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隔附子饼灸合穴位敷贴干预心肾阳虚型冠心病的效果观察

发布时间:2017-09-30 06:15

  本文关键词:隔附子饼灸合穴位敷贴干预心肾阳虚型冠心病的效果观察


  更多相关文章: 隔附子饼灸 穴位敷贴 心肾阳虚型 冠心病


【摘要】:目的:本课题拟对心肾阳虚型冠心病模型,在西医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将隔附子饼灸合穴位敷贴法、隔附子饼灸及穴位敷贴疗法进行观察比较,进一步探讨隔附子饼灸合穴位敷贴法对心肾阳虚型冠心病作用机理效果的实验,为冠心病的治疗及护理方面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本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合格受试者以1:1:1:1的比例分配至隔附子饼灸合穴位敷贴组(A组)、隔附子饼灸组(B组)、穴位敷贴组(C组)及对照组(D组),每组均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护理及药物治疗,A、B、C三组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加上隔附子饼灸合穴位敷贴疗法、隔附子饼灸疗法及穴位敷贴疗法。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各组患者近期疗效指标(临床症状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心电图变化、血脂、凝血功能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及远期预防指标(再住院病例数、平均住院天数)的变化情况,做出疗效评价。结果:1.临床症状疗效:治疗4周后,A、B、C、D四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85.0%、80.0%、80.0%、60.0%。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对四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采用秩和检验对四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两两比较,A、B、C三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与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高于B、C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各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各组中医证候积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心电图监测:治疗4周后,A组总有效率为75.0%,B组总有效率为60.0%,C组总有效率为65.0%,D组总有效率为55.0%。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对四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采用秩和检验对四组患者的心电图进行两两比较,A组总有效率与D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总有效率高于B、C两组,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总有效率高于D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隔附子饼灸与穴位敷贴疗法对心肾阳虚型冠心病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4.治疗前各组血浆CRP、TNF-a、IL-18、IL-10、APN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四组TNF-a、IL-18水平与B组CRP水平以及D组CRP、APN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CRP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的IL-10、APN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升高,其中IL-10水平四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PN水平,除D组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三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C两组IL-10、APN、CRP水平与B、D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IL-10、APN、CRP水平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IL-10、APN、CRP水平与D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前各组TC、TG、HDL-C、LDL-C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四组TC、HDL-C、LDL-C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TG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TG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C三组TG水平与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TG水平相当,无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前各组PT、FIB、T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四组TT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FIB、PT、APTT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FIB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C三组FIB、PT、APTT与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FIB、PT、APTT改善程度大于B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各组出院后1个月、3个月的再住院病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的平均住院天数,A组、B组、C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采用隔附子饼灸合穴位敷贴可干预心肾阳虚型冠心病,其疗效显著;2.该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减轻血脂、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及凝血功能对冠心病的逆作用,达到缩短住院时间的远期疗效;3.因其具有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取材容易,适应范围广、见效快、费用低廉,疗效显著、经济、无毒副反应等优势被而广大患者接受,在防治冠心病的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治疗冠心病的时代所需。
【关键词】:隔附子饼灸 穴位敷贴 心肾阳虚型 冠心病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41.4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1
  • 中英文缩略词表11-15
  • 第一章 引言15-17
  • 1 研究背景15-16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16
  • 3 创新之处16-17
  • 第二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17-25
  • 1 一般资料17-20
  • 1.1 研究对象17-18
  • 1.2 诊断标准18-19
  • 1.3 病例纳入标准19
  • 1.4 病例排除标准19
  • 1.5 病例的剔除、脱落及中止试验标准19-20
  • 2 治疗方案20-21
  • 2.1 一般治疗20
  • 2.2 治疗方法20-21
  • 3 观察指标及方法21-22
  • 3.1 近期疗效观察指标21-22
  • 3.2 远期疗效观察指标22
  • 3.3 安全性指标22
  • 4 疗效及安全性判定标准22-24
  • 4.1 临床症状疗效判定标准22-23
  • 4.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23
  • 4.3 心电图疗效判定标准23
  • 4.4 安全性评价标准23-24
  • 5 统计学处理24
  • 6 质量控制24-25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25-32
  • 1 患者一般资料分析25
  • 2 近期疗效指标比较25-30
  • 2.1 隔附子饼灸合穴位敷贴法对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25-26
  • 2.2 隔附子饼灸合穴位敷贴法对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26-27
  • 2.3 隔附子饼灸合穴位敷贴法对冠心病患者心电图的影响27-28
  • 2.4 隔附子饼灸合穴位敷贴法对冠心病患者CRP、TNF-a、IL-18、IL-10、APN含量的影响28-29
  • 2.5 隔附子饼灸合穴位敷贴法对冠心病患者TC、TG、HDL-C、LDL-C含量的影响29-30
  • 2.6 隔附子饼灸合穴位敷贴法对冠心病患者PT、FIB、TT、APTT含量的影响30
  • 3 远期疗效指标比较30-32
  • 3.1 四组出院后1个月、3 个月再住院病例数及平均住院天数比较30-32
  • 第四章 讨论32-49
  • 1 西医学对冠心病的认识32-34
  • 1.1 冠心病的发病机制32-33
  • 1.2 冠心病的治疗33-34
  • 2 中医学对冠心病的认识34-36
  • 2.1 中医病名研究34-35
  • 2.2 病因病机的研究35
  • 2.3 辩证分型研究35-36
  • 3 方药分析36-41
  • 3.1 理论来源及立方依据36-37
  • 3.2 现代药理研究37-39
  • 3.3 选穴原理39-41
  • 4 隔附子饼灸及穴位敷贴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应用41-42
  • 4.1 隔附子饼灸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应用41-42
  • 4.2 穴位敷贴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应用42
  • 5 隔附子饼灸合穴位敷贴治疗心肾阳虚型冠心病的影响42-49
  • 5.1 隔附子饼灸合穴位敷贴治疗心肾阳虚型冠心病临床疗效评定42-43
  • 5.2 隔附子饼灸合穴位敷贴治疗心肾阳虚型冠心病患者CRP、TNF-α、IL-18、IL-10、APN的影响43-45
  • 5.3 隔附子饼灸合穴位敷贴治疗心肾阳虚型冠心病患者TC、TG、HDL、LDL的影响45-46
  • 5.4 隔附子饼灸合穴位敷贴治疗心肾阳虚型冠心病患者凝血四项的影响46-47
  • 5.5 隔附子饼灸合穴位敷贴法对心肾阳虚型冠心病患者再住院病例数及住院天数的影响47-49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49-50
  • 1 结论49
  • 2 不足与展望49-50
  • 参考文献50-56
  • 文献综述56-63
  • 参考文献61-63
  • 致谢63-6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64-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奎;杨骏;沈德凯;;隔附子饼灸治疗肝肾不足型膝原发性骨关节炎[J];中国针灸;2008年02期

