 个人简历及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45-46
- 致谢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杉杉;;西罗莫司洗脱支架可减少有多支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的严重心脏不良事件[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5年24期
2 杜日映,张宁仔,谢伯雅,郑建雄,王执民;多支血管病变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1年04期
3 王明礼;刘建平;钟理;胡厚源;迟路湘;景涛;李永华;吕建峰;仝识非;宋治远;;血流储备分数在多支血管病变患者中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荟萃分析[J];重庆医学;2014年07期
4 鲁硕;杨立娟;郑晓群;侯凤霞;;血流储备分数在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的荟萃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年13期
5 王地槐;潘伯荣;;75岁以上患者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效果[J];医学信息;1994年03期
6 杨伟,陈万春,金惠根,尚孝堂,刘宗军,汪蔚青,施佳,王东毅,江蓓湖,欧少君;多支血管病变急性心梗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后住院期间疗效观察[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3年S1期
7 高峰;;冠脉搭桥与药物支架术对多支血管病变的治疗效果的比较[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8年09期
8 Hartzler GO;曾昭瑞;;冠状动脉成形术——多支血管病变的首选疗法[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87年04期
9 杨伟,陈万春,金惠根,刘宗军,汪蔚青,施佳,王东毅,尚孝堂,江蓓湖,欧少君;多支血管病变急性心机梗死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后疗效观察[J];上海医学;2003年07期
10 刘紫东;张志;付伟;;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合并左心室功能障碍患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年2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曦铭;丛洪良;侯凯;;2型糖尿病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再血管化治疗预后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2 张竹华;刘红旭;;糖尿病患者合并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介入治疗一例[A];第三届“黄河心血管病防治论坛”资料汇编[C];2012年
3 何立芸;何榕;王方芳;张福春;郭丽君;高炜;韩江莉;;接受经皮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4 韩雅玲;王效增;荆全民;王守力;马颍艳;;药物洗脱支架联用普通金属支架治疗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的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沈思思;多支血管病变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3年
2 栾毅;多支血管病变及术后eGFR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年预后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彦娜;真实世界中急性冠脉综合征多支血管病变的预后分析[D];郑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322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832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