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双源CT冠脉成像诊断冠心病的价值

发布时间:2017-09-24 15:34

  本文关键词:双源CT冠脉成像诊断冠心病的价值


  更多相关文章: 冠心病 双源CT冠脉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 心肌桥


【摘要】:目的:对比先后行双源CT冠脉成像(DSCT)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的结果,以CAG结果为金标准,探讨双源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性及评价两种检查方法在心肌桥检出中的作用,分析与探讨DSCT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5年12月间,来我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患者,入选患者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选择病情稳定疑似冠心病的患者80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63.50岁。这些患者在7-14天内(平均11.3天)于我院先后接受双源CT冠脉成像及冠状动脉造影,对比DSCT与CAG数据,评价双源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性及评价两种检查方法在心肌桥检出中的作用。结果:80例患者双源CT冠脉成像冠状动脉血管段共有1240段,其中25段血管段因解剖变异或显影直径过小予以排除,其余1215段血管节段双源CT图像质量优良,可用于本实验评估。1.DSCT检测狭窄程度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较高,在狭窄程度中度以上的病变中,DSCT检测的敏感性为95.1%、特异性为99.6%、阳性预测值为96.7%、阴性预测值为99.5%。2.80例患者中DSCT检出心肌桥14例,CAG检出10例,DSCT检出率为17.5%、CAG为12.5%,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DSCT与CAG评估狭窄程度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可以作为冠心病的临床筛查手段。2.DSCT冠脉成像对LAD、LCX、RCA狭窄程度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SCT与CAG对心肌桥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作为临床诊断心肌桥的方法。
【关键词】:冠心病 双源CT冠脉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 心肌桥
【学位授予单位】:皖南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41.4
【目录】: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5-7
  • 摘要7-8
  • ABSTRACT8-10
  • 前言10-13
  • 研究内容与方法13-16
  • 1.临床资料13
  • 2.研究仪器与方法13-14
  • 2.1 双源CT检查13-14
  • 2.2 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检查14
  • 3.评价方法14-15
  • 3.1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级14
  • 3.2 冠状动脉解剖分段14-15
  • 3.3 图像质量评价15
  • 3.4 狭窄程度计算15
  • 4.统计学处理15-16
  • 结果16-18
  • 讨论18-22
  • 结论22-23
  • 参考文献23-27
  • 综述 双源CT冠脉成像诊断冠心病的研究进展27-43
  • 参考文献36-43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43-44
  • 致谢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朱曼璐;王文;王拥军;吴兆苏;胡盛寿;;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4年07期

2 谢晓洁;韩丹;牛慧慧;;双源CT冠状动脉斑块成像在冠心病临床分型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年04期

3 李晓燕;张国明;孙钢;刘娟;孙青;李理;李敏;王启蒙;;320排动态容积CT与冠脉造影狭窄程度判断差异的因素探讨[J];中华医学杂志;2013年31期

4 袁远;魏梦绮;赵亚超;宦怡;郑敏文;齐顺;赵海涛;杨勇;徐俊卿;;评价双源CT对PCI术后管腔再狭窄的诊断[J];医疗卫生装备;2012年06期

5 任小璐;王杏娟;王雪梅;马凤;张小羽;刘云;闫少宁;张志远;;双源64层CT评价冠脉非显著性及临界狭窄病变斑块的研究[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6 屈晨;祝岩;;冠心病诊断中多排螺旋CT冠脉成像的临床价值[J];中国科技信息;2012年08期

7 羊镇宇;王强;郭素峡;张煜;方向明;崔志明;;双源CT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年01期

8 郑敏文;赵宏亮;李剑;魏梦琦;袁远;石明国;宦怡;;冠状动脉闭塞支的双源CT评价[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王执兵;刘俊;陈少源;苏又苏;谢培益;方红城;;冠状动脉双源CT成像对粥样硬化斑块的评估价值[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0年09期

10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guided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chronic total occlusion[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2010年08期



本文编号:9122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9122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b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