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眼科论文 >

内镜下睫状体光凝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青光眼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6 14:02

  本文关键词:内镜下睫状体光凝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青光眼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内窥镜睫状体光凝 小梁切除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 联合手术 青光眼 白内障


【摘要】:目的 实验研究:1.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探讨眼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endoscopiccyclophotocoagulation, ECP)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Phacoemulsification and Intraocular lens,Phaco+IOL)手术前后睫状体组织病理学变化;分析激光光凝对睫状体组织的破坏与房水分泌、炎症反应的关系,分析术前、术后前房水中蛋白质浓度、TNF-α含量、IL-1β含量改变。 2.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探讨ECP+Phaco+IOL手术的降压效果,分析睫状体光凝的范围与眼压降低值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临床研究:通过临床研究比较ECP+Phaco+IOL与小梁切除术(Trabeculectomy,TRAB)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手术(TRAB+Phaco+IOL)两种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疗效,包括降眼压疗效、视力恢复、对角膜内皮细胞数量的影响、术中、术后可能的并发症发生率。 方法 实验研究:对24只成功建立慢性青光眼的灰兔48眼随机分成A组、B组、C组、D组共4组,其中A组、B组、C组,分别给予180°、270°、360°三种不同范围的ECP+Phaco+IOL手术,D组给予TRAB+Phaco+IOL手术,分别对降眼压效果;术前、术后房水蛋白质浓度、TNF-α含量、IL-1β含量检测;术后反应,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进行对照分析;并对术前、术后6个月睫状体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临床研究:对合并有白内障的青光眼患者52例(60眼)分组手术:其中22例(26眼)进行ECP+Phaco+IOL手术(Ⅰ组);其中30例(34眼)进行TRAB+Phaco+IOL手术(Ⅱ组)。比较两组联合手术患者术前和术后眼压、视力、内皮细胞计数,观察术后前房炎症反应、人工晶体位置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情况;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3个月)。 结果 实验研究:对30只灰兔(60眼)采用532-二极管激光行兔眼角膜缘小粱网激光制作慢性高眼压模型,建模成功率达83.33%。 对于A组、B组、C组、D组术后各时间点眼压值比较:第1天眼压分别为17.38±6.04mmHg(1mmHg=0.133kPa)、14.52±4.83mmHg、10.17±3.39mmHg、13.05±5.05,P=0.008,A组与C、D组组间,B组与C组比较分别为PAC=0.001、PAD=0.037、PBC=0.035。术后第1周分别为16.39±5.17mmHg、14.07±2.96mmHg、11.58±2.11mmHg、14.45±6.30mmHg,P=0.090,A组与C组组间PAC=0.013。术后第2周分别为16.35±3.64mmHg、15.07±2.54mmHg、10.73±2.47mmHg、13.55±4.81mmHg、P=0.003,A、B组与C组组间比较分别:PAC=0.0018、PBC=0.006。术后第1月分别为15.48±3.57mmHg、14.36±3.23mmHg、10.68±2.62mmHg、13.81±3.37mmHg,P=0.006,A、B、D组与C组组间比较分别为:PAC=0.001、PBC=0.009、PCD=0.026。术后第3月分别为15.64±3.87mmHg、13.95±3.11mmHg、10.92±3.17mmHg、14.10±3.98mmHg,P=0.048,A组与C组组间PAC=0.008。术后第6月分别为15.05±4.97mmHg、12.94±3.33mmHg、10.17±2.43mmHg、14.09±6.03mmHg、P=0.075,A组与C组组间PAC=0.011。A组、B组、C组、D组各组内术后各时间点眼压与术前眼压采用Dunnett-t检验,P均0.05。对于A组、B组、C组、D组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眼压差值比较:术后第1天:A组与C组比较PAC=0.013,其他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周:各组间P0.05。术后第2周: A、B组与C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AC=0.018, PBC=0.014。术后第1月: A、B组与C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AC=0.024,PBC=0.016。术后第3月: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月: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进行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的兔眼,360°比180°范围的降眼压幅度更大。A组、B组、C组、D组术前与术后第1天、第1周、第2周、第1月房水检测。其中蛋白质浓度检测:各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组均出现蛋白浓度升高,第1天达到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1个月均达到术前水平。其中TNF-α含量检测:各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组均出现TNF-α含量升高,逐渐升高至第1周达到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1个月下降至术前水平。其中IL-1β含量检测:各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组均出现IL-1β含量升高,,逐渐升高至第2周达到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1下降至均达到术前水平。术后裂隙灯检查前房反应:术后第1天及第1周大部分出现1+至2+的前房反应,B组、C组、D组各出现1眼4+的前房渗出纤维膜反应;第3-6个月后大部分为0~1+前房反应,D组仍有1眼为3+前房渗出膜反应。并发症方面:观察术后第1月,A组有2只眼,B组、D组各有1只眼眼压偏高,C组有3只眼、D组1只眼眼压偏低。观察术中、术后各组均未出现暴发性脉络膜出血、人工晶体脱位、视网膜或脉络膜脱离、眼内炎等严重的并发症。 对ECP+Phaco+IOL手术组术后6个月睫状体进行病理组织检查,发现睫状突扭曲、挛缩,正常结构消失,无色素上皮脱落和局灶性缺失,色素上皮结构紊乱和坏死、色素脱失;睫状体基质水肿、凝固性坏死呈空泡状改变,可见血管腔内有红细胞凝聚成团;未见光凝区域外睫状突形态学及细胞组织的明显改变。 临床研究:两组病例术后视力≥0.3者分别为:Ⅰ组53.85%、Ⅱ组38.24%,术后最后1次复查视力提高率分别为Ⅰ组84.62%、Ⅱ组67.65%;两组术后平均眼压分别为13.82±3.81mmHg、14.81±3.64mmHg均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手术术前与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无显著差异,Ⅰ组与Ⅱ组均未出现暴发性脉络膜出血、人工晶体脱位、视网膜或脉络膜脱离、眼内炎等严重的并发症。 结论 实验研究:1.两种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方式均能有效地降低慢性青光眼的眼压,对于ECP+Phaco+IOL联合手术的三组:180°、270°、360°不同的睫状体光凝范围,术后降低眼压值有一定的相关性,光凝范围度数越大,眼压下降幅度越大,但360°范围的睫状体光凝并未引起眼球萎缩,其原因可能是激光光凝不可能破坏全部睫状突的所有细胞,未受损的上皮细胞仍有分泌房水的作用。我们观察到睫状体光凝睫状体在180°、270°范围眼压控制效果较好。 2.实验研究中A组、B组、C组、D组术后第1天、1周、2周前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前房反应,前房水蛋白质浓度、TNF-α和IL-1β含量升高,1个月后基本下降到术前水平。术后各时间点各组间无明显差异,两种联合手术方式,不同范围的睫状体光凝对蛋白质浓度、TNF-α和IL-1β含量影响不大。 3.ECP术后睫状突正常结构消失,无色素上皮脱落和局灶性缺失,色素上皮紊乱结构上皮细胞坏死、色素脱失可能是引起房水生成减少的原因。 4.两种联合手术方式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临床上可根据疾病的病情、术前眼压、手术医师本身对手术方式的掌握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临床研究:两种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均能有效地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青光眼患者,能有效降低眼压和提高视力,ECP+Phaco+IOL手术是一种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新的联合手术方式,术后不用观察滤过泡情况,但其治疗的长期效果及术后可能出现并发症需更大样本和更长时间的观察与研究。
【关键词】:内窥镜睫状体光凝 小梁切除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 联合手术 青光眼 白内障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79.66
【目录】:
  • 摘要3-7
  • ABSTRACT7-12
  • 目录12-15
  • 前言15-17
  • 第一部分 实验研究17-37
  • 1、材料与方法17-24
  • 1.1 实验动物和模型17
  • 1.2 主要仪器及试剂17-19
  • 1.3 实验步骤和方法19-22
  • 1.3.1 动物慢性青光眼的建立19
  • 1.3.2 ECP+Phaco+IOL 手术19-20
  • 1.3.3 TRAB+Phaco+IOL 手术20-21
  • 1.3.4 眼压测量21
  • 1.3.5 房水成分检测21-22
  • 1.3.6 术后观察指标22
  • 1.4 病理组织切片的制作方法22-23
  • 1.5 统计学分析23-24
  • 2、结果24-31
  • 2.1 兔眼慢性青光眼建立情况24-25
  • 2.2 眼压变化25-27
  • 2.3 房水成分变化27-29
  • 2.4 术后反应29-30
  • 2.5 病理组织检查30-31
  • 3、讨论31-37
  • 3.1 慢生青光眼模型的建立31-32
  • 3.2 青光眼与白内障联合手术32-33
  • 3.3 房水蛋白质33-34
  • 3.4 房水 TNF-α、IL-1β34-35
  • 3.5. 睫状体光凝前后病理改变35-37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37-46
  • 1、资料和方法37-40
  • 1.1 临床资料37
  • 1.2 仪器设备37-38
  • 1.3 手术方法38-39
  • 1.4 手术后处理39-40
  • 1.5 统计学分析40
  • 2、结果40-44
  • 2.1 眼压40-41
  • 2.2 视力41
  • 2.3 角膜内皮细胞数41-42
  • 2.4 手术并发症42-43
  • 2.5 UBM 观察 ECP+Phaco+IOL 手术前后房角及睫状突的变化43-44
  • 3、讨论44-46
  • 结论46-47
  • 问题与展望47-48
  • 致谢48-49
  • 参考文献49-53
  • 附图53-55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55-56
  • 综述56-65
  • 参考文献63-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军;;IL-1β、IL-6 RIA在兔眼晶状体囊外摘除术后房水的研究[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7年05期

