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心律失常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7-09-12 08:09

  本文关键词:心律失常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更多相关文章: 心律失常 离子通道 小分子RNA M受体 心房颤动 缝隙连接蛋白 心肌梗死 AT受体 溶血磷脂酰胆碱类


【摘要】: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形式,尤其是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恶性心律失常,不但加重原有心脏疾病,还可诱发心源性猝死。目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并不十分理想,总有效率只有30%~60%。人们对心律失常作用机制的认识仍有限,因此,揭示心律失常发生的深层机制,寻找新的作用靶点是抗心律失常研究领域的重点、难点。近年人们发现心房特异性钾离子通道电流IKur、IKAch等参与了心房颤动,这使心房颤动治疗的研究向前推进一步。钙渗漏、缝隙连接蛋白及钙通道自身抗体在心律失常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发现为开发更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提供了理论基础。近年研究发现,一类调控基因的小分子RNA(microRNA,miRNA)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特别是对心律失常及其引起的猝死起关键作用。miR-1、miR-133、miR-590等对心肌缺血、心肌梗死伴随的心律失常表现出明显调控作用。miRNA的生物学特性是同时对多个靶点具有调控作用,这使其具有成为理想抗心律失常靶点的潜力,为心律失常及猝死的防治带来希望。
【作者单位】: 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省部共建生物医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关键词】心律失常 离子通道 小分子RNA M受体 心房颤动 缝隙连接蛋白 心肌梗死 AT受体 溶血磷脂酰胆碱类
【基金】: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计划”项目(2007CB5120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043078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067264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加国际合作项目(30711120580)
【分类号】:R541.7
【正文快照】: 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心律失常是最为严重的 病症之一。心律失常的危害在于它不但可加重原有 心脏疾病,如加快心力衰竭的进展,而且还可导致患 者突然死亡,严重威胁人类健康[1]。据统计,中国 每年约 60 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2],其中 90% 以上 由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心室颤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可;;冠心病患者需防心律失常[J];人人健康;2011年11期

2 麦小英;;心律失常是什么?[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6年02期

3 张勇;杨宝峰;;心房颤动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4 胡冰;;心律失常与生活因素[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8年06期

5 ;全国心律失常的现代诊疗新进展专题会议(2011)征文通知[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1年03期

6 马长生;;心血管专家谈心律失常[J];现代养生;2011年12期

7 贡小兵;;在家突发心律失常的应急处理[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6年05期

8 张洪解;;心律失常是心脏病吗?[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6年05期

9 ;中老年人两招缓解心律失常[J];医药与保健;2011年07期

10 陆桂芳;;心律失常 心脏性猝死的罪魁[J];健康博览;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薇;蔡春葵;陈淑莉;;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与治疗[A];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大会学术报告[C];2001年

2 李柏岩;;心肌过度表达FKBP12是导致房室传导阻滞、心房纤颤和猝死发生的主要离子通道机制[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09年

3 胡喜田;李伟峰;张海澄;;线粒体病及其相关的心律失常[A];全国心律失常的现代诊疗新进展专题会议资料汇编[C];2010年

4 于晓波;武斌玲;赵亚丽;;Holter监测体外反搏改善血液粘度治疗心绞痛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A];2003年全国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吴宁;;急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6 张志辉;宋治远;庄国强;孙玉锦;史光鉴;陈莉;;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封堵术前后心律失常的变化[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7 张榴修;;心律失常的急症处理[A];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学分会成立暨第八次全国学术年会论文精粹[C];2006年

8 王汝琨;刘伟平;;心律失常的中西医诊断分型的探讨[A];第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胡自安;叶文胜;刘秀琦;;820例心室晚电位临床分析[A];第四届全国心功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10 高航;王晓丽;;缓慢性心律失常及起搏器治疗对血压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以岭医院医学博士 袁国强;整合调节治疗心律失常[N];保健时报;2009年

2 衣晓峰 陈英云;微小核苷酸:揭开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之谜[N];中国医药报;2010年

3 商东;哪种心律失常该治疗?[N];健康时报;2003年

4 ;整合调节治疗心律失常[N];大众卫生报;2009年

5 健康时报记者 井超;校园猝死多为心律失常[N];健康时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钟海静;急性心律失常,诊治有方[N];医药经济报;2011年

7 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 冯书文;心律失常是心脏病吗[N];河北科技报(农村版);2000年

8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研所主任 胡大一;心律失常 用药宜慎[N];健康报;2001年

9 ;心律失常是心脏病吗[N];科技日报;2000年

10 许锦东;心律失常是否都需治疗[N];中国医药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华;内向整流钾通道——葛根素防治心律失常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2 林琨;战时应激状态与心律失常、猝死的关系及预防[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3 林媛媛;激动心肌内向整流钾通道的抗心律失常作用观察[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4 潘秀颉;内皮素-1 10-23脱氧核酶的构建及其抗急性缺血性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5 金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分化过程中电生理特性及其心肌移植致心律失常机制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5年

6 史力生;自体骨髓干细胞心肌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电生理特性表达及对心律失常影响机制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7 颜素娟;低剂量BPA对雌性大鼠的急性促心律失常作用及其发生机制[D];南昌大学;2010年

8 吴钢;缺血相关性房性心律失常离子机制的动态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9 田苗;柯萨奇病毒B_3对培养大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通道功能与表达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张涛;遗传性长QT间期综合征基因突变数据库的建立和对10个心律失常中国人家系致病基因的筛查[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兰旭;卡托普利及其与胺碘酮合用对心律失常防治作用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2 张悦超;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并发症与血钾浓度相关性[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3 刘雅明;对脑心综合征患者血浆脑钠肽和高敏C反应蛋白变化的临床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潘昱;高血压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血清脂联素与心脏重构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吴会刚;美托洛尔对胺碘酮抗心律失常增效作用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6 张丽萍;冠心病与抑郁症的关系及抑郁症对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陈韦任;24小时睡眠剥夺后心律失常和心率变异性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8 孙国锋;逐博体表希氏束电图的应用[D];南昌大学;2007年

9 王龙;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的临床分析[D];兰州大学;2008年

10 孙国锋;逐搏体表希氏束电图的应用价值[D];南昌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360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8360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f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