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ds样模式识别受体在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中的表达及意义
本文关键词:Nods样模式识别受体在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中的表达及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Nods 样模式识别受体 变应性鼻炎 变应原舌下脱敏
【摘要】:背景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是一种发病广泛、呈全球蔓延的鼻腔过敏性疾病,据文献报道发病率在10-20%之间,影响全球约30%成人和40%的儿童。它严重困扰着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其发病涉及环境及遗传两个方面,目前治疗主要为药物治疗为主。ARIA:将其定义为一种难于治愈但可以长期控制的疾病。因而有必要阐明发病机制,探寻新的治疗措施。其中感染因素对变态反应的影响存在争论。主要体现在“卫生假说”提出的早期感染保护论及感染抑制变态反应。如Aaby[2]等报道了在法国儿童中,婴幼儿时期接种分枝杆菌能够阻止变态反应的发生,对和感染加重变态反应这两个方面。因此感染的影响成为该疾病的研究方向之一。 微生物刺激鼻黏膜引起机体启动天然免疫,第一步即识别,主要通过病原体本身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与黏膜细胞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 PRR)来实现,PRR是存在于细胞的种类繁多的受体蛋白家族,他们可以识别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等)标记或来自宿主本身的危险信号,进而触发免疫应答反应。研究表明,PRR参与了包括变态反应、自身免疫疾病及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病。PRR中研究较多的是Toll样受体,分布在细胞表面和特异的细胞器,如内吞型溶酶体[3],主要识别的是胞外微生物,其在识别细胞表面的致敏原进而在过敏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这一领域已有较多研究。但一些微生物可以逃避细胞膜PRR,进入细胞内。如何识别此类病原体及胞内菌,引起研究者的不断探索。后来发现Nod样模式受体(Nod like receptors, NLRs)具有这种功能。近年来,这种新近发现但“古老,,的模式受体在包括过敏反应在内的上呼吸道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正受到重视。NLRs研究以Nod1、Nod2及Nalp3为主,对于Nod样受体家族在变应性鼻炎方面的作用目前文献报道较少。 NLRs可识别细胞质中的微生物成分。Nodl通过meso-DAP识别微小结构二肽,meso—DAP(二氨基庚二酸)是多数革兰氏阴性菌和一些革兰氏阳性菌的特征性成分。Nod2主要识别微小结构胞壁酰二肽(muramyldipeptide, MDP),是一种存在于所有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胞壁内具有生物活性的最小肽聚糖模体。Nod1、Nod2识别各自配体后,激活Rip2(丝氨酸、苏氨酸激酶Rip2),进而激活促细胞分裂剂激活性蛋白激酶(MAPK)和核因子(NF-kappaB),再进而促使前IL-1β的合成;Nalp3属于PYD亚家族分子,它能够识别细菌RNA、尿酸结晶物、ATP和某些细菌毒素.氢氧化铝(白矾)等。而Nalp1b和Cryopyrin/Nalp3(又名NLRP3)识别配体后,可促进炎症小(inflammasomes)的合成,进而激活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也称为IL-1p转换酶.),产生IL-1p的成熟分子或可促进细胞凋亡。 研究发现[5],国内变应性鼻炎主要的室内变应原是屋尘螨。机体是如何识别屋尘螨的变应原和相关成分?模式识别受体TLR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Der p1主要通过TLR2识别,LPS通过TLR4识别,与变应性鼻炎有关。但是TLR仅仅是分布于胞膜和胞内内涵体的受体,对于其他的病原体,如可逃避胞膜进入胞质的成分,TLR则不能识别,而NLR却可以识别。而屋尘螨的结构中恰恰存在这样的成分,主要在胞内识别。所以,研究NLR在屋尘螨引起的天然免疫的发病作用,显得十分关键。 Jacquet等[6]认为,HDM中可以检测出微生物组分,包括脂多糖LPS和b-葡聚糖类,这些成分似乎和HDM真正的抗原成分一样重要,通过模式识别受体的激活,引起Th2的极化。但是仅有佐剂成分能否激活天然免疫,却需要进一步研究。他着重说明强调,屋尘螨骨架蛋白包含壳多糖,并可以被表面模式识别受体TLR-2识别,产生促炎和前炎症介质。而另外的文献说明,佐剂壳聚糖(基于壳多糖的聚合糖),和二氧化硅、石棉,氢氧化铝一样,都能激活NLRP3(即NALP3),并且可以通过抗原提呈细胞进行信号转导。说明模式识别受体NALP3在屋尘螨变应原信号转导方面,可起到关键作用。壳多糖在屋尘螨引起的天然免疫中可发挥一定作用,但其中的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Hysi等[9]通过nod1基因多态性研究发现,Card4的变异和哮喘增高的易感性有关。细胞内模式识别受体nod1识别细菌特异性产物,影响了儿童哮喘的发病率。哮喘与变应性鼻炎“一个气道,一种疾病”,故nod1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变应性鼻炎发病有关。 因此,NLR对机体免疫功能有一定影响,对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有一定作用,可能体现在:1.感知微生物,介导炎症反应。2.激活后可以引起Th2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加重或维持变应性鼻炎炎症状态。3.感知佐剂,增强免疫应答。4.其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变应性鼻炎发病有关。 本研究拟深入探讨NLR受体(Nod1、Nod2、Nalp3)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作用,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目的 探讨Nods(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od Like receptors)样模式识别受体(PRR)在变应性鼻炎患者下鼻甲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并研究变应性鼻炎下鼻甲黏膜IL-4、IL-6、IL-10、IFN-r的表达情况,以鼻中隔偏曲患者下鼻甲黏膜、鼻息肉做对照。提取变应性鼻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比较变应性鼻炎患者脱敏治疗6个月前后单个核细胞Nod1表达的变化,及脱敏治疗前后血清、鼻分泌物中IL-4、IL-6、IL-10、IFN-γ变化情况,探索Nodl表达变化和细胞因子变化之间的关系。 