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岁儿童鼻中隔偏曲发生率与鼻窦炎相关性的CT研究
本文关键词:1~12岁儿童鼻中隔偏曲发生率与鼻窦炎相关性的CT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儿童 鼻中隔偏曲 鼻窦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摘要】: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发生率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鼻中隔偏曲与鼻窦炎的关系。方法:观察600例1~12岁患儿鼻窦CT炎症情况并进行评分,统计各年龄段鼻中隔偏曲发生率、鼻窦炎发生率及各鼻窦窦腔评分。结果:共对600例鼻窦CT进行了测量,鼻中隔居中404例(67.33%),鼻中隔左偏104例(17.33%),鼻中隔右偏92例(15.33%);鼻中隔居中并发鼻窦炎142例(35.15%),鼻中隔左偏并发鼻窦炎55例(52.88%),鼻中隔右偏并发鼻窦炎43例(46.74%)。鼻中隔偏曲发生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r=0.904);在不同的年龄段患儿中,鼻窦炎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率最低为1岁(18%),2岁以后开始升高,3~11岁均保持较高的发病率;各年龄段鼻中隔偏曲患儿的鼻窦炎发病率明显高于鼻中隔居中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12岁儿童鼻中隔偏曲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鼻中隔偏曲患儿鼻窦炎发生率高于鼻中隔居中者,鼻中隔偏曲对鼻窦炎发生率的影响是双侧性的。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关键词】: 儿童 鼻中隔偏曲 鼻窦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分类号】:R765.3;R765.4
【正文快照】: 鼻中隔偏曲是鼻部最常见的解剖变异,生后即可出现〔1〕,多数学者认为鼻中隔与鼻-鼻窦炎发生有关,但也有人认为二者无相关性〔2-3〕。随着鼻窦CT的广泛应用,鼻-鼻窦炎与鼻中隔偏曲的关系逐渐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4-5〕,以上研究主要偏重于成人,有关儿童鼻中隔偏曲的报道较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罗晓;梁传余;徐开伦;唐嗣泉;任贤灵;刘冬梅;;鼻中隔偏曲对鼻腔双侧鼻窦炎发病率影响差异的临床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年17期
2 郑鸣,林艳丰;鼻中隔胚胎发育及偏曲的组织学观察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7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东波;韩锦华;孙丽萍;郭慧;李晓燕;;鼻腔扩容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手术疗效研究[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4年01期
2 陈小琼;骆映峰;;善邦通联合辅舒良对预防鼻咽癌放疗致放射性鼻窦炎的效果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3 李晓华;詹志荣;孙建设;曾斌;薛艳平;王诗琦;;布地奈德对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术后鼻黏膜细胞外基质的影响[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4年10期
4 梁山;;60例慢性鼻-鼻窦炎伴息肉术后随访及生活质量分析[J];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2014年02期
5 叶宇东;邱前辉;王贤斌;陈少华;;鼻咽癌放疗后后鼻孔闭锁19例[J];广东医学;2015年03期
6 戴勇传;顾苗;;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40例相关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4期
7 徐先荣;汪斌如;张扬;翟丽红;;住院飞行人员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谱分析(2002-2011)[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3年09期
8 陈禹潭;李艳妮;曹金红;梁耕田;;337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临床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年24期
9 彭本刚;孙轶青;苗旭涛;王欣;李文军;;复发性鼻窦炎规范性综合治疗体会[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年11期
10 甄甄;廖波;李志勇;曹平平;刘争;;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嗅觉障碍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年1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寇巍;鼻息肉患者Treg/Th17细胞表达与TGF-β1相关性及鼻用激素干预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欢;应用鼻中隔软骨体外成形术矫正严重歪鼻畸形的临床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2 黄咏梅;鼻中隔偏曲患者鼻腔结构的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观察[D];青岛大学;2006年
3 高竞逾;Toll样受体-2和血红素加氧酶-1在复发性鼻息肉中表达及意义[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4 唐一萍;吡酮莫特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的影响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4年
5 郑敏锐;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手术后生活质量和中医体质的关系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4年
6 周宁;鼻声反射及鼻阻力测量在维、汉民族成年男性鼻中隔偏曲患者中的对比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庚,杨钦泰,徐睿,李源;对下鼻甲手术的评价[J];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3年04期
