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例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耳石定位与手法复位治疗的临床分析
本文选题: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切入点:结石定位 出处:《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年05期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半规管所致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发生率,及不同复位手法治疗的疗效,探讨其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6月间在我院住院的184例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不同复位手法(Epley法、Barbecue翻滚法、Semont摆动法)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184例患者中单半规管受累141例(76.63%),复位有效136例(96.45%);多半规管受累43例(23.37%),复位有效37例(86.04%)。总有效率94.02%。Epley手法复位有效率92.76%、Barbecue翻滚法复位有效率85.93%、Semont摆动法复位有效率95.35%。复发率3.26%,复位2次103例。结论 BPPV患者中单半规管受累最常见;手法复位是BPPV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半规管定位及复位手法的选择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ncidence of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caused by different semicircular canal and the curative effect of different reduction manipulation.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84 BPPV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1 to June 2012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among 184 patients, 141 cases with single semicircular canal involvement, 136 cases with effective reduction and 96.455A, 43 cases with mostly canal involvement and 37 cases with effective reduction were compared with Semont swinging method. The effective rate of 94.02%.Epley manipulative reduction was 92.766-Barbecue tumbling method. The reduction rate was 95.355.The recurrence rate was 3.26, and the second reduction was 103.Conclusion Mono-semicircular canal involvement is the most common in BPPV patients. Manual reduction is the most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BPPV, and semicircular canal localization and the choice of reduction manipulation a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curative effect.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分类号】:R76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吴子明;;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BPPV诊疗指南介绍[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9年05期
2 吴子明;;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再认识[J];新医学;2010年11期
3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2006年,贵阳)[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继双;路春敏;张淑红;;基层医院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误诊38例分析[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张继振;;手法复位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J];临床医学;2011年04期
3 朱常勤;;手法复位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220例[J];临床医学;2011年12期
4 王利一;高波;宋海涛;黄魏宁;;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温度试验结果比较[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9年08期
5 刘波;孔维佳;;复位治疗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姿势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9年08期
6 郭向东;叶放蕾;李莹;张治成;杨晓;;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预后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0年06期
7 马鑫;李蔷;余力生;;病史两问法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0年09期
8 张yN;刘博;左丽静;陈秀伍;赵小燕;段金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特点[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0年12期
9 郑涛;田广永;曹庆硕;于巧莲;梁丽娜;;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因素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1年03期
10 梁芳健;李成;李杰才;;耳石复位技术诊治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郭向东;叶放蕾;张治成;李莹;杨晓;;23例外伤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分析[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朱连雨;潘冬青;何纲;;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湿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疗效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暨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血栓病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文献分析及临床证候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健威;基于临床路径的眩晕病分类综合治疗方案研究的近期疗效评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商连春;基于临床路径的眩晕病分类综合治疗方案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林韵琪;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温度试验的临床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4 沈文翠;640例眩晕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相关因素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5 户红艳;视频眼震图在外周性眩晕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D];郑州大学;2011年
6 周延辉;正常人与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动态姿态平衡功能检查的临床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李东杰;手法复位治疗23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8 郝大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江礼焰;体位复位结合中药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评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徐磊;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21例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青俊;徐国刚;林彦涛;;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观察[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2 肖建萍;黄顺贵;钟晓闵;;手法复位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疗前沿;2009年04期
3 孙绍武;;手法复位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2009年08期
4 刘玉芝;邱新文;谭跃文;;手法复位中的体位限制对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作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年09期
5 贾月芝;高月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19例误诊分析[J];浙江实用医学;2010年01期
6 刘秋玲;王跃建;周晓娓;林枫;梁海荣;虞幼军;;124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手法复位治疗[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0年04期
7 户红艳;董明敏;曹华琳;;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眼震特点和治疗[J];河南医学研究;2011年02期
8 孙强;;改良Epley复位法与Barbecue翻滚法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比较[J];现代实用医学;2011年05期
9 路娟;陆伯华;郑静维;王坤;;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20例临床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8年11期
10 温妮热;赵华;陈刚;荆建军;闫睿;张东春;徐江涛;;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62例[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子栋;温彦华;;顺势手法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2 李东杰;祝威;;手法复位治疗74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分析[A];吉林省医学会第九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汤勇;刘辉;张宝林;马喜菠;毛永侠;;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A];吉林省医学会第九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戚晓昆;;头晕和眩晕的病因分析及BPPV手法复位[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于刚;张道宫;;同期两次Epley手法复位在治疗后半规管BPPV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6 于刚;张道宫;;163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住院患者的治疗体会[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7 梅晓峰;;背地性眼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手法复位[A];世界中联耳鼻喉口腔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及第三次学术年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七次学术交流会暨广东省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于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治疗与康复[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专业委员会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单希征;;360°滚转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科专业委员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10 罗红强;;耳石移位手法对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观察[A];世界中联耳鼻喉口腔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及第三次学术年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七次学术交流会暨广东省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崔佳 李孝庚;眩晕治疗上了新台阶[N];保健时报;2009年
2 朱新 杜恩 程守勤;颈痛不一定是颈椎病 鼻咽无不适可能患癌[N];健康报;2009年
3 卫生部北京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秦斌 耳鼻喉科副主任技师 高波 王建军整理;眩晕半年竟是耳石症[N];健康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庄建华;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表现和手法复位治疗[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徐磊;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21例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2 李东杰;手法复位治疗23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3 杨彩虹;老年BPPV患者的手法复位治疗与非手法复位治疗疗效比较[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4 董恩峰;不同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观察[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5 郝大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杨强威;改良三步快速手法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BPPV的疗效观察[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7 张s,
本文编号:16733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1673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