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眼科论文 >

黄斑病变治疗后黄斑区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发布时间:2017-11-26 05:26

  本文关键词:黄斑病变治疗后黄斑区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更多相关文章: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光动力治疗 黄斑区 结构 视功能 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高度近视眼黄斑变性 光动力治疗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 黄斑区 结构 视功能


【摘要】:目的评价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CSC)经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 PDT)后黄斑区结构和功能的恢复情况。 研究对象2011年4月~2012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住院期间及门诊治疗中诊断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患者18例。 方法采用单中心非随机临床研究方法。对入院诊断为CSC的患者行单纯PDT治疗。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月、3月、6月分别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检查,观察其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平均厚度(Central fovea thickness,CFT)的变化及荧光素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CG A)联合造影病灶改变情况。以及Humphrey视野计进行标准静态视野检查,计算出其治疗前及治疗后1月、3月、6月视野平均缺损(Mean defect, MD)、模式标准差(Pattern standard deviation, PSD)、10度平均光敏感度(Mean sensitivity,MS)、4度平均光敏感度(Mean sensitivity, MS)的总和。首先进行组内各变量治疗前后自身对比,再行各组内变量的相关性分析。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发现资料均正态分布,组内对比分析可采用x士s描述资料集中趋势,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对比观察BCVA、CFT、MD、PSD、10。MS、4。MS六项指数的变化情况。对BCVA、10。MS、MD、CFT四项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18例(26眼)患者经半剂量PDT治疗后 1、6月内3次随访BCVA较术前均明显提高(F=11.53,P=0.0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2、黄斑区OCT显示18例患者26只眼治疗后6月内CFT显著降低,CFT(F=27.227,P=0.000)(P0.05),有统计学意义。 3、FFA及ICGA血管造影表现,26眼治疗后6个月行FFA及ICGA血管造影检查,24只(92.3%)渗漏完全停止,1只(3.84%)眼渗漏减轻,1只(3.84%)眼无明显改变。 4、Humphrey视野计标准静态视野检查结果显示,治疗后6月内MD、PSD、10。MS、40MS各变量值较术前均改变明显。MD(F=4.74,P=0.004),10°MS(F=7.108,P=0.000),4。MS(F=17.830,P=0.000),PSD(F=6.329,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3、6月BCVA、CFT、MD、MS及PSD两两对比分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3次随访各变量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6、CFT与BCVA、10。MS及MD均有相关性,且均呈负相关性。CFT与BCVA(r=-0.295,P=0.002),CFT与10°MS(r=-0.314,P=0.000)CFT与MD(r=-0.198,P=0.03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半剂量维替泊芬联合光动力治疗CSC患者治疗后1月、3月、6月复查疗效显著,未见明显复发者; 2、Humphrey Ⅱ-750型自动视野计中10-2标准静态视野程序(MD、10。MS、4°MS)对于评价CSC治疗后视功能的变化有较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3、CSC患者治疗前后黄斑区功能学与形态学的改变具有正相关关系; 4、CSC患者治疗后中心视力提高,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显著降低,黄斑区视网膜光敏感度显著提高,黄斑区视野缺损减少,中心暗点减少甚至消失; 目的:评价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W-AMD)、高度近视眼黄斑变性(High myopia macular degeneration, HMMD)两种国内常见的脉络膜新生血管疾病经玻璃体腔内Anti-VEGF药物+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联合治疗及单纯玻璃体腔内Anti-VEGF治疗后黄斑区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研究对象:2011年4月~2012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住院期间及门诊治疗中诊断为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34例患者(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26例(28眼);高度近视眼黄斑变性患者8例(12眼)。 方法:采用单中心非随机临床研究方法。