方法 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门诊变应性鼻炎(AR)患者,根据AIRA2010(依据临床表现、鼻腔检查情况、皮肤点刺实验结果或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检测)入组;对照组1:期间因鼻中隔偏曲行单纯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对照组2: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住院患者(根据EPOS2007指南标准纳入研究组)。本项研究得到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且征得所有研究对象知情签字同意。 分别采用real-time RT-PCR、western-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od1、od2、 NALP3mRNA及蛋白在变应性鼻炎患者下鼻甲黏膜(患者下鼻甲黏膜,以下简称黏膜)表达,以鼻中隔偏曲患者代偿侧下鼻甲黏膜、鼻息肉粘膜做对照。 ELISA测变应性鼻炎黏膜(组织匀浆液)IL-4、L-6、IL-10、 IFN-γ的表达量,以鼻中隔偏曲下鼻甲黏膜,鼻息肉组织做对照。 western-blot测变应性鼻炎患者舌下特异性免疫脱敏治疗6个月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od1的表达变化。 ELISA测变应性鼻炎患者脱敏治疗6个月前后血清、鼻腔分泌物IL-4、IL-6、 IL-10、IFN-γ表达变化。 结果 1.Real-Time RT-PCR显示:变应性鼻炎黏膜组织Nod1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下鼻甲粘膜、鼻息肉均低(P=0.31, P=0.00),NALP3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下鼻甲粘膜、鼻息肉均高(P=0.01,P=0.01),Nod2mRNA表达与正常对照下鼻甲粘膜、鼻息肉比较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P=0.10)。 2.western-blot结果提示:变应性鼻炎黏膜组织Nod1表达低于正常对照下鼻甲粘膜、鼻息肉组(均为P=0.00),NALP3高于正常对照下鼻甲粘膜、鼻息肉(均为P=0.00), Nod2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P=0.29)。 3.免疫组织化学表明,三种模式受体在三组中均有表达,主要表达于上皮细胞、腺体上皮、炎性细胞(如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变应性鼻炎黏膜组织Nod1表达较正常对照下鼻甲粘膜、鼻息肉均低(P=0.01,P=0.00),NALP3表达较较正常对照下鼻甲粘膜、鼻息肉均高(P=0.01, P=0.01), Nod2蛋白表达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 4.脱敏治疗前后,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均能检测出Nodl表达,治疗前(相对量1.06±0.13,)较正常对照组(0.29±0.05)相比,表达升高(P=0.00),治疗后表达量(0.34±0.15)降低,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 5.鼻粘膜IL-4.IL-6与Nodl呈正相关,分别为r=0.751,p=0.001, r=0.826,p=0.000,相关密切。变应性鼻炎黏膜IL-4、IL-6、IL-10与鼻中隔偏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位:pg/mg,15.22±1.17vs13.02±4.60,254.67±27.3vs206.00±62.56,20.25±2.75vs24.11±3.81,P=0.53,0.27,0.20),但均低于鼻息肉患者组(25.80±2.20,1133.09±312.08,51.10±17.22,P=0.00,0.00,0.01)。IFN-γ低于鼻中隔偏曲组(20.50±2.00vs28.19±7.63, P=0.04),与鼻息肉组相比(19.89±5.01,P=0.86),无统计学差异。 6.舌下脱敏治疗6月前后变应鼻炎血清细胞因子浓度分别:治疗前IL-6(8.25±0.93) pg/ml,治疗后(6.39±0.71) pg/ml,降低,P=0.00;治疗前IL-10(2.66±0.48) pg/ml,治疗后(4.78±0.44) pg/ml,升高,P=0.00;治疗前IFN-y (2.90±0.68)pg/ml,治疗后(9.82±0.85) pg/ml,升高(P=0.00)。鼻腔分泌物IL-4降低(P=0.01),IL-6、IL-10、IFN-γ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33,P=0.19,P=0.18)。 7.舌下脱敏治疗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odl表达改变与外周血IL-10的改变呈负相关,r=-0.884,p=0.002,相关密切。Nodl表达改变与IL-6的改变呈正相关,r=0.574,p=0.106. 结论 1. Nod1、Nod2及NALP3在三组组织中均有表达,变应性鼻炎组Nodl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鼻息肉组,NALP3高于正常对照组、鼻息肉组。说明Nod1、NALP3有可能参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病。 2.变应性鼻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存在Nod1表达,且舌下脱敏治疗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od1表达降低,其表达降低与外周血IL-10的改变呈负相关,Nodl可能通过调控IL-10变化,参与舌下脱敏治疗。
【关键词】:Nods 样模式识别受体 变应性鼻炎 变应原舌下脱敏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65.21
【目录】:
- 摘要3-8
- ABSTRACT8-16
- 前言16-23
- 第一部分 变应性鼻炎患者鼻粘膜NLRS表达研究23-45
- 第一节 变应性鼻炎患者鼻粘膜NLRs基因表达研究23-30
- 第二节 变应性鼻炎患者鼻粘膜NLRs蛋白表达研究30-38
- 第三节 变应性鼻炎患者鼻粘膜NLRs免疫组织化学研究38-45
- 第二部分 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TH1/TH2细胞因子检测及与NLR关系45-51
- 1. 材料和方法45-48
- 2. 实验结果48-51
- 第三部分 脱敏治疗前后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NOD1改变及与血清、分泌物TH1/TH2细胞因子的改变关系研究51-59
- 1. 材料和方法51-52
- 2. 实验结果52-59
- 讨论59-66
- 全文结论66-67
- 参考文献67-74
- 综述74-85
- 英文缩写85-86
- 伦理审查同意书86-87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87-88
- 致谢88-8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那学武;纪平;;冷冻治疗变应性鼻炎143例疗效观察[J];锦州医学院学报;1993年02期
2 朱惠竹,,刘捷,诸小侬,王鸿,王津津;变应性鼻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5年03期
