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F基因重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的构建、表达及意义
本文选题:Waardengurg综合征 切入点:MITF 出处:《中华耳科学杂志》2014年01期
【摘要】:目的通过构建基因MITF及其突变体表达质粒初步研究其外源性表达和定位表达,为研究Waardenburg综合征(Waardenburg syndrome,WS)发病机制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和基础。方法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双酶切pCMV-MITF和pCMV-Flag后连接构建MITF基因重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pCMV-MITF-Flag,以其为模板分别构建MITF基因新发突变R217I和T192fs表达质粒pCMV-R217I-Flag和pCMV-T192fs-Flag,DNA测序鉴定。MITF、R217I和T192fs表达质粒分别瞬时转染NIH3T3细胞或黑色素瘤UACC903细胞,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分别检测和观察野生MITF蛋白和突变R217I、T192fs蛋白的表达和分布。结果 MITF及其突变体R217I和T192fs表达质粒经DNA测序鉴定序列正确,三者在黑色素瘤UACC903细胞中正确表达,MITF和R217I仅在细胞核中分布,而T192fs仅在细胞质分布。结论成功构建了MITF基因及其突变体真核细胞表达质粒,突变对MITF蛋白的亚细胞定位产生影响,为在体外实验进一步研究国人MITF基因突变致WS发病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xogenous expression and localization expression of MITF gene and its mutant expression plasmid. Methods the recombinant eukaryotic cell expression plasmid pCMV-MITF-Flagar of MITF gene was constructed by double enzyme digestion of pCMV-MITF and pCMV-Flag by molecular cloning technique, which provided a basis for studying the pathogenesis of Waardenburg syndrome.Methods the recombinant eukaryotic cell expression plasmid pCMV-MITF-Flagagwas constructed using molecular cloning technique as the templat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ecombinant eukaryotic cell plasmid pCMV-MITF-Flag. Sequencing of pCMV-R217I-Flag and pCMV-T19fs-Flag#en0# expression plasmids R217I and T192fs expression plasmids of MITF Gene. Transient transfection of NIH3T3 cells or melanoma UACC903 cells with blot and Cellular Immunofluorescence Detection and observation of Wild MITF protein and Mutant R217IT19fs. Results MITF and its mutants R217I and T192fs were sequenced by DNA sequencing. The correct expression of MITF and R217I in melanoma UACC903 cells was found only in the nucleus, but only in the cytoplasm. Conclusion the eukaryotic expression plasmids of MITF gene and its mutant were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The mutation has an effect on the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MITF protein, which provides an experimental basis for further study on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WS induced by MITF gene mutation in Chinese in vitro.
【作者单位】: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中南大学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耳鼻咽喉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60160,81170923)资助
【分类号】:R76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ZHANG Hua;LI Jiada;LUO Hunjin;CHEN Hongsheng;MEI Lingyun;HE Chufeng;JIANG Lu;FENG Yong;;STUDIES ON PATHOGENESIS OF WAARDENBURG SYNDROME TYPE Ⅱ AND TIETZ SYNDROME RESULTING FROM MITF GENE MUTATIONS[J];Journal of Otology;2013年02期
2 张华;冯永;;PAX3基因对神经嵴发育的调控及其在Waardenburg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研究[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4年02期
3 张华;李家大;罗浑金;陈红胜;梅凌云;贺楚峰;冯永;;PAX3基因重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的构建、表达及意义[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4年01期
4 陈志强;韩新焕;曹新;;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与内耳发育调控[J];遗传;2013年09期
5 叶子;李朝辉;;先天性小眼球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相关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年23期
6 袁永一;戴朴;;耳聋基因诊断——转化医学推动耳科学发展的范例[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吴宏;Bartter综合征遗传学分析与耳聋基因芯片研发[D];中南大学;2013年
2 王鸿涵;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家系致病基因定位及鉴定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3 张萍;黑素体特异性蛋白GPNMB在黑色素形成中的作用探讨[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4 廖新斌;Ⅱ型Waardenburg综合征的分子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占波;RET/GDNF、SOX10、Calretinin和β1 integrin基因在先天性肠无神经节细胞症中的表达及意义[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2 胡畅;基于iMLDR技术的耳聋基因突变热点的新型快速检测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程颖;李红;;遗传性耳聋基因Cx26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J];国际遗传学杂志;2006年06期
2 秦莉;李晶明;;陕西省两个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家系MYOC基因突变的研究[J];眼科学报;2007年02期
3 赵丽亚;鲍世民;赵国际;梁银明;李凯;周宇荀;肖君华;;小鼠白内障基因突变方式、分布及基因定位[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0年02期
4 吴荒;宋跃;;PAX-6基因突变与无虹膜症[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1999年04期