2 马建洲;贺翔鸽;谢琳;许建涛;孙亚丽;王永堂;龙在云;李应玉;;慢性高眼压青光眼动物模型的构建和鉴定[J];国际眼科杂志;2007年04期

3 郭疆;余敏斌;黄圣松;方敏;张平;;兔眼内窥镜下和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的组织病理学对比研究[J];眼科研究;2007年03期

4 史翔宇;庞秀琴;李彬;孙异临;;眼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的组织病理学研究[J];眼科研究;2006年01期

5 林明楷,葛坚,黄圣松,余敏斌,郑建j;内窥镜激光睫状体光凝术后的组织病理学改变[J];眼科学报;2004年04期

6 罗莉霞,刘奕志,张新愉,刘玉华,柳夏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血-房水屏障功能的影响[J];中华眼科杂志;2004年01期

7 乔利亚,李松峰,梁远波,王宁利,叶天才;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血-房水屏障的变化[J];眼科新进展;2003年06期

8 祁明信,黄秀榕,沈世仁,郑良扑,林久茂,魏霖;兔晶状体摘除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房水细胞因子水平和一氧化氮含量与眼内炎性反应的关系[J];中华眼科杂志;2003年01期

9 陆穗 ,陈振谦 ,曾明兵;青光眼并白内障联合手术不同术式的探讨[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2002年03期

10 葛坚,郭彦,刘奕志,林明楷,卓业鸿,程冰,陈秀琦;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初步临床观察[J];中华眼科杂志;2001年05期



本文编号:10430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10430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9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