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对兔后发性白内障的抑制作用及对房水中PDGF和EGF含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3-11 01:15
本文选题:低分子肝素 切入点:后发性白内障 出处:《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的:后发性白内障是白内障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手术复明后视力再次下降的主要原因。据报道,成人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高达50%,儿童的发生率几乎是100%[1,2]。面对如此之高的发病率,如何防治后发性白内障已成为眼科学者的研究热点。近年实验发现,低分子肝素可以抑制体外培养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3],但是其确切的作用机制并不十分清楚而且缺乏严格的活体动物实验研究。本研究将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分别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术中前房灌注和术后点眼两种方法进行干预,观察晶状体后囊膜混浊情况、光镜下形态学改变、应用免疫组化半定量检测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的表达,检测房水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含量的变化以及不同给药途径对后囊膜结构和因子含量的影响,从而为探讨低分子肝素抑制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方法:选用清洁级新西兰大白兔30只,雌雄各半,体重1.5~2kg,无眼部疾病,双眼晶状体透明,手术前3天给予环丙沙星眼水点双眼。随机分为三组: A组.单纯手术组10只(行右眼晶状体超声乳化术) B组.手术+点眼组10只(行右眼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术后给予12.5g/L低分子肝素钠眼水点眼) C组.手术+灌注组10只(行右眼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术中前房灌注5000IU低分子肝素钠) 术后每组都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水点右眼,每日6次,持续2周,分别测量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3天的眼压,观察角膜情况并给予眼前节照相,根据Odrich后发性白内障评分法对后囊混浊情况进行评分,于第3、14、28、60天抽取0.2ml房水离心后,用ELISA实验方法检测房水中PDGF和EGF的含量。60天后处死大白兔,取其右眼球固定,对晶状体后囊进行光镜下组织细胞形态的观察并应用免疫组化半定量检测晶状体上皮细胞PCNA的表达。统计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实验数据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1裂隙灯下观察眼前节的改变并照相 1.1角膜水肿:术后第1天30只眼中有2 5只角膜清亮,A组2只、C组3只缝线处角膜出现水肿,第3天时水肿消失,全部角膜清亮。 1.2晶体后囊膜混浊程度:按Odrich后囊膜混浊分级:0级:后囊膜无混浊;1级:后囊膜混浊,眼底可看清;2级:后囊膜混浊,眼底部分看清;3级:后囊膜混浊,眼底完全看不清。整个实验过程中,60天后A组1级有2只,2级有11只,3级有17只;B组分别为4只,14只,12只。A组在第60天时出现的后囊膜混浊情况与B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在术后14天后囊膜开始出现混浊,第60天时3级混浊仅出现4只,C组与A、B组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 2眼压变化 术前三组眼压的平均值:25.30±2.10 mmHg;术后第1天眼压的平均值:34.43±2.68mmHg,术后第3天眼压的平均值:27.07±1.48mmHg。统计学分析表明,术后第1天眼压与术前、术后第3天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眼压与术后第3天无显著性差异(P0.05)。 3形态学改变 光镜下,三组后囊膜上均可见晶状体上皮细胞,A组和B组细胞数目明显增多,细胞重叠,形态大致正常,A组中还出现了晶状体纤维增生。C组囊膜上可见单层上皮细胞覆盖。 4免疫组化半定量检测 PCNA在三组均有阳性表达,A组积分光密度值(IOD):59.2±0.8,B组积分光密度值(IOD):23.5±0.6, C组积分光密度值(IOD):8.6±0.7,C组与A组、B组相比较,其积分光密度值明显下降(P0.05),B组比A组的积分光密度值降低(P0.05),积分光密度值的下降表明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能力减弱。5房水中PDGF和EGF含量的测定 第3天时,A组PDGF的含量:49.317±3.129 ng/ml,B组PDGF的含量:41.871±2.240 ng/ml,C组PDGF的含量:32.433±0.692 ng/ml,三组之间PDGF含量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EGF的含量分别为:39.268±1.059 pg/ml,31.254±0.940 pg/ml,20.628±1.005 pg/ml,两两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14天时,与B组(21.340±1.014 pg/ml)和C组( 21.176±1.159 pg/ml)相比,A组EGF含量( 35.273±0.686 pg/ml)明显升高(P0.05),B组和C组间EGF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中PDGF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第28天,60天时三组房水中PDGF和EGF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1手术+灌注组后囊膜混浊程度和PCNA的表达较单纯手术组、手术+点眼组明显降低,手术中灌注低分子肝素显著抑制了白内障术后晶状体后囊膜的混浊和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生。 2单纯手术组、手术+点眼组房水中PDGF的含量在第3天时明显高于手术+灌注组,白内障手术中灌注低分子肝素早期可以显著抑制房水中PDGF的表达。 3单纯手术组、手术+点眼组房水中EGF的含量在第3天、第1 4天时明显高于手术+灌注组,白内障手术中灌注低分子肝素早期可以显著抑制房水中EGF的表达。 4手术中灌注低分子肝素比术后点眼能有效减轻后囊膜的混浊程度和PCNA的表达,因此低分子肝素不同的给药途径对后发性白内障的影响不同,手术中灌注低分子肝素能直接作用于晶状体上皮细胞,更利于吸收,可能优于其他的给药方式。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77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勇;王丽丽;朱忠桥;刘蓓;潘爱珠;黄玲;;氟尿嘧啶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电图[J];国际眼科杂志;2006年03期
2 孙洁,谢立信,姚瞻;肝素缓释系统预防兔后发性白内障[J];眼科新进展;2003年05期
3 李松峰,张少冲,冷云霞;5-氟尿嘧啶联合低分子肝素兔前房灌注的毒性研究[J];眼科新进展;2005年03期
4 孟t,
本文编号:15959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159592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