5 杨玉成;王yN琴;钱迪;何芸;洪苏玲;;重庆地区鼻咽癌患者血浆EB病毒LMP1基因检测及N端XhoI酶切位点变异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6 周涵;徐帅;陈智斌;鲁雅洁;魏钦俊;曹新;邢光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听神经病MPZ基因序列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9期
7 周瑾;王慧;黄菊芳;;CYP1B1基因与青光眼[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年03期
8 蒋璐;冯永;陈红胜;贺楚峰;梅凌云;;中国湖南地区非综合征性聋患者SLC26A4基因突变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年13期
9 熊世红,赵堪兴,王立;视网膜色素变性分子遗传学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0年02期
10 苏颖;王峰;王继群;山艳春;刘平;陈剑;;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TIGR基因突变筛选、序列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2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丽丽;郭维维;杨仕明;;荣昌猪Mitf基因突变与Waardenburg综合征发病机制[A];第二届模式生物与人类健康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2年
2 丛日昌;宋书娟;;PAX6基因突变引起先天性无虹膜症—家系的综合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金蕾;;Msx1基因突变与眼-耳-脊柱发育不良关系的研究[A];2010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郝少娟;金蕾;张天宇;;GSC,HOXA2基因突变与先天性小耳畸形的关系[A];2010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李庆忠;王秋菊;迟放鲁;李丽娜;赵亚丽;袁虎;韩东一;;散发耳聋人群中连接蛋白基因突变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6 朴明子;周行涛;吴良成;褚仁远;;地图型Reis—Bücklers角膜营养不良的TGFBI基因突变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高丽琴;马凯;;视网膜毛细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研究[A];中国眼底病论坛·全国眼底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周伟;陈桂文;陈洪;张咸宁;郁芮;;单纯性晶状体异位—家系FBN1基因突变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熊世红;王艳玲;高立新;黄映湘;刘暄;洪慧;朱萍;;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紫红质基因突变检测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齐燕华;党秀红;苏虹;周南;梁婷;王铮;黄尚志;;斑点状角膜营养不良的CHST6基因突变鉴定[A];遗传学进步与人口健康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实习生 刘霞;基因突变导致遗传性视网膜病变[N];科技日报;2007年
2 李天舒;我国绘制出耳聋基因突变谱[N];健康报;2008年
3 李华虹 记者 黄春英;一家14人患白内障[N];黑龙江日报;2004年
4 小于;慢性窦炎与基因突变有关[N];山西科技报;2000年
5 江玮;DNA分析:蓝眼睛是一万年前基因突变的结果[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6 衣晓峰 李华虹 乔蕤琳;先天性白内障致病新位点被发现[N];健康报;2006年
7 衣晓峰 聂松义 李华虹;哈医大二院发现先天性白内障新致病位点[N];中国医药报;2006年
8 衣晓峰 本报记者 李华虹 乔蕤琳;专家研究发现先天性白内障新致病位点[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9 李琦 戴朴;突破声音障碍的曙光——耳聋基因诊断[N];健康报;2006年
10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肖自安 副教授 谢鼎华 教授;警惕遗传性聋的危害[N];湖南科技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华;MITF、PAX3和SOX10基因突变致Waardenburg综合征发病的分子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2 严旭坤;两个中国遗传性聋家系的致病基因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田强;原发开角型青光眼家系一新的TIGR基因突变[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4 陈仁武;鼻咽癌抑癌基因p53的突变和表达[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4年
5 张成锋;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对黑素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8年
6 柯铁;眼科遗传疾病的分子遗传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张天晓;两种遗传性眼病致病基因的定位与突变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8 冯湘玲;鼻咽癌中抑瘤基因DLC-1的表达及其失活机制和功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9 李茅;中国汉族人群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CYP1B1基因突变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朱庆文;部分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筛查中国重—极重度耳聋患者SLC26A4基因突变方法的建立及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蔺云霞;激素性高眼压与TIGR/MYOC基因突变关系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2 李杨;北方汉族单纯性病理近视患者血中LAMA1基因的异常表达[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3 徐红霞;新疆维汉NSHL GJB2基因突变及其与肾虚血瘀型的相关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4 苏敏;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RHO和RPE65基因突变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5 赵贵阳;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基因突变筛选[D];大连医科大学;2004年
6 张东红;新生儿聋病基因(GJB2、SLC26A4、线粒体12SrRNA)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7 马建鹂;中国西北地区回族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常见聋病基因突变的特征分析[D];兰州大学;2013年
8 王立华;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基因突变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05年
9 沈浩;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骨形态发生蛋白-5成熟肽基因突变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10 郑红;鼻咽癌中DNA聚合酶β基因突变及与EB病毒相关性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6921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1692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