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眼科论文 >

中国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临床特征及DIAPH3基因临床遗传学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03 08:20

  本文关键词: 听神经病谱系障碍 听神经病 DIAPH3基因 临床特征 听力学特点 蜗神经 出处:《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听神经病谱系障碍(auditory neuropathy spectrum disorder,ANSD),也称为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是一种外毛细胞功能正常,而内毛细胞和听神经突触和/或听神经本身功能不良的听功能障碍。不同于一般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有其特征性的听力学表现,主要特点是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s, OAE)和/或耳蜗微音器电位(cochlearmicrophonics, CM)正常,而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缺失或严重异常。听神经病谱系障碍的纯音测听结果表现多种多样,听力曲线类型各异,多为低频上升型曲线,少数为平坦型或高频下降型曲线。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不一,可表现为轻度、中度到重度听力损失。此外,尚有部分病例的纯音听力在正常范围内。 听神经病谱系障碍病因复杂,大致可分为遗传性因素和非遗传性因素。其中,遗传性因素所致的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所占比例很高,而且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遗传因素在听神经病谱系障碍的发病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一系列听神经病谱系障碍相关的基因被鉴定。其中DIAPH3基因是首个发现的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非综合征型听神经病谱系障碍相关的基因,且DIAPH3基因也被认为可能与隐性遗传性听神经病谱系障碍相关。 本研究主要包括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和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DIAPH3基因临床遗传学特征研究两部分,旨在从临床特征和遗传学特征两方面对听神经病谱系障碍进行深入的研究。 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临床特征研究主要针对不同发病年龄的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听力损失特点,和中国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蜗神经的影像学特征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DIAPH3基因临床遗传学特征研究则是通过对中国听神经病谱系障碍人群进行DIAPH3基因的筛查,分析听神经病谱系障碍DIAPH3基因的遗传学特点,并结合相关的临床表型进行研究。多角度探讨听神经病谱系障碍的发病原因、病变部位和病理机制,并为进一步的干预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部分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临床特征研究 一、不同发病年龄的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听力损失特点研究 本研究选取2003年-2014年就诊于我院,课题组前期已行OTOF、PJVK、SLC17A8基因筛查并可配合纯音测听的88人(174耳)为研究对象,包括男性患者35人(70耳),女性患53人(104耳)。其中,发病年龄最小2岁,最大33岁,平均14.4岁。按发病年龄将88例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分为4组:A组11例(20耳),发病年龄为0~6岁;B组12例(24耳),发病年龄为6~12岁;C组42例(84耳),发病年龄为12~18岁;D组23例(46耳),发病年龄为18岁。分析各组患者纯音测听的听力曲线类型和听力损失程度,并研究了不同发病年龄与听神经病谱系障碍听力损失程度的相关关系。 研究发现:不同发病年龄的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的听力曲线类型分布不同:A组患者多表现为全频听力受损的平坦型听力曲线,而B、C、D三组则以低频上升型听力曲线为多见。此外,不同发病年龄的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听力损失程度不同:A组患者听力损失最为严重,多表现为重度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B组患者以中度至重度听力损失为多见,而C组和D组患者的听力损失相似,多表现为轻度至中度听力损失。 本研究还分析了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与发病年龄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不同发病年龄的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具有不同类型的听力曲线和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为进一步探讨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的发病机制和干预措施提供了重要的临床资料。 二、中国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蜗神经的影像学特征研究 本研究选取2011年-2013年就诊于我院并行内听道斜矢状位高分辨核磁共振成像的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1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8例,男女比例为1.38:1。年龄最小1岁,最大44岁,平均17.26岁。其中1例伴有共济失调障碍,1例伴有视神经萎缩,2例患者有耳聋家族史。