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眼科论文 >

Icare回弹式眼压计在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患儿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7 02:12

  本文关键词:Icare回弹式眼压计在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患儿中的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先天性白内障 Icare回弹式眼压计 Goldmann压平眼压计 中央角膜厚度


【摘要】:目的:比较Icare回弹式眼压计(Icare rebound tonometer,Icare RBT)和Goldmann压平眼压计(Goldmann applanation tonometer,GAT)在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无晶体眼患儿眼压测量中的差异,评估患儿对两种眼压计的耐受性,并探讨Icare RBT在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患儿眼压监测中的应用。方法:两位操作者分别使用Icare RBT和GAT先后对最终纳入的150例(共262只眼)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无晶体眼患儿进行眼压测量,并分别记录眼压读数,对Icare RBT和GAT的测量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一致性检验;线性回归分析不同年龄中央角膜厚度对眼压测量值的影响;并评价患儿对两种眼压计的耐受情况。结果:纳入患儿年龄为(44.82±11.56)个月,其中男性81名,女性69名,Icare RBT测量值与GAT测量值的均值分别为(16.08±5.72)和(14.17±5.05)mm Hg,二者差值为(1.91±2.04)mm Hg,两种眼压计的测量差值随中央角膜厚度增加而升高(r=0.409,P0.001)。Icare RBT测量值与GAT眼压测量值呈显著正相关(r=0.936,P0.001),Bland-Altman一致性检验发现Icare RBT与GAT测量值一致性较好,95%CI为-2.10~5.91 mm Hg。相对于GAT,患儿能够较好地耐受Icare RBT。结论:Icare RBT操作简便,在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无晶体眼患儿中具有较好的耐受性。相对GAT测量值,Icare RBT测量值往往偏高,两种眼压计测量值之间的差异随着中央角膜厚度增加而升高。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眼科;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眼病研究室;中南大学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
【关键词】先天性白内障 Icare回弹式眼压计 Goldmann压平眼压计 中央角膜厚度
【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2013RS4037)~~
【分类号】:R779.66
【正文快照】: 3.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长沙410078)第一作者(First author):李筠萍,Email:amyli2006@hotmail.com先天性白内障是婴幼儿首位致盲性眼病,其主要治疗措施是尽早行白内障摘除手术。然而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病率(6%~63%)较高[1-6],尤其是无晶体眼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荣;先天性白内障一家系13例临床分析[J];眼科新进展;2000年02期

2 丁相奇,雷智,王峰,高永杰,李援东;自动平衡灌注摘出先天性白内障的临床观察[J];眼科研究;2001年05期

3 王照祥,赵蓬勃;先天性白内障一家系[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1年03期

4 刘平,苏颖,王峰;先天性白内障一家系38例[J];中华医学杂志;2002年08期

5 王建辉,吴松;先天性白内障一家系[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2年04期

6 傅佾;先天性白内障溶解2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年22期

7 高延娥,郑新青;先天性白内障一家系[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3年08期

8 谢立信,黄钰森;先天性白内障的手术治疗[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3年04期

9 徐雯,姚克,申屠形超;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一家系[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4年02期

10 李卫红,张新媛,云波,许桂花,宋琦;先天性白内障病因的多因素分析[J];眼科;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涛;Billson F;;30例55眼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晚期并发症的总结[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陈小娟;;龙凤胎先天性白内障诊治的临报道[A];江西省第九次中西医结合眼科、中医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季宝玲;杜尔罡;;先天性白内障对眼球发育的影响[A];2007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罗忠;;先天性白内障的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赵军梅;;先天性白内障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齐艳华;赵黎明;侯爽;;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和先天性白内障晶状体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李辉;王照祥;柯铁;李畅;David Wan-Cheng Li;唐朝晖;任翔;刘静宇;王擎;刘木根;;先天性白内障的分子发病机理研究[A];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2008)[C];2008年

8 赵佳鑫;王丽;苏红;齐艳华;;结晶型先天性白内障一家系基因突变筛查[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何勇川;鲜光军;韩红;;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弱视训练158例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刘妮妮;林婴;杨正林;;先天性白内障致病基因的初步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眼科 廖华萍 (医学博士);怎样防治先天性白内障[N];家庭医生报;2009年

2 衣晓峰 本报记者  李华虹 乔蕤琳;专家研究发现先天性白内障新致病位点[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3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白内障中心主任 朱思泉;先天性白内障要不要手术[N];健康报;2007年

4 金扬;先天性白内障治疗要趁早[N];卫生与生活报;2009年

5 江西省人民医院 教授 罗兴中;先天性白内障可以预防吗[N];家庭医生报;2004年

6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杜巍巍;先天性白内障咋治疗?[N];健康时报;2005年

7 衣晓峰 聂松义 李华虹;哈医大二院发现先天性白内障新致病位点[N];中国医药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杨珂;开展围产期保健 减少先天性白内障[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9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 鲍永珍 陈宜;治先天性白内障 请抓住细节[N];健康报;2009年

10 金明 中日友好医院;小儿先天性白内障应择机手术[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屠形超;独特表型簇状混浊先天性白内障的超微结构和疾病相关候选基因的定位和克隆[D];浙江大学;2005年

2 杨国兴;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致病基因的定位和突变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3 华芮;先天性白内障的分子遗传学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4 李世宏;重庆主城区先天性白内障手术调查及手术对眼前节影响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5 汤霞靖;进行性多形态先天性白内障疾病相关候选基因的定位和克隆[D];浙江大学;2007年

6 鞠宏;三个中国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家系排除定位及候选基因序列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7 罗荣;晶体连接蛋白基因突变导致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的连锁定位和突变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4年

8 张军;热休克转录因子4基因突变致先天性白内障分子机理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9 布娟;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一家系致病基因的连锁定位与超微结构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10 王乐今;Leber眼病与先天性白内障的临床与基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毅果;非家族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危险因素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2 于兰;先天性白内障研究现状[D];郑州大学;2005年

3 赵岱新;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的诊治体会[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4 董开业;云南西部地区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术后视功能及心理行为问题研究[D];大理学院;2011年

5 黄二文;一先天性白内障家系的分子遗传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李谨予;后极性表型先天性白内障的疾病相关候选基因定位[D];浙江大学;2011年

7 曾璐;一先天性白内障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分析及功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郝莉莉;中国河南两个先天性白内障家系致病基因的突变筛查[D];郑州大学;2013年

9 梁小芳;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白内障家系的致病基因的定位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10 陈艳文;先天性白内障的治疗选择和疗效观察[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462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10462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f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