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眼科论文 >

细胞间粘附分子-1基因K469E多态性及其蛋白表达与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3 16:03

  本文关键词:细胞间粘附分子-1基因K469E多态性及其蛋白表达与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相关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甲状腺相关眼病 ICAM-1K469E位点 sICAM-1 基因多态性 相关性分析


【摘要】:目的: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又称Graves眼病(Graves,Ophthalmopathy,GO),多伴发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utoimmune thyroid disease,AITD),尤其是Graves,病(Graves,disease,GD)。现普遍认为免疫、基因与环境因素是主要发病原因[1]。近几年来随着对基因的广泛深入研究,发现多种基因的多态性在TAO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其中的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基因的多态性是目前为止发现的调控TAO发生、发展的多个重要调节基因中的主要基因之一。由于基因多态性存在种族和地区的差异,目前对以上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中TAO患者的相关性报道很少且观点不一。因此研究上述基因的多态性及其蛋白表达与山西地区部分汉族人TAO发病的关系,进而探讨引起TAO发病的可能遗传因素及发病机制,并为指导临床的预防与治疗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和理论支持。 方法:研究对象共155例,分为三组。其中TAO组54例(男20例,女34例)、Graves病(GD)组51例(男19例,女32例)和正常对照(CON)组50例(男21例,女29例)。所有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均为山西地区汉族人,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分别取外周抗凝血,离心后提取基因组DNA和血浆,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和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山西地区部分汉族人ICAM-1基因K469E位点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的频率以及血清中sICAM-1浓度。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 ICAM-1基因通过读取个体样本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各组间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sICAM-1浓度以x±s表示,对三组数据进行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进行方差分析及多组均数差别的多重比较(LSD法)。偏态或方差不齐的数据进行多组数据的Kruskal-Wallis检验及Bonferroni法两两比较平均秩和。TAO组内TES(total eye score)积分与血清sICAM-1浓度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或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设定显著性检验水准α=0.05,相关性检验水准α=0.01。 结果:①ICAM-1K469E位点野生型(AA)片段为315bp;纯合变异型(GG)片段为212bp和103bp2个片段;杂合变异型(GA)片段为315bp、212bp和103bp共3个片段。G等位基因及GG+GA基因型三组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80,P=0.501;χ2=3.423,P=0.181)。②TAO组、GD组和CON组外周血血清中sICAM-1浓度分别为205.72±65.50ng/ml、223.73±49.57ng/ml和88.15±22.93ng/m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AO和GD组血清sICAM-1浓度显著增高(P0.01;P0.01);与GD组比较,TAO组血清sICAM-1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TAO组中,血清中sICAM-1浓度与疾病的严重度呈正相关(r=0.541,P㩳0.01)。 结论:1、山西地区部分汉族人群中ICAM-1基因K469E位点存在多态性;ICAM-1基因K469E位点多态性与TAO的发生可能无相关性。 2、山西地区部分汉族人群中TAO和GD患者血清中sICAM-1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TAO患者血清中sICAM-1的高表达无特异性。 3、山西地区部分汉族人群中TAO患者血清中sICAM-1的浓度与疾病的严重度呈正相关。
【关键词】:甲状腺相关眼病 ICAM-1K469E位点 sICAM-1 基因多态性 相关性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71.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前言9-13
  • 材料和方法13-21
  • 统计学分析21-22
  • 结果22-25
  • 讨论25-28
  • 结论28-29
  • 参考文献29-32
  • 综述32-44
  • 参考文献41-44
  • 附录44-46
  • 主要缩略词的中英文对照44-4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46-47
  • 致谢47-48
  • 个人简介48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海霞;魏南珠;刘正明;赵艳;胡善萌;陈义;;丹参粉针剂合20%甘露醇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年01期

2 赵波;彭立权;丁伯云;孙茜;黄松松;朱庆东;;三七片配合常规治疗外伤性前房出血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年09期

