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体内hsCRP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体内hsCRP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超敏C反应蛋白 血栓前状态 炎症反应 分子标志物 不稳定型心绞痛
【摘要】:目的:通过测定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体内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栓前状态的分子标志物的水平,初步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体内高敏C反应蛋白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水平变化,并由此推测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与炎症反应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是否促进了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形成。方法:选择2014年7月1日至2015年10月1日因胸部不适可疑患有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入院的患者144例,入院后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进行检查,其中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59例(UAP组),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2例(冠脉硬化组),冠脉未见明显异常的正常人43例(对照组)。所有入组患者于入院后第二日空腹测定血糖、TG、TC、HDL-C、LDL-C、肝肾功能、D-二聚体、FIB、TpP、hsCRP以及vWf的水平,比较各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性,并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hsCRP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血栓前体蛋白)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分析显示,UAP组、冠脉硬化组患者体内TC、TG、LDL-C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TC、LDL-C的水平要高于冠脉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UAP组患者体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记物(TpP、FIB、vWf、D-二聚体)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冠脉硬化组(P0.05),冠脉硬化组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水平也均高于对照组(P0.05)。(3)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UAP患者体内的hsCRP水平与各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TpP、FIB、vWf、D-二聚体)的水平及变化均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1)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都可能是促进冠状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其中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更有意义。(2)UAP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hsCRP、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的变化,说明UAP患者体内存在严重的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倾向,并且两者变化的程度密切相关,这种相关性可能在UAP病理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测定这些指标对于判定UAP患者病情及严重程度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 血栓前状态 炎症反应 分子标志物 不稳定型心绞痛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41.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10-11
- 前言11-13
- 1 材料与方法13-16
- 1.1 研究方法13
- 1.2 入选标准13
- 1.3 排除标准13
- 1.4 研究方法13-15
- 1.5 统计学方法15-16
- 2 结果16-18
- 2.1 基本资料比较16
- 2.2 hsCRP、PTS分子标记物水平的比较16-17
- 2.3 UAP患者体内hsCRP与PTS分子标记物水平的相关性分析17-18
- 3 讨论18-20
- 4 结论20-21
- 参考文献21-24
- 综述24-30
- 参考文献28-30
- 致谢30-31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31-32
- 个人简历3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振义;;老年人血栓前状态[J];实用老年医学;1993年03期
2 张威,周有宁,程大卫,阮长耿;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血栓前状态的检测[J];临床检验杂志;2000年03期
3 郭华,王平,陈祝元,张俊梅;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血栓前状态及意义[J];四川医学;2000年03期
4 冯惠平,冯惠清,吴坎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血栓前状态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2年01期
5 李英,王君韬,齐宝庆;骨折患者早期的血栓前状态[J];临床中老年保健;2002年01期
6 王菊荣,闫华,尹桂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血栓前状态标志物的变化及意义[J];中国基层医药;2004年12期
7 任元富;;血栓前状态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5年14期
8 叶跃红,李兴禄;血栓前状态实验室诊断指标研究[J];重庆医学;2005年03期
9 潘磊;王勇;孙越;邓新力;;经鼻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血栓前状态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年13期
10 刘家丰;王广雨;王维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与血栓前状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卒中杂志;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耀华;刘华荣;黎以斌;片永光;;血府逐瘀口服液改善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血栓前状态的临床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届全国中医心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纪文岩;刘宗田;宋鲁卿;;恶性肿瘤与血栓前状态——106例血液流变学分析[A];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3 吉中强;纪文岩;吴立华;李红;宋鲁卿;;枳实对血栓前状态危险因子影响的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血栓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成平;郑亚西;;慢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炎症及血栓前状态的研究[A];贵州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学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专题讲座及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林闽溪;沈庆乐;李培英;林美明;任平;黄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栓前状态干预治疗作用[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五届一次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程克斌;高蓓兰;苏奕亮;徐金富;;肺癌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检测及其意义[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7 张庆利;许永良;陈华;曹雪;陈继远;;微循环异常与血脂微蛋白变化的观察(附脑血栓及其血栓前状态患者80例分析)[A];中国微循环学会第五届中国微循环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8 邹襄谷;李永鉴;陈国通;陈比特;邱山东;;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血压参数及血栓前状态的关系(摘要)[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陆玮;邱丽君;温莉萍;蒋更如;;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栓前状态标志物变化及临床意义[A];2007年浙沪两地肾脏病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10 施春燕;宋建平;;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及血栓前状态干预研究[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血栓前状态——习惯性早期流产元凶[N];医药经济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武颖;复发性流产血栓前状态与肾虚血瘀证相关性及其蛋白组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林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血栓前状态的检测及活血中药的防治[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云;血栓前状态标志物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D];延边大学;2015年
2 隋建梅;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相关因素分析[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袁梁炎;H型高血压患者体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及意义[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4 马向杰;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体内hsCRP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5 孙曼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与妊娠妇女血栓前状态关系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6 陈百坚;154例血栓前状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回顾性调查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7 程玲;肺血通颗粒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血栓前状态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8 牛海英;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外周血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变化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9 孙海鹏;肺癌患者血栓前状态标志物变化及其临床意义[D];延安大学;2010年
10 黄思聪;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血栓前状态的检测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466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946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