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25和嗜酸粒细胞在变应性鼻炎及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本文选题:IL- 切入点:嗜酸粒细胞 出处:《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年1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观察IL-25和嗜酸粒细胞(EOS)在变应性鼻炎及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与意义,探讨IL-25与EOS在其发病中的可能作用及内在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3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性鼻炎组)、31例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组)及30例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对照组)局部组织中IL-25的表达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并计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变应性鼻炎组IL-25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5表达情况与EOS局部浸润数呈正相关(r=0.652,P0.01);2鼻息肉组IL-25阳性细胞计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5表达情况与EOS局部浸润数呈正相关(r=0.88,P0.01)。结论:变应性鼻炎和鼻息肉组织中IL-25的表达均明显增强,变应性鼻炎和鼻息肉组织中可见大量EOS浸润,两者呈正相关。提示IL-25及EOS均参与了变应性鼻炎和鼻息肉的发病过程,IL-25对EOS的趋化、聚集作用不可忽视,并在变应性鼻炎和鼻息肉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and significance of IL-25 and eosinophil in allergic rhinitis and nasal polyps. To explore the possible role of IL-25 and EO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rhinitis and their internal relationship. Methods: 33 patients with allergic rhinitis (allergic rhinitis) and 30 patients with nasal polyps (nasal polyps) and 30 patients with nasal polyps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P method. The expression of IL-25 in the local tissues of patients with nasal septum deviation (control group); 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infiltration of inflammatory cells. Results the number of IL-25 positive cells in the allergic rhinitis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IL-25 and the number of local EOS infiltration.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umber of IL-25 positive cells in the nasal polyp group and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IL-25 and the number of local invasion of EOS.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of IL-25 in allergic rhinitis and nasal polyps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 large number of EOS infiltrations were observed in allergic rhinitis and nasal polyps, which showed that IL-25 and EOS were both involved in the chemotaxis of EO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llergic rhinitis and nasal polyps. It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allergic rhinitis and nasal polyps.
【作者单位】: 苏北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扬州大学医学院;
【分类号】:R76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秋红;李雅莉;;IL-25与支气管哮喘[J];陕西医学杂志;2010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泽宇;夏书月;王冉;;哮喘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及功能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3年31期
2 伯铭羽;王向东;张罗;;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因子在慢性鼻-鼻窦炎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4年04期
3 蔡建良;官树雄;麦周生;章诗富;;变应性及非变应性鼻炎患者白细胞介素-16、17的表达及意义[J];广东医学;2014年09期
4 陈涛;朱萱;;白细胞介素-25在炎症性肠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14年23期
5 柳红杰;曲洪美;马宏仲;殷伟红;于丽丽;周小娇;王文娟;;经阴道注入重组白细胞介素17对正常妊娠CBA/J孕鼠的影响[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5年02期
6 张春霞;;哮喘儿童血清IL-8、IL-2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年03期
7 蔡建良;官树雄;麦周生;章诗富;;IL-16和IL-17在变应性及非变应性鼻炎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年11期
8 牛文飞;李玲香;;鼻息肉病因学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年05期
9 高志娟;王建亭;赵宏颖;郭素良;黄秀霞;;IL-25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血液及组织中的表达[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年20期
10 张明;黄成亮;王文军;马艳梅;范贤明;;IL-17A抗体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分泌羟脯氨酸的影响[J];免疫学杂志;2014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Lihua DUAN;Jie CHEN;Quansong XIA;Min FANG;Fang ZHENG;Guixiu SHI;Feili GONG;;IL-17 Promotes Type 1 T Cell Response Through Modulating Dendritic Cell Function in Acute Allograft Rejection[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3感染、免疫和疫苗论坛论文集[C];2014年
2 程晓蕾;陈宏;;Th17细胞与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研究现状[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双;克拉霉素和地塞米松在不同类型CRS中作用的初步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郭小芹;IL-17/IL-17R通路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免疫调节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3年
3 李文斌;IL-17A/G-CSF axis对于免疫细胞的调控及其在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4 文枫;腹膜透析流出液细胞因子谱学与腹膜转运功能的相关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5 寇巍;鼻息肉患者Treg/Th17细胞表达与TGF-β1相关性及鼻用激素干预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6 宝福凯;伯氏疏螺旋体的莱姆关节炎相关毒力因子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2年
7 王晓强;STAT3信号通路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作用的初步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8 路聪哲;结节病肉芽肿C57BL/6小鼠模型Th17/Treg免疫平衡紊乱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9 Samuel Essien-Baidoo;[D];江苏大学;2013年