3 王华;徐长华;;鼻泪管逆植球头硅胶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临床观察[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张静;张大传;张伟;;翼状胬肉改良术式联合自体带蒂球结膜瓣转位术的临床观察[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5 隋忠贤,姜丽莉;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疗效观察[J];安徽医学;2005年05期

6 金卫平;;翼状胬肉切除术后角膜屈光力的变化[J];安徽医学;2011年08期

7 江拥军,江陆军;2%美开朗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术后高眼压26例[J];安徽医药;2004年03期

8 王新力;王凯;;分析青光眼滤过术后引起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J];安徽医药;2008年10期

9 汪传梅;;阿托品眼膏用药方式对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程度的观察[J];安徽医药;2009年02期

10 金辉;李龙标;张济明;刘高勤;陆培荣;;超声乳化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推注式植入治疗超高度近视白内障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俊喜;贾趁霞;王晓丽;;弱视治疗前后对比敏感度的分析[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2 陈国孝;胡萌菲;;滋阴养血中药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干眼症60例疗效观察[A];庆祝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三十周年论文集粹2011[C];2011年

3 王卉芳;张妍春;蔡凤梅;杨新光;;眼结核误诊5例病理分析[A];2009年“临床诊断和治疗新进展研究”暨“全国肿瘤病理诊断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颉瑞萍;;药物电离子导入辅助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28例[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贾豫黔;谢骐骥;代鹃;韦虹;王元媛;;高频率超声对老年性白内障的诊断价值[A];2010年贵州省医学会超声学分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叶秀玲;张仲臣;;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体术后角膜散光的临床观察[A];第二十五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八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廖亦龙;秦启生;;伤病关系对眼外伤法医鉴定结论影响的分析[A];中国法医学最新科研与实践(一)——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精选[C];2000年

8 王澍欣;王照浩;林明花;;耳针配合火针、中药治疗三叉神经带状疱疹13例[A];第12届全国耳穴诊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张周;王江萍;;基于老年人的居住光环境设计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王越;郝磊;付晶;;硬膜外导管及针灸针直接插入法吻合泪小管断裂35例分析[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九届组稿会暨第二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全国急危重症与救援医学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舒阳;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医体质调查及临床治疗与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贾松柏;UV诱导HLEC凋亡的细胞及分子机制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张辰星;RCS大鼠变性过程中视网膜双极细胞形态学和电生理学特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4 封利霞;儿童弱视多焦视觉诱发电位(mVEP)与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的对比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5 朱惠安;滋阴明目丸对视网膜光损伤大鼠及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治疗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3年

6 熊凯;基于颜色视觉诱发电位的色觉缺陷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刘玲;以“藏窍理论”探讨目内组织的脏腑归属问题[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年

8 张富文;中药部位复方DGH对STZ诱发糖尿病大鼠血视网膜屏障和视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9 黄霄;血脂异常对C57BL小鼠巩膜顺应性影响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10 弥胜利;冻存山羊角膜缘干细胞构造角膜上皮移植及检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祁涛;腹腔镜手术CO_2气腹及体位改变对眼内压的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2 潘俊辉;兔眼视神经结扎后玻璃体腔内注射尿激酶的视网膜血管穿透能力的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谢可;术中应用无防腐剂的1%利多卡因抑制后发性白内障的临床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马宁;单眼植入AcrySofReSTOR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术后视功能的观察[D];郑州大学;2010年

5 王丽波;VEGF、Ki-67及p21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意义[D];苏州大学;2010年

6 张丹丹;鼠神经生长因子结合葛根素对视神经挫伤治疗效果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王文美;护网明目散治疗玻璃体积血的临床观察及对视网膜保护作用的初步实验研究[D];贵阳中医学院;2010年

8 左振刚;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葡萄膜炎方案的规范化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周敬林;古今中医对青光眼的认识[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王萍;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疗效观察与分析[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257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10257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d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