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下腔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光损伤视网膜保护作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0 19:12
本文关键词:视网膜下腔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光损伤视网膜保护作用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视网膜变性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神经营养因子 凋亡
【摘要】:目的:研究视网膜光损伤动物模型中,视网膜组织结构的变化以及视网膜细胞凋亡的情况;移植GFP-BMSCs至视网膜光损伤大鼠的视网膜下腔,观察移植的细胞对视网膜的作用。 方法: 1.视网膜光损伤大鼠造模:长时间循环光照SD大鼠制成视网膜光损伤模型,于光照后第3d、7d、10d、14d摘除眼球,行HE染色观察视网膜组织结构的变化及TUNEL检测视网膜细胞的凋亡情况。 2. GFP-BMSCs视网膜下腔移植:将GFP-BMSCs移植入视网膜光损伤大鼠的视网膜下腔,移植7d后,,采用HE染色、TUNEL检测、免疫荧光、realtime-PCR观察正常对照组、光损伤造模组、BMSCs注射组、DMEM注射组的视网膜外核层厚度、视网膜细胞凋亡数以及神经营养因子(bFGF、BDNF)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荧光、realtime-PCR观察BMSCs注射组移植后的第1d、3d、7d、14d、21d,移植细胞迁移现象以及bFGF、BDNF的表达情况。 结果: 1.HE染色观察到视网膜外核层的厚度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而变薄;TUNEL显示视网膜细胞凋亡数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2. GFP-BMSCs移植后可阻止视网膜外核层厚度变薄(P0.05),还使视网膜细胞的凋亡数减少(P0.05);免疫荧光显示四组表达神经营养因子的定位不尽相同,免疫荧光、RT-PCR检测分别显示移植后bFGF、BDNF的表达量及其mRNA的表达量均增多(P0.05)。免疫荧光、RT-PCR检测显示移植后的21d内bFGF、BDNF及其mRNA的表达量均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表现,但表达高峰的时间点不同;视网膜下腔移植的GFP-BMSCs可以向视网膜内层组织迁移。 结论:视网膜下腔移植GFP-BMSCs具有对光损伤视网膜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移植后的BMSCs分泌神经营养因子,以及促进视网膜细胞分泌神经营养因子,从而促进光损伤视网膜的修复。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74.1
本文编号:12755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127556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