3 彭贵阳;治疗变应性鼻炎常用42种中药药理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1995年01期
4 马学忠,尹昕,马f ;小青龙汤治疗变应性鼻炎50例[J];国医论坛;1996年03期
5 胡丽娟,梁国欣,陈绍仁,王丽芳,官杰,金四立,孟晓萍;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的测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6 成述昌;王秀媛;王儒九;丰绍祥;;微波热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观察[J];中华理疗杂志;1996年03期
7 李兵,余和平;He-Ne激光治疗变应性鼻炎68例临床观察[J];激光杂志;1997年05期
8 曾钢,黄光武,农辉图,小杉忠诚,余奇松;炎症介质(PAF)致变应性鼻炎血小板聚集的研究[J];广西科学;1998年02期
9 沈小明;;小儿变应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的防治[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10 覃启书;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42例疗效分析[J];广西医学;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立思;;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的现状及进展[A];中华医学会2009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张晓阳;连增林;李颖;;从风论治变应性鼻炎的理论与临床依据[A];全国中医内科肺系病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向建文;;张介宾“阳非有余、阴常不足”理论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的指导作用——读《中医各家学说》有感[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10年
4 郏雪峰;;鼻内结构正常化手术配合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初探[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10年
5 林志斌;陈冬;李添应;徐睿;;免疫捕获法在变应性鼻炎诊断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2011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祝君红;;玉屏风散治疗变应性鼻炎体会[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7 祁方;;益气固表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8 郑军;朱学伟;;吉林省变应性鼻炎变应原调查[A];吉林省医学会第九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王宇;;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研究概况[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10年
10 刘素文;;鹅蝥藿香粒天灸防治小儿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A];第28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暨2011年名老中医治疗(儿科)疑难病临床经验高级专修班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卫中 通讯员 任晓辉;我国对变应性鼻炎规范化诊断和防治体系的研究正式启动[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2 木每 本报记者 周芳;秋季预防变应性鼻炎[N];吉林日报;2010年
3 副主任药师 赵民生 (曹秀虹);变应性鼻炎的药物治疗[N];医药经济报;2009年
4 谢欣;变应性鼻炎:一年四季打喷嚏[N];大众卫生报;2005年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适宜技术推广项目;按揉法治变应性鼻炎[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6 健康时报记者 许晓华;治过敏至少要坚持两年[N];健康时报;2008年
7 ;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效佳[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8 一文;急性鼻炎变应性鼻炎之区别[N];医药经济报;2002年
9 ;益肺通窍法治疗变应性鼻炎[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10 文;过敏性鼻炎不可轻视[N];医药经济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可斌;鼻鼽合剂治疗风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王晓巍;变应性鼻炎对嗅觉的影响及糖皮质激素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3 黄桂锋;培土生金法治疗脾气虚变应性鼻炎大鼠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李家乐;小青龙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文献与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5 赵文明;中医治疗鼻鼽(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及北京城区670例变应性鼻炎变应原分析[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年
6 孟粹达;免疫球蛋白游离轻链在变应性鼻炎及非变应性鼻炎中表达及其意义[D];吉林大学;2012年
7 唐新业;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作用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8 谢燕清;鼻炎的炎症特征及其与下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的关系[D];广州医学院;2011年
9 吕云霞;变应性鼻炎的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10 张怡;主动吸烟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影响[D];武汉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沙骥超;儿童变应性鼻炎临床特点分析及相关问题调查[D];吉林大学;2011年
2 滑[
本文编号:11141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1114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