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肥厚型心肌病和肝豆状核变性家系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6 18:27

  本文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和肝豆状核变性家系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肥厚型心肌病 肝豆状核变性 MYH7 ATP7B 突变


【摘要】:本论文包括两部分:一是对一中国常染色体显性肥厚型心肌病家系进行候选基因突变筛选;二是对一中国常染色体隐性肝豆状核变性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突变位点的检测。(1)肥厚型心肌病(HCM)是常见的一类以心肌肥厚为主要特征的心脏病。目前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β-肌球蛋白重链编码基因MYH7基因是HCM最重要致病基因,其变异导致的HCM约占病例总数的30%~50%。在本研究中,我们收集了一个三代患有肥厚型心肌病的中国家系,选取MYH7为候选基因进行突变检测,结果在第12号外显子中发现了一个尚未见公开报道的E370Q突变,突变影响的氨基酸残基在进化上高度保守,E370Q突变也不存在于大样本正常对照中,表明可能是导致该HCM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我们对突变基因型-表型进行了分析和讨论。(2)肝豆状核变性(WD)是一种以肝功能损害和神经系统异常为主要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TP7B基因是目前唯一已知的WD致病基因,基因突变以少数几个热点突变为主,热点突变存在明显的地域和种族分布的特点。我们对采集到的一个三代肝豆状核变性的中国家系进行了ATP7B基因进行突变检测,结果在第8号外显子发现R778L突变,该突变是中国WD病人突变热点。上述研究对我们理解中国肥厚型心肌病和肝豆状核变性的遗传基础,以及对患者进行基因诊断、早期危险分层、判断预后、相应预防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都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 肝豆状核变性 MYH7 ATP7B 突变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42.2;R74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1. 前言7-18
  • 1.1. 肥厚型心肌病及MYH7研究进展7-14
  • 1.2. 肝豆状核变性及ATP7B研究进展14-18
  • 2. 一肥厚型心肌病家系MYH7突变的发现18-35
  • 2.1. 患者、材料和方法18-26
  • 2.2. 实验结果与分析26-31
  • 2.3. 实验讨论31-35
  • 3. 一肝豆状核变性家系ATP7B突变的发现35-41
  • 3.1. 患者、材料和方法35-36
  •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36-38
  • 3.3. 实验讨论38-41
  • 4. 全文总结与展望41-43
  • 4.1. 全文总结41
  • 4.2. 展望41-43
  • 致谢43-45
  • 参考文献45-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彬尧,王长谦,郑道声;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新医学;2000年07期

2 陆健;肥厚型心肌病22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3 边冀;肥厚型心肌病误诊分析[J];心脏杂志;2000年04期

4 孙明霞;肥厚型心肌病误诊分析[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0年01期

5 郭秋杰;肥厚型心肌病13例误诊原因分析[J];临床荟萃;2001年16期

6 王可,李朝辉,来艳丽;老年肥厚型心肌病误诊9例分析[J];洛阳医专学报;2001年01期

7 李东煜,苏怡茜;肥厚型心肌病一家三代5例报告[J];农垦医学;2001年03期

8 高颖波;老年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误诊原因分析[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1年03期

9 陈礼平 ,王春明 ,韦铁民;扩张期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及治疗体会[J];浙江实用医学;2001年05期

10 高鑫,王国干,袁贤奇,杨艳敏,朱俊,宋有城;肥厚型心肌病晚期由肥厚转为扩张一例[J];中国循环杂志;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玲;许迪;陆凤翔;姚静;雍永宏;庄燕;;斑点成像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评价[A];第二届长三角超声医学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周如海;袁瑞;赵平;;多普勒心动图对肥厚型心肌病诊断及预后的评价[A];2005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 惠汝太;;肥厚型心肌病致病分子遗传进展[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4 赵敏;许亮;王蓓;刘小明;谷莹;翁轶南;;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对肥厚型心肌病舒张运动的评价[A];2008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刘亚欣;唐闽;田涛;方丕华;徐亮;宋雷;惠汝太;周宪梁;;6例合并左室血栓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6 马翔;刘米莉;马依彤;;229例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7 陈海燕;舒先红;潘翠珍;程蕾蕾;董丽莉;葛均波;;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旋转不同步的超声诊断[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陈海燕;潘翠珍;程蕾蕾;董丽莉;舒先红;;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旋转不同步的超声诊断[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耿猛;杨俊华;;中国汉族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致病基因的突变筛查及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王云英;;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一家系分析[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美闻;美发现早期诊断肥厚型心肌病技术[N];医药经济报;2002年

2 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 王妍 整理 卢晓娣;肥厚型心肌病新突变被捕获[N];健康报;2009年

3 匡远深;成人肥厚型心肌病已不是罕见心脏病[N];中国医药报;2005年

4 许锦东;肥厚型心肌病应针对并发症实施治疗[N];医药经济报;2003年

5 通讯员 匡远深;肥厚型心肌病为成年人猝死要因[N];光明日报;2005年

6 副主任医师 容小翔;心肌病 分型治[N];大众卫生报;2001年

7 陈金伟;怎样对付原发性心肌病[N];健康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施施;携带m.2336T>C突变的肥厚型心肌病特异性iPS细胞模型的建立及致病分子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魏嵬;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心脏停搏液的临床选择[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3 李敏;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和预后分析及候选基因突变筛查[D];复旦大学;2009年

4 安丰双;肥厚型心肌病基因检测及左房功能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3年

5 宋雷;中国肥厚型心肌病部分基因突变谱分析及基因型—表型关系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6 李靖;超声心动图评价肥厚型心肌病[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7 王萍;肥厚型心肌病基因与表型关系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8 谢文丽;中国肥厚型心肌病的致病基因突变的筛查、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背景基因对表现型的影响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9 张红菊;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功能的临床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10 刘亚欣;肥厚型心肌病和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家系的致病基因及临床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锡利;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特点与预后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2 郭晓琳;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3 刘斌;心脏磁共振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4 施鑫;中国汉族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致病基因的突变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李丹;携带肥厚型心肌病相关m.2336T>C突变的转线粒体细胞系的建立、鉴定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6 汪琰;植入式除颤器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的结果的Meta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7 单正宜;TGF-β异构体在肥厚型心肌病中的表达及意义[D];青岛大学;2015年

8 李品睿;肥厚型心肌病伴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及预后[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9 戚晓琳;S100A4蛋白和P53蛋白在肥厚型心肌病导致的心肌纤维化中的表达及意义[D];青岛大学;2016年

10 付义;肥厚型心肌病和肝豆状核变性家系的分子遗传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250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9250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5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