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社区高血压病患者五态人格及其生活方式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3 13:35

  本文关键词:社区高血压病患者五态人格及其生活方式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血压病 五态人格 生活方式


【摘要】:背景:高血压病是现代社会中发病率极高的一种慢性病,它是引起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中风乃至猝死的重要原因,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高血压病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先天禀赋的差异、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过度、嗜好烟酒、年老体衰等均是高血压病发病的影响因素,具体到个体病因,有研究认为这与先天禀赋和后天生活习性有较大关系。将五态辨识理论引入高血压病的研究,不仅发挥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和个性化诊疗的优势,而且对深化高血压病病因的认识、实现个体化预防及诊疗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目的:研究基于五态辨识理论探究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五态人格特征和生活方式特征;分析其五态人格与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典型人格的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生活方式特点。 方法:本研究在北京市海淀区、朝阳区和西城区的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机抽取400例高血压病患者,并使用《五态人格测验表》、《生活方式调查表》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回收有效问卷303份,所得数据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探究社区高血压病患者人格、生活方式特征及其相关性。 结果: 1.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太阳、少阳、阴阳和平、少阴维度得分高于全国常模。 2.从机体阴阳含量的对立角度而论,社区高血压病患者五态人格的阳分得分明显大于阴分。 3.社区高血压病患者膳食平衡维度得分最低,其次是和于术数维度。 4.男、女患者五态人格之间的比较:男性患者的少阳、太阴型人格维度的得分高于女性患者。 5.男、女患者生活方式之间的比较:男性患者在起居有常、外以避邪维度的得分上明显低于女性患者。 结论: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典型易感人格是具有阳性特质的人格,即太阳型、少阳型人格;绝大多数患者的生活方式状况较为理想,但要注重在膳食平衡、和于术数方面的养生保健;男性患者应保持作息规律,减少不必要的应酬,饮食有节律,注意疾病的预防,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具有阳性特质的患者在饮食有节、少欲、无扰方面的生活习惯上需要加强改善。
【关键词】:高血压病 五态人格 生活方式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544.1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9
  • 文献综述9-20
  • 1 高血压病9-12
  • 1.1 高血压病的定义及流行现状9-10
  • 1.2 高血压病与生活方式的研究进展10-11
  • 1.3 高血压病与人格的研究进展11-12
  • 2 五态辨识的相关理论12-16
  • 2.1 五态人格理论12-13
  • 2.2 生活方式理论13-15
  • 2.3 五态辨识的治疗原则及应用15-16
  • 3 高血压病的非药物疗法16-20
  • 3.1 终止高血压病膳食疗法(DASH)16
  • 3.2 运动疗法16-17
  • 3.3 现代心理疗法17-18
  • 3.4 中医心理疗法18-20
  • 前言20-23
  • 1 研究背景20
  • 2 研究目的20-21
  • 3 研究思路21
  • 4 研究方法21
  • 4.1 文献研究法21
  • 4.2 问卷调查法21
  • 4.3 统计分析21
  • 5 研究内容21
  • 5.1 社区高血压病患者五态人格的特征21
  • 5.2 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的特征21
  • 5.3 社区高血压病患者五态人格与生活方式的关系21
  • 6 研究意义21-23
  • 1 资料与方法23-24
  • 1.1 调查对象23
  • 1.2 调查内容23-24
  • 1.3 统计方法24
  • 2 研究结果24-29
  • 2.1 社区高血压病患者人格、生活方式状况描述24-28
  • 2.2 社区高血压病患者不同性别之间人格、生活方式的比较28-29
  • 3 结果讨论29-33
  • 3.1 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人格特征29-30
  • 3.2 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生活方式特征30-32
  • 3.3 社区高血压病患者五态人格与生活方式的关系32
  • 3.4 典型人格的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特征分析32-33
  • 4 建议33-34
  • 5 结论34-35
  • 6 研究的创新点与局限性35-36
  • 6.1 研究的创新点35
  • 6.2 研究的局限性35-36
  • 参考文献36-41
  • 附录41-49
  • 致谢49-50
  • 个人简历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争鸣;郭少聃;胡绍云;余熠君;;常见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与阴阳人格类型的相关性研究[J];光明中医;2008年12期

2 谢钰涵;张甜;;人格特征与疾病关系研究[J];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6年03期

3 张耀;刘爱红;董湘玉;刘瑶;许建阳;;中医心理疗法与现代医学心理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对比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郑志坚;《黄帝内经》养生保健观初探[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5 董莹莹;;近年非药物疗法治疗高血压进展[J];中医学报;2010年02期

6 徐芳;张杰;杜渐;谭曦;吴朝阳;孔军辉;;祝由疗法与森田疗法的对比研究[J];中医学报;2012年01期

7 丁铁岭;林平;程万里;汤小京;申杰;;A 型行为与五态性格的相关性[J];河南中医;1992年03期

8 岳玲梅;姜涛;许瑞芬;李敏;;住院高血压老干部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及二者关系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9期

9 王文;;我国高血压防治现状和策略[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0年01期

10 崔志义;王磊;崔健;张焰;;论中医心理治疗[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国志;;音乐松弛疗法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初报[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交流会文献汇编[C];198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萌;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体质特征及生存质量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高俊岭;社区高血压群组干预模式的评价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芝兰;高血压病古今中医文献的整理与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2 刘爱红;中医心理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D];贵阳中医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9055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9055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8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