对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纯音测听、声导抗检测、听性脑干反应、DPOAE检测、言语识别率检测等,回顾性分析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的蜗神经影像学特征,并探讨蜗神经发育异常患者的听力学特征。 研究发现:本研究的19例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中,共发现4例蜗神经发育异常的患者,所占比例为21.05%(4/19)。4例蜗神经发育异常的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在内听道斜矢状位MRI上均表现为双侧蜗神经细小。其中,2例患者有耳聋家族史,1例患者伴有共济失调障碍。4例蜗神经发育异常的患者听力曲线类型各异:2例患者表现为全频中度下降的平坦型听力曲线,1例表现为中重度低频上升型听力曲线,另外1例表现为中重度的高频下降型听力曲线。 研究还发现在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中,蜗神经发育异常的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言语识别能力较差。本研究发现的蜗神经异常的患者4人(8耳)中,除1耳外,其余7耳的言语识别率均低于40%。 第二部分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DIAPH3基因临床遗传学特征研究 本研究选取2003—2013年我院确诊的并接受血样采集的125例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女比例为1:1.02。就诊年龄0.5~41岁。125例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分别来自全国24个省市(安徽、北京、福建、山东、山西、河北、河南、辽宁、湖北、吉林等)。对125例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进行DIAPH3基因筛查,针对DIAPH3基因的29个外显子设计30对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进行目的片段扩增,应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进行DIAPH3基因突变的检测,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从临床表型与基因型两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探讨DIAPH3基因相关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的临床遗传学特征。 研究发现:在125例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中,共发现DIAPH3基因的46处变异,其中位于外显子区域的变异22处,包括可能致病突变7处(c.1425GA, c.1749TC,c.2605AC,c.-44CG,c.-179GA,,c.-27CT和c.*196AT),编码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改变10处,以及位于非编码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改变5处。此外,位于内含子区域的变异有24处,其中11处为本研究首次发现。 c.1425GA(p.M475I)和c.2605AC(p.K869Q)为错义突变,c.1749TC(p.S583S)为同义突变,c.-44CG,c.-179GA,c.-27CT和c.*196AT四种突变位于非编码区。这七种突变在100例正常对照组中均未发现,国内外也尚未见报道,考虑可能与听神经病谱系障碍相关。携带c.1425GA突变的患者12岁时发病,临床表现为双耳全频中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听力曲线为低频上升型;最大言语识别率左耳48%,右耳40%。携带c.1749TC突变的患者自幼听力差,临床表现为双耳全频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携带c.2605AC突变的患者18岁时发病,表现为双耳低频轻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听力曲线为低频上升型,最大言语识别率左耳90%,右耳88%。c.-44CG,c.-179GA,c.-27CT和c.*196AT四种突变虽位于非编码区,但目前唯一证实的与听神经病谱系障碍相关的DIAPH3基因突变也位于非编码区,而且此四种突变未在正常对照组中检测到,考虑与听神经病谱系障碍可能相关。携带c.-44CG突变的患者21岁时发病,临床表现为双耳以低频为主的中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听力曲线为覆盆型;最大言语识别率左耳88%,右耳76%。携带c.-179GA突变的患者22岁时发病,临床表现为双耳以低频为主的中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听力曲线为低频上升型;最大言语识别率左耳32%,右耳18%。携带c.-27CT突变的患者15岁时发病,表现为双耳低频中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听力曲线为低频上升型;最大言语识别率左耳56%,右耳68%。携带c.*196AT突变的患者3岁时发病,临床表现为双耳全频中度至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64.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征宇;王振常;鲜军舫;陶建华;郭健;;蜗神经发育异常影像学诊断[J];放射学实践;2008年07期

2 燕飞;李建红;李静;鲜军舫;王振常;;儿童蜗神经发育不良的影像学表现[J];放射学实践;2011年03期

3 王辉兵;蜗神经异常的磁共振成像及临床意义[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3年05期

4 王锦玲;;听神经病的诊断及病变部位探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8年11期

5 卢新红;陈睿春;鲁雅洁;魏钦俊;陈智斌;曹新;邢光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听神经病家系候选致病基因突变筛查[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年10期



本文编号:14868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14868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8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