2 马有祥,于德林;鼻中隔高位偏曲与鼻窦炎[J];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996年04期
3 姜菲菲;阎艾慧;王强;姜学钧;;鼻中隔偏曲与鼻窦炎关系的CT影像学研究[J];解剖科学进展;2010年02期
4 叶传基;鼻中隔高位偏曲与鼻窦炎发病的关系[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年11期
5 孔勇刚;盛建飞;李磊华;陶泽璋;邓玉琴;;197例鼻窦炎螺旋CT扫描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年11期
6 张剑宁,陶泽璋,吴玉珍,杨强;不同部位鼻中隔偏曲伴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的特点[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3年01期
7 陶泽璋,张剑宁,杨强,肖伯奎,孔勇刚;鼻中隔偏曲两侧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的差异[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1年02期
8 王荣光,姜泗长,顾瑞;8~40周胎儿窦口鼻道复合体发生学观察[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4年03期
9 ;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海口)[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年03期
10 傅德明,程美华,杨立发;鼻中隔偏曲与硬腭高度的关系[J];临床解剖学杂志;1986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树恺;余辉;郑彬;;成年原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CT研究[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2年02期
2 陶庆玲;;多发性梗塞性痴呆的CT研究[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0年11期
3 肖壮伟,林顺发,庄伟端;280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临床与CT研究[J];广东医学;2000年07期
4 唐春香;张龙江;卢光明;;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CT研究与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2年03期
5 邱小鹰;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与CT研究[J];桂林医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6 陈金英,王林森;膝关节慢性滑膜炎的CT研究[J];天津医药;2002年10期
7 丁承宗,王建国,刘斌;Ⅱ型糖尿病脑缺血性病变的CT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2年02期
8 褚瑞华,徐春福,高丽娟,左胜前,刘布克;假性腰椎间盘膨出的CT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3年04期
9 彭光明,蔡祖龙,陈巨坤;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6年01期
10 余晓龙,谢利水,曲国正,,林益光,程毓华,杨柏林;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与CT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99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雄斌;徐继生;马淑英;;1995年10月24日日食效应的电离层CT研究[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曹国洪;许乙凯;许顺良;张敏鸣;吴元魁;段刚;;白血病并发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与CT研究[A];2007年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陈昕;;应用锥形束CT研究鼻咽癌适形调强放射治疗中摆位误差[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于晓红;刘群;;急性脑出血氙-CT研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变化及药物干预[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丁卫华;李爱国;崔中兴;雷曼;秦俊绒;;混凝土动力损伤CT研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3年)[C];2013年
6 王亚宁;时高峰;杜煜;;肾上腺结节的能谱CT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唐俊军;吴元佐;;正常成人甲状腺的CT研究及临床意义[A];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4年
8 张雪哲;王武;卢延;黄振国;洪闻;尚燕宁;任安;;SARS胸部表现和并发症的CT研究[A];华北五省市区及广东省中西医结合防治SAR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唐俊军;吴元佐;;正常成人甲状腺的CT研究及临床意义[A];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CMIT-2004)论文汇编[C];2004年
10 严志汉;虞志康;许崇永;程建敏;;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价的CT研究进展[A];2005年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罗德红;鼻咽癌的CT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2 张宁;内窥频域光学相干CT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梁久平;腮腺肿块的常规与灌注CT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杨雄明;鼻腔的CT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于淼淼;无症状人群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双源CT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2年
4 刘彦文;混凝土力学行为的CT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430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1043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