10 李莉;非T细胞结合肽对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佳峻;IL-17F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2 蔡文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IL-17和IL-2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3 张娱;α β TCR+CD3+CD4-CD8-NK1.1-T细胞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中的作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4 李洁;白细胞介素7(IL-7)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小鼠模型外周Th17/Treg细胞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5 李城;柴朴汤对肝郁型哮喘Th17/Treg失衡及嗜酸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D];南华大学;2013年
6 王媛;Jagged-1抑制Th17细胞分化的机制初探[D];暨南大学;2013年
7 黄小燕;Pendrin和MUC5AC在慢性鼻—鼻窦炎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3年
8 于鹏丽;1、IL-17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IBD的关系 2、活动期CD患者血清MicroRNAs表达谱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2年
9 丁静静;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中白介素-25的水平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10 王增凯;Th17细胞及白细胞介素-17与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性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小莉,陈伟民,陈宝顺,史凤琴;微波辐射治疗变应性鼻炎36例[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2 谭成勋,张仁贤,朱向阳,刘玉涛,乔仁玲,包明全;射频治疗复发性变应性鼻炎68例分析[J];山东医药;2000年16期
3 周斌,吕世静,陈向阳,何德,吕小华;变应性鼻炎红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和2种细胞因子的检测[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年06期
4 覃启书;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42例疗效分析[J];广西医学;2000年06期
5 蓝广萍,郭俊,李亚,王传永;复合抗原滴鼻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6 王雅纯,王挥戈;常规剂量阿司米唑治疗变应性鼻炎心脏安全性的临床观察与评价[J];华西药学杂志;2000年06期
7 肖少军,曾淑媛;类固醇激素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的应用[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0年04期
8 兰秀琴,石青彦,宋露萍;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86例[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9 岳新建,李志伟,吴立连,余英莉,阮桂英;特非拉丁胶囊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J];咸宁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10 郑彦,李明珍,毛树林,朱春荣;中西医结合治疗变应性鼻炎308例的体会[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新玲;;鼻内结构正常化手术配合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初探[A];中医耳鼻喉学术传承与研究论文汇编[C];2009年
2 方敏;陈隆晖;;系统治疗变应性鼻炎[A];中医耳鼻喉学术传承与研究论文汇编[C];2009年
3 张新玲;;鼻内结构正常化手术配合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初探[A];第15届全国中医耳鼻喉科学术研讨和继续教育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方敏;陈隆晖;;系统治疗变应性鼻炎[A];第15届全国中医耳鼻喉科学术研讨和继续教育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徐赤如;;变应性鼻炎的药物疗法[A];中华医学会2009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陶泽璋;许昱;孔勇刚;邓玉琴;;变应性鼻炎治疗失败原因分析[A];中华医学会2009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7 古庆家;邹胜琴;李德炳;何刚;;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及相关因素探讨[A];中华医学会2009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张治成;杨晓;;中西医结合治疗变应性鼻炎[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10年
9 张孟生;王嘉玺;候永建;李华;刘欧;张珂;;石化作业职工变应性鼻炎与免疫及环境因素的关系研究[A];第一届全国变态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10 程毅华;;变应性鼻炎治疗方法探讨[A];第一届全国变态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变应性鼻炎要与感冒相鉴别[N];保健时报;2008年
2 陈小飞;变应性鼻炎如何防治?[N];健康时报;2008年
3 木每 本报记者 周芳;秋季预防变应性鼻炎[N];吉林日报;2010年
4 湖北 副主任医师 曾文;何为变应性鼻炎[N];家庭医生报;2005年
5 于峰;变应性鼻炎怎么治?[N];大众卫生报;2007年
6 副主任药师 赵民生 (曹秀虹);变应性鼻炎的药物治疗[N];医药经济报;2009年
7 记者 李卫中 通讯员 任晓辉;我国对变应性鼻炎规范化诊断和防治体系的研究正式启动[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8 谢欣;变应性鼻炎:一年四季打喷嚏[N];大众卫生报;2005年
9 赵越;哪些药可以治鼻炎[N];中国医药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王玲玲 刘洋;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专家共识——重在规范实用[N];健康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迪;变应性鼻炎综合诊治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2 唐新业;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作用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3 余少卿;变应性鼻炎基因表达谱及其相关基因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4 谢志海;神经生长因子与变应性鼻炎关系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5 王晓巍;变应性鼻炎对嗅觉的影响及糖皮质激素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6 吕云霞;变应性鼻炎的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7 郎军添;变应性鼻炎补体及补体调节蛋白基因表达、蛋白检测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8 张弘;变应性鼻炎与哮喘气道炎症的异同及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影响[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9 韩佳利;半乳糖凝集素-9及其受体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10 薛金梅;变应性鼻炎及其合并哮喘者差异基因表达谱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佟彤;变应性鼻炎家族史及中医体质类型的多因素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2 朱秀青;鲁西地区变应性鼻炎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09年
3 古丽波斯坦·买买提艾力;变应性鼻炎患者肺功能改变[D];新疆医科大学;2009年
4 吴文璎;变应性鼻炎发生的免疫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5 韩菲;变应性鼻炎对大鼠下呼吸道细胞因子及粘蛋白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6 申月玲;宁夏地区变应性鼻炎与微量元素的相关性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1年
7 陈宏丽;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环氧化酶-2表达的临床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8 谢伟伟;海口市区气传花粉调查及与变应性鼻炎关系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9 谢冰斌;吸入性皮质类固醇激素对变应性鼻炎鼻黏膜病理改变影响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10 杨骁;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587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1558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