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鼻转移2例
本文关键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鼻转移2例
【摘要】:正鼻-鼻窦恶性肿瘤以原发者多见,而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转移至鼻部则较为罕见。鼻-鼻窦转移瘤的临床表现与原发肿瘤相似,主要为反复鼻塞、鼻出血和面部疼痛,常见部位包括上颌窦(50%)、筛窦(19%)、额窦(16%)、鼻腔(10%)、蝶窦(5%)和外鼻〔1〕。我科收治2例鼻-鼻窦转移癌,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例1男,61岁,因发现鼻背左侧肿块伴左眼溢泪1个月余来我院就诊。专科查体:鼻背左侧见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关键词】: 消化系统肿瘤 鼻腔 肿瘤转移
【分类号】:R739.62
【正文快照】: 鼻-鼻窦恶性肿瘤以原发者多见,而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转移至鼻部则较为罕见。鼻-鼻窦转移瘤的临床表现与原发肿瘤相似,主要为反复鼻塞、鼻出血和面部疼痛,常见部位包括上颌窦(50%)、筛窦(19%)、额窦(16%)、鼻腔(10%)、蝶窦(5%)和外鼻〔1〕。我科收治2例鼻-鼻窦转移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翁德胜;肿瘤转移基因调控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3年03期
2 乔宇峰,冯玉梅;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肿瘤转移的关系[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5年06期
3 姚宏,孙敏;肿瘤转移研究最新进展与挑战[J];山西医药杂志;2005年09期
4 曾昭耆;;是肿瘤转移还是炎症扩散[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6年03期
5 刘念;;肿瘤转移研究新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6年05期
6 李启明;李宁;陈正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肿瘤转移[J];重庆医学;2006年22期
7 余宗林;;肿瘤转移的治疗进展[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年02期
8 侯丹丹;;手术引起肿瘤转移的因素及预防对策[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09年03期
9 钱海利;;肿瘤转移的几种理论模型及其意义[J];癌症进展;2012年03期
10 韩荣;冯玉广;;肿瘤转移过程的自组织模型构建[J];医学争鸣;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文慧;陆茵;陈磊;孙志广;郑仕中;张伟伟;;血小板活化介导的肿瘤转移及中药治疗前景展望[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分会第八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2 赖小平;;41例肿瘤转移特点分析[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3 李春海;;肿瘤转移生物学标志及其临床意义[A];全国肿瘤诊断与治疗药物分子靶点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5年
4 李杰;孙桂芝;吴志奎;;中药在抗肿瘤转移防复发中分子机理研究[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5 何玉龙;;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介导的信号通路在淋巴性肿瘤转移过程中的作用[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宋纯;;肿瘤转移早期模型的建立、转移机制及药物干预研究[A];第九届全国肿瘤转移学术大会暨2011年黑龙江省医学会肿瘤学年会摘要集[C];2011年
7 陈龙邦;臧静;王靖华;胡守友;周晓军;;β-榄香烯抗肿瘤转移作用的研究[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8 夏丽英;张丹;张静;郑广娟;聂克;;抗肿瘤转移药-启乐对肿瘤转移过程中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9 谢仰民;李恩民;;免疫缺陷动物在研究肿瘤转移方面的应用[A];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陶毅;陈永圣;呼俊改;赵保路;;天然抗氧化剂对肿瘤转移和生长的抑制作用[A];第六届全国自由基生物学与自由基医学学术会议和海峡两岸自由基生物学与自由基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祖亨;可怕的肿瘤转移[N];农村医药报(汉);2012年
2 记者 夏茂盛;捷科学家发现导致肿瘤转移新基因[N];光明日报;2013年
3 记者 李天舒;新研究找到抑制肿瘤转移靶点[N];健康报;2011年
4 张田勘;揭开肿瘤转移的秘密[N];健康报;2003年
5 衣晓峰;肿瘤转移能力“与生就有”[N];中国医药报;2011年
6 通讯员 杨叁平 李瑞;国际研究发现中药可切断肿瘤转移通路[N];科技日报;2012年
7 萧鹏;预防肿瘤转移和复发与治疗同样重要[N];科技日报;2006年
8 刘燕玲;中药可抑制肿瘤转移[N];健康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朱丽;从微环境探讨肿瘤转移过程[N];科技日报;2011年
10 黄实;黄来强团队在《美国科学院院刊》发文揭示肿瘤转移调控和他汀抗癌作用新机制[N];新清华;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晓品;刺激响应性聚合物胶束在抗肿瘤转移及逆转肿瘤耐药中的应用[D];沈阳药科大学;2013年
2 宋安萍;联合抑制消减杂交及基因芯片技术筛选肿瘤转移效应基因[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贾海泉;mag-1与肿瘤转移的相关性及其机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4 刘刚;mag-2基因及与肿瘤转移相关性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5 朱涛;并行生物计算集群的构建及性能评价和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的基因组聚类及功能注释[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李钊;一种新的肿瘤转移模式及初步分析[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7 牛纪晓;细胞粘附分子与血小板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8 谭宁;LASS2基因抑制肿瘤转移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7年
9 李楠;Sival抑制EMT及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0 韩红辉;抗肿瘤转移和抗炎症小分子化合物的筛选及其机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家恺;LPAAT蛋白家族与肿瘤转移相关性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1年
2 宁耀贵;花生四烯酸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促进人类肿瘤转移[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于红阳;整合素和PAR1参与凝血酶促肿瘤转移作用的研究及其机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4 张巧姝;KAI1/CD82胞外结构域小环在抑制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5 焉雷;TLR4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4年
6 纪元;KAI1基因及其蛋白在体内外与肿瘤转移相关性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7 于进波;HS影响肿瘤转移的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8 李贺;去乙酰化酶SIRT1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及缺氧抑制SIRT1表达的分子机制[D];南京医科大学;2012年
9 易龙;Rho GTP酶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抑制肿瘤转移中的作用[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10 张君华;ST3GalV(GM3合成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340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1134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