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基于移动医疗的高血压院外管理与治疗

发布时间:2017-09-27 13:40

  本文关键词:基于移动医疗的高血压院外管理与治疗


  更多相关文章: 高血压 远程监测 依从性 达标率


【摘要】:高血压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慢性病,发病率高、治疗率低,控制率更是在10%以下。目前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主要采用不规律的门诊就诊、长期院外服药治疗的方式,控制效果并不理想。本研究借助新兴的移动远程动态血压监测平台对院外治疗高血压患者的降压过程进行对照研究,旨在探讨基于移动医疗模式下的血压管理模式可能会对高血压院外管理控制的影响,从而评价院外高血压管理的服务模式。目的:评估采用移动远程动态血压监测进行血压治疗干预的血压控制效果以及降压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治疗情况和医患互动情况,探讨基于移动远程动态血压监测管理模式下的高血压治疗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并接受移动远程动态血压监测的治疗患者66例作为观察组。参照观察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情况,在心血管内科门诊近期曾就诊并接受院外随访情况较好的高血压患者中,选择与观察组高血压患者性别、年龄、BMI指数、病史相类似的6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进一步的为期6周的高血压随访观察治疗。结果:两组高血压患者一般资料均衡检验结果显示两组高血压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5)的基础上,两组血压控制效果有显著差异,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下降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的达标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从降压治疗的依从性情况分析,观察组患者在按时服药、按时测量血压、及时反馈病情、进行适量运动和限盐方面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在戒烟、限酒方面两组对比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对降压治疗的治疗过程情况分析显示:观察组治疗过程中进行调整药物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降压治疗无效或者加重的高血压患者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两方面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是否联合用药和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对照统计数据并无明显差异。对观察组治疗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第5周~第6周3个阶段的观察显示:第1周~第2周高血压患者向监测平台发起的互动次数无论是较其后的第3周~第4周还是第5周~第6周表现得都更为集中,明显多于后两个阶段,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意义(P0.05)结论:使用移动远程动态血压监测管理手段进行院外管理治疗高血压比较传统模式而言,可以取得更好的降压治疗效果,院外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达标率有显著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更高、医生对患者的治疗过程干预更有效。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培养高血压患者良好的生活方式习惯。
【关键词】:高血压 远程监测 依从性 达标率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44.1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1
  • 符号说明11-12
  • 1.前言12-16
  • 2.资料与方法16-22
  • 3.结果22-27
  • 4.讨论27-34
  • 5.结论34-35
  • 6.创新性与局限性35-37
  • 附表与附图37-45
  • 参考文献45-49
  • 致谢49-50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与发表的论文50-51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玉红;杨洁;刘静;;24h动态血压监测对老年患者睡眠影响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02期

2 裴建生,张雨田,杨水龙;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3 李伟刚,闫晓霞;动态血压监测及应用[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98年02期

4 程友琴,赫萍,邱娟,周书明,冯艳萍;动态血压监测失败的原因及对策[J];北京军区医药;1998年02期

5 林梓卿;;动态血压监测,24小时还你真相[J];家庭医药;2014年06期

6 王宪衍;;动态血压监测问题解答[J];家庭医学;2010年06期

7 金志泽,潘丽萍;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非洛地平缓释片的降压疗效及对谷/峰比值的影响[J];临床荟萃;2000年06期

8 沈文锦;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J];心脏杂志;2000年01期

9 徐秀艳,苏菊侠;飞行人员体检鉴定中动态血压监测的运用[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0年04期

10 刘勇;邓仕卿;;中国动态血压监测现状回顾与展望[J];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晖;李露言;;100例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A];第四届全国心功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2 刘中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与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研究[A];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次活血化瘀专业学术年会暨血瘀证与肝肾疾病研究培训班论文集[C];2013年

3 马南;汪年松;;慢性肾脏病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伊晓东;蒲小平;;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超声心动图与动态血压监测对比分析[A];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新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秦琬玲;胡雨平;施恒;;动态血压监测现状及临床应用进展[A];江西省第六次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6 巴华君;孙军;;动态血压监测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探讨[A];2006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吕滨江;孙影;王丽华;李双霞;傅晓;石湘芸;;动态血压监测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价值[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阎爽;;患有微量白蛋白尿而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之动态血压监测[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9 由银华;陈真;李月芬;;动态血压监测评估门诊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效果[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10 沈钧乐;徐幸;史若飞;张红;唐渝萍;岳瑞华;余红;;动态血压监测评价地尔硫(艹卓)缓释胶囊的降压作用[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媛媛;你作过动态血压监测吗[N];健康报;2003年

2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詹俊鲲;老人作动态血压监测好处多[N];家庭医生报;2009年

3 心血管病专家 胡大一;动态血压监测不容忽视[N];保健时报;2008年

4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电图科 李中健 刘儒;动态血压监测揪出潜伏者[N];健康报;2013年

5 马林松;动态血压监测注意事项[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6 陈锦屏 马桂贤;哪些情况要做动态血压监测?[N];健康时报;2006年

7 阿峰 编译;动态血压监测有利于节约成本[N];医药经济报;2003年

8 ;“强心”研究 亮点频出[N];健康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李广宇;动态血压监测,有助平稳降压[N];医药经济报;2011年

10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 孙宁玲;不应忽略动态血压监测[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志泉;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动态血压监测对减轻肾损害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园园;24h动态血压监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后血压水平检测及心脑血管风险评估的临床意义[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2 陈民;基于移动医疗的高血压院外管理与治疗[D];山东大学;2016年

3 王黎;动态血压监测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初探[D];安徽医科大学;2008年

4 周莉;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研究[D];大理学院;2010年

5 聂亚冬;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7年

6 邰胜;动态血压监测在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D];苏州大学;2008年

7 田辉勇;动态血压监测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2年

8 苗建玲;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指标和左室肥厚的相关性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3年

9 孔深柯;诊室血压正常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10 闫洪欣;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9300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9300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6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