2 孙奎;杨永晖;周忠良;杨骏;沈德凯;;隔附子饼灸治疗肝肾不足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8年04期

3 于波;张吉玲;曲斌;;隔附子饼灸配合快针治疗前列腺增生66例[J];中国针灸;2008年08期

4 刘媛媛;艾宙;;三伏、三九天隔附子饼灸治疗四肢逆冷症疗效对比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年04期

5 蔡敬宙;李湘力;江海玲;;隔附子饼灸肩痛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3年07期

6 李辉莲;;隔附子饼灸治疗膝关节炎的临床护理[J];现代医院;2013年11期

7 陈玲;;针刺配合隔附子饼灸治疗老年性尿失禁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8 杜何欣;杜雪峰;杨路庭;董正军;景兰芳;;隔附子饼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年01期

9 许新霞;焦伟;;隔附子饼灸治疗中风后神经源性膀胱3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2年09期

10 鲍学梅;孙奎;;隔附子饼灸治疗肝肾不足型膝原发性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年0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玉佩;隔附子饼灸合穴位敷贴干预心肾阳虚型冠心病的效果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王健;隔附子饼灸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D];云南中医学院;2013年

3 岳艳;隔附子饼灸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排尿困难的临床疗效观察[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3年

4 吴勇;隔物灸治疗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疗效评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5 赖莹雪;隔附子饼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465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9465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7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