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白细胞介素-21在骨髓衰竭性疾病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发布时间:2017-09-17 21:05

  本文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1在骨髓衰竭性疾病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白介素21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鉴别诊断


【摘要】:目的(1)检测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1(IL-21)表达水平;分析IL-21在这些疾病中的表达意义,能否成为具有鉴别诊断意义的指标。(2)探讨IL-21在AA、MDS不同分型亚组中的表达及对判断疾病有无意义。方法1、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血液科住院初治、病例资料完整AA、MDS患者共73例,健康对照20例,其中AA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平均年龄42.5±20.9岁;MDS组47例,男23例,女24例,平均年龄48.7±14.2岁;健康对照组20例,男10例,女10例,平均年龄45.0±19.2岁。2、收集AA组、MDS组与对照组清晨空腹外周血3ml,肝素管抗凝,离心后取上清,采用ELISA法检测AA组、MDS组和对照组IL-21表达量。3、数据采用Graphpad Prism5.0软件处理。结果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实验数据行正态分布检验后,若方差齐性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采用校正t检验。两指标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法。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IL-21的表达水平在AA组(311.7±222.4pg/ml)和MDS组(205.8±137.6pg/m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138.1±79.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44);AA组血清IL-21表达水平高于MDS组(P=0.041)。2、AA组亚组分析中SAA组(382.4±250.7pg/ml)白介素21表达水平高于NSAA组(198.7±108.1pg/ml)(P=0.024)。3、MDS组亚组分析中MDS骨髓原始细胞数与IL-21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307(P=0.035);MDS亚组中染色体预后良好组(225.3±93.6pg/ml)与预后差组(196.0±94.3pg/ml)IL-21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293);基于IPSS危险分层中低中危组(235.4±99.8pg/ml)与高危组(183.5±79.7pg/ml)IL-21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4)。结论1 AA组与MDS组IL-21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IL-21参与AA、MDS发病,IL-21介导的免疫失衡在AA、MDS发病的免疫发病机制具有一定作用;AA组IL-21表达水平高于MDS组,提示IL-21有望成为AA、MDS鉴别诊断指标,但仍需大样本前瞻性研究。2 AA组中SAA组IL-21表达水平高于NSAA组,提示检测IL-21表达水平有助于判断AA病情及免疫状态。3 MDS组IL-21表达水平与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呈负相关,在亚组分析中染色体预后良好组与预后差组IL-21表达无明显区别;在基于IPSS评分危险分层中中低位组与高危组IL-21表达无差异,提示IL-21可能参与MDS早期阶段发病,但IL-21对MDS遗传学改变及预后方面的意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白介素21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鉴别诊断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51.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中英文缩略词10-11
  • 1 前言11-14
  • 2 材料与方法14-21
  • 3 结果21-28
  • 4 讨论28-33
  • 5 结论33-34
  • 6 参考文献34-38
  • 综述 白介素21生物学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38-45
  • 参考文献42-45
  • 个人简历45-46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46-47
  • 致谢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新疗法救治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J];医学信息;2000年04期

2 许正锯,李树清;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一例[J];肝脏;2001年04期

3 惠吴函 ,杨岩 ,李舜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一例报告[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05期

4 米秀兰;中西医结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观察[J];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5 贾洪顺,孙涛;婴儿骨皮质增生症并发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报告[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年12期

6 冯莉娟,张国平,陈凤英,张桂英,张熙纯,严甲;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报告[J];中国医师杂志;2005年07期

7 季健玲,刘红,孙超,姜胜华,丁润生;再生障碍性贫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其意义的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6年02期

8 李杨;郭虎;吴鹏;;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一例[J];海南医学;2013年14期

9 焦中华;顾振东;李琰;宋茂美;唐由君;朱海洪;;中西医结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综合征10例观察[J];中医杂志;1988年01期

10 辛碧珍;陈志哲;胡建达;林淑屏;梁玉英;;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综合征5例报告[J];福建医药杂志;199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树庆;王安全;马传香;李密密;于清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骨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研究[A];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石清印;;中西医结合以中药为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3 张水生;王晓莉;陈世林;罗敏智;张胜敏;程洪波;魏宇靖;;再生障碍性贫血CD34+表达研究[A];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血液病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4 徐春丽;刘林;孔佩艳;刘红;陈幸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分析[A];第10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范艳玲;王志国;于存国;展昭民;张伯龙;马军;;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第十一届全国红细胞疾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6 王树叶;王巍;曹峰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与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负调控因子的检测[A];第十一届全国红细胞疾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7 曹永彬;李晓红;马健;王志红;徐丽昕;高春记;达万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极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A];中国科协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2008血液肿瘤论坛会议会编[C];2008年

8 周荣富;欧阳建;陈兵;邵晓雁;许景艳;张启国;杨永公;周敏;关朝阳;陶红;张弦;;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24例临床分析[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9 邵宗鸿;;再生障碍性贫血[A];2011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成立5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1年

10 周郁鸿;;再生障碍性贫血(英国治疗指南2010)[A];2011年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学术年会暨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血液病研究2011高峰论坛暨国家级继续教育中西医结合血液病新进展学习班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泡泡;怎样预防再生障碍性贫血[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2 李典云;治再生障碍性贫血3方[N];上海中医药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宋汉晓;再生障碍性贫血终身病患者生活用药需谨慎[N];保健时报;2005年

4 张秀花 王港;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也可做肝移植[N];中国医药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李颖;再生障碍性贫血到底有多严重?[N];科技日报;2013年

6 ;再生障碍性贫血可以治愈吗[N];家庭医生报;2004年

7 孙燕明;警惕药物引发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8 妇产科主治医师 张锦秀;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纠正贫血后阴道顺产[N];医药经济报;2011年

9 李立安;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N];中国医药报;2000年

10 吴维海;血细胞再生疗法治再生障碍性贫血[N];健康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伟;课题一 维生素D受体及其基因多态性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课题二 IL-35在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表达及其作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2 李建平;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功能的系统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3 赵秀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机制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4 傅晋翔;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致病机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5 岳寒;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成脂分化异常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6 唐旭东;中西医结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用药选择预测系统的初步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8年

7 孙谕;LIGHT信号分子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作用[D];苏州大学;2014年

8 马夫天;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其对造血的影响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9 童金生;β_2-肾上腺素受体在再生障碍性贫血Th1/Th2失衡中的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张涛;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T淋巴细胞克隆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秋连;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以及其临床结局分析[D];川北医学院;2015年

2 朱枫;Th17细胞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的关系[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3 牛俊伟;白细胞介素-21在骨髓衰竭性疾病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D];郑州大学;2016年

4 邓婷;马ATG和兔ATG联合CsA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的meta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5 翟小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再生障碍性贫血[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6 高樝;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初步观察[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7 袁成录;同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D];青岛大学;2004年

8 邹威;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特征与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李军军;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功能及疗效研究[D];青岛大学;2004年

10 黄海雯;免疫因素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中的作用[D];苏州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8713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8713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5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