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道正压治疗OSAS不同压力滴定方法的比较
本文关键词:气道正压治疗OSAS不同压力滴定方法的比较
更多相关文章: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阻塞性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压力滴定 多导睡眠描记术
【摘要】:比较整夜值守多导睡眠监测下人工压力滴定(PSG-CPAP),多导睡眠监测下自动气道正压压力滴定(PSG-APAP)和自动气道正压压力滴定(APAP)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我们睡眠实验室采用随机、单盲、自身对照方法,收集20例单纯中重度OSAS患者,序贯接受三种不同压力滴定治疗。对患者主要的有效性指标(滴定压力,残存呼吸事件,睡眠结构)和安全性指标(患者而部皮肤压伤情况、压力滴定期间舒适性的主观评价和不良主诉)进行比较。在有效性指标中获得的结果显示,PSG-APAP, APAP与PSG-CPAP均有效。研究发现PSG-APAP, APAP压力滴定90%时间压力较PSG-CPAP滴定最佳压力平均高3.05cmH2O和2.55cmH2O, P0.01; PSG-APAP与APAP滴定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G-APAP, APAP压力滴定平均压力与PSG-CPAP滴定最佳压力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G-APAP, APAP与PSG-CPAP压力滴定相比,残存AHI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线PSG相比,PSG-CPAP与PSG-APAP压力滴定治疗后ODI明显减少,P0.01, PSG-CPAP与PSG-APAP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滴定方法在改善ODI上具有同等的效果。与基线PSG结果相比,PSG-CPAP和PSG-APAP压力滴定治疗后睡眠效率(SE)无统计学意义,P0.05;ArI明显减少,P0.01;N1和N2期睡眠百分比减少,P0.01和P0.05;N3期和R期睡眠百分比增加,P0.05和P0.01。两种滴定方法均能改善睡眠结构且疗效相当,P0.05。在安全性指标中获得的结果显示,研究期间受试者均未出现而部皮肤压伤情况,未发现任何与压力滴定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滴定研究期间病人的主要不适包括十扰睡眠,眼或口干,头痛,憋气,腹胀等。因此,我们认为对单纯中重度OSAS,在严格控制入选标准及压力滴定前教育的基础上,PSG-APAP, APAP压力滴定及治疗安全有效,其滴定出的平均压力可为CPAP确定鼓佳治疗压力。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北方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66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永刚;柳文;;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老年性失眠疗效评价[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年04期
2 郭翠英;胡守紫;;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的护理干预[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3 李秀娥;李月春;王宝军;;失眠症患者的多导睡眠图表现[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刘小白;朱秀英;彭晓芳;曾敏婕;;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年10期
5 黄娟;麦坚凝;王秀英;李志斌;张凤琼;;癫vN儿童发作间期全夜睡眠状况初步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年01期
6 刘菊琴;;鼾症患者多导睡眠图监测失败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年07期
7 杨峰;;一种便携式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筛查装置设计[J];电子产品世界;2012年08期
8 高自强;周弘钧;肖鸿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低氧血症及体重的关系临床分析[J];甘肃医药;2013年01期
9 杨长萍;邓丽芬;;抑郁症患者行多导睡眠脑电图的观察与护理[J];广州医药;2013年01期
10 赵英莉;姚丽娜;韩楚源;胡江敏;常丽丽;马骖;;脑疲劳瞌睡动态脑电图的观察与分析[J];河北医药;2010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范志祥;田学隆;温惠中;刘虔铖;葛国庆;许佳;唐海英;;腕活动睡眠监测仪的设计[A];2007'仪表,,自动化及先进集成技术大会论文集(一)[C];2007年
2 朱莹莹;杨军;曹征涛;安山;俞梦孙;;一种利用鼾声信号进行睡眠呼吸事件自动修正的方法[A];2008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进展大会论文集(Ⅲ)[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懿宇;清眩颗粒对伴及不伴OSA的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王培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中医辨证分型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3 吴海波;安神方治疗失眠症的疗效观察及相关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雀良;慢性心理生理性失眠患者睡眠纺锤波特征的对照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周婵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3 江丽仪;睡眠过程心率变异性分析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判别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高维杰;护理干预对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依从性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5 张世良;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依从性分析和临床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6 冯军坛;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睡眠结构的探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7 艾力根;睡眠呼吸紊乱儿童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调查[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8 张莹;Epworth嗜睡量表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紊乱病情程度的价值[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9 范志祥;基于腕动信息睡眠监测仪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10 梁素娟;中老年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健康教育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709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1270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