对入院诊断为W-AMD、HMMD的患者按治疗方案的异同分别进行分组,分为两组,其中以典型性为主的W-AMD患者为A组及以微小经典性为主W-AMD患者和HMMD患者为B组。并分别行PDT+玻璃体腔内Anti-VEGF联合治疗(A组)、单纯玻璃体腔内Anti-VEGF治疗(B组)。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月、3月、6月分别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检查。OCT检查,观察其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平均厚度(central fovea thickness, CFT)的变化及荧光素钠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CGA)联合造影观察病灶改变情况。以Humphrey视野计进行标准静态视野检查,计算出其视野平均缺损(mean sensitivity, MD)、模式标准差(pattern standard deviation, PSD)、10度平均光敏感度(10°MS)的分贝值总和、4度平均光敏感度(4°MS)的分贝值总和。首先进行组内各变量治疗前后自身对比,再行各组内变量的相关性分析。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发现资料均正态分布,组内对比分析可采用x±s描述资料集中趋势,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对比观察BCVA、CFT、MD、PSD、10°MS、4。MS、等指数的变化情况。对BCVA、10。MS、4。MS、CFT四项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34(40眼)例黄斑变性患者经治疗后 1、A组患者BCVA在术后1月、3月、6月随访均提高明显,对比术前,BCVA(F=3.45,P=0.020)。B组术后1月、3月、6月随访可见BCVA亦改变明显。对比术前BCVA(F=3.79,P=0.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黄斑区OCT结果显示,A组患者术后1月、3月、6月随访CFT均改变明显,对比术前,CFT(F=12.59,P=0.00)。B组术后1月、3月、6月随访CFT变化明显。对比术前CFT(F=4.35,P=0.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FFA及ICGA血管造影表现,全部34例(40眼)W-AMD及HMMD患者经过PDT+球内抗-VEGF联合治疗及单纯球内抗-VEGF治疗后,35眼(87.5%)治疗后渗漏及出血明显减轻,提示病情好转。1眼(2.50%)渗漏持续,出血范围变大提示CNV病灶继续活动并加剧。4眼(10%)渗漏停止,出血吸收,不见高荧光,提示CNV病灶处于静止期。 4、Humphrey视野计标准静态视野检查结果显示,A组患者术后1月、3月、6月随访MD、PSD、10°MS、4°MS各变量均改变明显,对比术前MD(F=4.661,P=0.005),10°MS(F=5.70,P=0.001),4°MS(F=4.359,P=0.007),PSD(F=6.44,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1月、3月、6月随访MD、10°MS、4°MS各变量值亦改变明显。对比术前MD(F-=4.96,P=0.004)10°MS(F=4.54,P=0.006),4°MS(F=4.93,P=0.00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A、B组术前与术后1、3、6月BCVA、CFT、MD、10°MS、4°MS两两对比分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次随访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6、A、B组内BCVA与CFT,CFT与10°MS,CFT与MD均呈负相关,A组内BCVA与CFT,CFT与10°MS,CFT与MD均呈负相关,BCVA与CFT(r=-0.297,p=0.005)、CFT与10°MS(r=-0.385,p=0.000)、CFT与MD(r==-0.193,p=0.033),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内BCVA与CFT(r=-0.174,p=0.024)CFT与10°MS(r=-0.349,p=0.003)、CFT与MD(r=-0.280,p=0.017),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以典型性为主W-AMD患者经PDT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A组)及以微小典型性W-AMD和]HMMD患者(B组)经单纯球内抗-VEGF治疗后黄斑区结构异常得到恢复,视功能在6月内有明显提高,但随访后期(术后6月)对比前期(术后1月、3月)有再次下降趋势,需要长期观察。 2、Humphrey Ⅱ-750型自动视野计中10-2程序视野检查对于黄斑变性疾病视功能的评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3、黄斑变性患者治疗后中心视力提高,荧光造影显示黄斑区荧光渗漏及出血减少甚至部分患者无渗漏,出血吸收。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显著降低,视网膜光敏感度有显著提高,视野缺损也有所降低,中心暗点减少。 4、黄斑变性疾病视网膜生理功能的改变与形态学的改变先后时间,值得进一步探讨: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7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敏;程冲达;袁援生;褚仁远;;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视网膜厚度和视野检查分析[J];眼视光学杂志;2006年05期

2 姜利斌,金陈进,吴乐正,文峰,黄时洲,吴德正;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光动力疗法治疗后中心视野光敏感度改变[J];眼科;2004年03期



本文编号:12287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12287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c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