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眼科论文 >

不同方法在评价开角型青光眼病情进展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8-04-03 00:19

  本文选题:青光眼 切入点:开角型 出处:《军事医学》2015年08期


【摘要】:在我国,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越来越受到眼科工作者的重视。评估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病情进展方法众多,主要分为功能评价和结构评价。该文就这两类评价方法进行综述。
[Abstract]:In China, the incidence of open angle glaucoma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which is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ophthalmologists.There are many methods to evaluate the progress of open angle glaucoma patients, including functional evaluation and structural evaluation.This paper reviews these two kinds of evaluation methods.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
【分类号】:R77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亚星;李建军;徐亮;;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分级评估方法[J];国际眼科纵览;2006年05期

2 黄晶晶;刘杏;曾阳发;郑小平;;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不同扫描程序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比较[J];眼科;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曼君;李亚军;肖恩华;;弱视的功能MRI研究现状与进展[J];磁共振成像;2013年06期

2 张坤;;青光眼患者血流变、Aβ、β-EP、Hcy及眼部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4年05期

3 文华;李黎明;刘金武;梁联保;李武铭;;显微线圈在眼部MRI扫描技术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4年09期

4 闻治国;唐静;谢明;黄苇;侯水生;;胆碱缺乏对家禽健康和生长的影响及其机理[J];动物营养学报;2014年09期

5 孟宪怡;;OCT对青光眼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进展[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6 韩松;李筠;李俊发;;青光眼发病机制研究揭示了神经系统疾病认识和诊治中的整体观念[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4年08期

7 杨益刚;郭娴吟;王忠;;弥散张量成像检测单眼成人弱视患者视放射及胼胝体白质发育情况[J];实用临床医学;2015年07期

8 宋丽华;刘伟;陶远;王建荣;;HRT-Ⅱ与OCT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一致性比较[J];山东医药;2014年29期

9 田润;唐罗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检测中的应用[J];眼科新进展;2007年05期

10 余海清;丁光杰;马丽;鲍艳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神经损害28例临床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姚宝群;内皮祖细胞在高眼压视神经损伤修复中作用的初步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2 于龙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枢视通路形态和功能的磁共振成像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4年

3 朱文卿;晚期青光眼视觉认知与视功能中枢重塑机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4 文雯;大小细胞视觉通路在早期开角型青光眼和双眼竞争中作用的功能磁共振成像及视觉心理物理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5 戈瑶;大视杯的判读和鉴别[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6 宋寅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静息态脑功能改变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7 闻治国;胆碱对北京鸭生长发育和脂肪代谢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厚银;应用海德堡相干光断层扫描仪检测正常国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2 梁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3 王聪;OCT测量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视网膜厚度的研究及意义[D];山东大学;2008年

4 张清华;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分段常数水平集方法与Mumford-Shah模型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5 龙娜;OCT、GDxVCC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6 李文静;应用OCT测量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初步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董银伟;眼底图像辅助诊断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开发[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8 程沛林;OCT联合DTI在青光眼早期诊断中应用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9 贺春香;应用DTI技术探讨屈光参差性成年弱视发病机制及疗效评估[D];暨南大学;2013年

10 刘珊;OCT诊断原发性青光眼的价值的Meta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徐亮;慢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的难点及其对策(Ⅱ)[J];眼科;199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平,姜德咏;青少年型开角型青光眼48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2年01期

2 董仰曾,种平,李润婷;非穿透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J];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2002年05期

3 任春慧,谷保民,黄法友,魏自广,宋晓菊;青少年型开角型青光眼临床分析[J];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李嘉丽,李国彦;青少年开角型青光眼143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3年05期

5 韦育江;开角型青光眼治疗进展[J];华夏医学;2003年01期

6 陈建华;开角型青光眼的分子遗传学研究[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3年04期

7 白蕊;盘沿形态改变在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的初步应用[J];眼科;2003年05期

8 王建文,孙慧敏;开角型青光眼相关基因的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05年04期

9 程依琏;罗谦;黎静;;青少年开角型青光眼临床分析[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5年05期

10 李晓鹏;;青少年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误诊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强;李海军;李珊;;早期开角型青光眼诊断指标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徐剑;;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A];2008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韩向梅;杜连心;赵多;;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护理[A];全国五官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李俊英;王玉华;;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护理56例[A];淄博市第十一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论文集[C];2008年

5 李晓陵;张鲲;王玮;崔霞;;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对中晚期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评价[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曾祥云;刘琳琳;蒋贻平;;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的应用[A];第十一次全省中、西医眼科学术交流会学术论文集[C];2012年

7 张有亭;程红松;胡宏阁;许冰;赵晏黎;;原发性窄角型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特点[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邱礼新;;开角型青光眼的中医治疗思路浅谈[A];第六届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贾洪亮;;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临床研究概况[A];全省中西医结合、中医、西医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胡赛静;蒋自培;;OCT在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中的应用[A];2011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记者 白毅;华裔开角型青光眼发病率上升[N];中国医药报;2013年

2 戴秀娟;抓住开角型青光眼的蛛丝马迹[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3 记者 孙国根;开角型青光眼与一基因变异相关[N];健康报;2014年

4 湖南中医学院副教授 张健;怎样诊断开角型青光眼[N];大众卫生报;2002年

5 麦迪信;SLT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N];医药经济报;2003年

6 刘洁;Lumigan获准作为开角型青光眼一线治疗药物[N];医药经济报;2006年

7 北京伊美尔健翔医院执业药师 陶晨;开角型青光眼药物治疗[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8 龚良怡;哪些人须慎用硝酸甘油[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铁城;青少年开角型青光眼遗传家系MYOC基因突变的鉴定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青;GDxVCC在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价值[D];中南大学;2007年

2 孔艳波;开角型青光眼中GDxVCC参数和视野指标的相关性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0年

3 李战梅;重庆地区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亲属和正常人群中TIGR基因突变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4 樊秋菊;3.0T MRI-DTI技术多参数值评价原性开角型青光眼视路损害的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3年

5 杨咏;72小时日间眼压检测对开角型青光眼疑似病例诊断的临床应用[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027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17027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5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