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V1.3钙离子通道蛋白在内耳的表达和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的研究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inner ear and the expression of CaV1.3 calcium channel protein in the inner ear of C57BL/6 mice at different weeks, and to explore its role in age-related hearing loss (age-related hearing loss, AHL). Methods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 was used to detect the morphological and age-related changes of the inner ear in C57BL/6 mice at the age of 4 weeks, 14 weeks and 24 weeks and 48 weeks of age, respectively. The distribution and expression of CaV1.3 calcium channel protein in inner ear were observed by immunofluorescence. The expression of CaV1.3 calcium channel protein (CACNA1D) mRNA in inner ear was detected by 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Results with the increase of age, the threshold of ABR reactio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threshold of ABR reaction in C57BL/6 mice at 48 weeks of ag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other weeks. Along with the age, hair cells and spiral ganglion cells also appeared to be missing gradually, the number of static cilia decreased, a few pathological changes such as lodging almost completely disappeared around 48 weeks, and the loss of spiral ganglion cells increased obviously. The stria vascularis and the spiral ligament were atrophied to a certain extent. Immunofluorescence showed that CaV1.3 wa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lateral membrane and apical membrane of mouse cochlear inner and outer hair cells, stria vascularis cells, spiral (plate) marginal cells, helical ligaments, spiral convexes. There was also a moderate expression of CaV1.3 on the vestibular membrane. The results of RT-PCR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CaV1.3 calcium channel protein (CACNA1D) mRNA in the cochlea was tissue specific and expressed in the cochlea and kidney. The expression of CaV1.3 calcium channel protein decreased with age. Conclusion Age-related changes of inner ear morphology and auditory function in C57BL/6 mice may be related to age-related hearing loss.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7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僧东杰;陈乾美;刘鲜林;龚正鹏;;慢性氟中毒对大鼠内耳毛细胞影响的实验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1年09期
2 赵壮;佟军威;张靖溥;游学甫;蒋建东;胡昌勤;;氨基糖苷类药物耳毒性的斑马鱼模型的研究[J];药学学报;2011年08期
3 蔡超;倪志立;张立松;房高丽;李永新;;耳蜗电刺激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应用对大鼠耳蜗病理及听觉生理的影响[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1年08期
4 王荣华;;人体存在12大缺陷[J];中国保健营养;2011年08期
5 于利;;Prestin蛋白的稳定高表达卵巢细胞株的建立[J];天津医药;2011年07期
6 万子杰;;脑干细胞有望治愈听力丧失[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9年07期
7 王丽萍;王峥;李梅;陈宏;翟民;;神经性耳聋的治疗方法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年10期
8 李辉;;为耳聋患者带来美妙声音的人工耳蜗——王正敏院士及其团队20年研究记[J];世界科学;2011年07期
9 章燕幸;吴承龙;;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年08期
10 郑国玺;祝康;朱珠;侯瑾;韦俊荣;许珉;;大鼠Atoh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染293T细胞的实验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付勇;丁大连;Richard Salvi;;鼠耳蜗切片听神经纤维及螺旋神经节细胞的定量观察[A];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成立60周年庆典暨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刘俊;赵荣祥;丛品;洪钱江;;哺乳动物内耳再生毛细胞前体细胞来源的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俊;丛品;赵荣祥;洪钱江;;大鼠椭圆囊感觉上皮细胞长期培养体系的建立及毛细胞标记物表达的意义[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4 路浩;丁壮;;毛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A];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研究新成果汇编[C];2004年
5 刘俊;孔维佳;;大鼠椭圆囊感觉上皮细胞长期培养体系的建立及毛细胞标记物表达的意义[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6 韩朝;杨娟梅;丛宁;迟放鲁;;Atoh1基因使胚胎神经干细胞在豚鼠耳蜗中分化为毛细胞样细胞[A];2010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李淑荣;赵玉珍;张连巍;雷建章;;透射电镜对豚鼠内耳螺旋器毛细胞的研究[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8 徐运;王岚;管得宁;黄嵘;倪秀石;王中原;;体外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为毛细胞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高文元;刁明芳;刘海瑛;张琰敏;章岚;杜丽;;毛细胞的神经递质-谷氨酸在声损伤中对耳蜗作用和防护[A];中国生理学会肥胖的临床与基础暨神经免疫内分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10 王英;董明敏;;豚鼠脂肪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类毛细胞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田 地;茸毛细胞“唤醒”聋人听力[N];大众科技报;2004年
2 石春红;文仪;美发现内耳毛细胞立体纤毛形成新机制[N];中国医药报;2005年
3 胡德荣;内耳毛细胞可以扩殖[N];健康报;2003年
4 曲人;日京都大学成功再生内耳毛细胞[N];中国医药报;2003年
5 胡德荣;内耳毛细胞培植成功 耳聋患者康复有望[N];中国医药报;2003年
6 刘霞;科学家利用干细胞培育出内耳毛细胞[N];科技日报;2009年
7 刘霞;美首次培育出功能性内耳毛细胞[N];科技日报;2010年
8 忠霞;耳蜗毛细胞espin蛋白变异导致耳聋[N];医药经济报;2007年
9 记者 田学科;人体听觉结构获得新解析[N];科技日报;2007年
10 冯卫东;我能让你听得更清楚[N];科技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庭阔;脂质体介导NT-3基因转染对离体小鼠耳蜗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杨娟梅;Math1诱导的哺乳动物的耳蜗再生毛细胞的形态学及功能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秦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药物性聋的基础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4 叶菁;嗅鞘细胞对体外培养螺旋神经节细胞的作用及相关细胞因子和受体[D];复旦大学;2007年
5 范国润;硫酸卡那霉素慢性致聋大鼠螺旋神经节细胞及蜗神经背核神经元退变时序性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刘少峰;小鼠听觉上皮发育及其相关分子机制[D];复旦大学;2010年
7 柴亮;自身免疫性内耳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凋亡及其相关蛋白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内耳病的表达[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
8 付勇;重组腺病毒(Ad-GFP)感染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及耳蜗移植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林颖;体外共培养诱导嗅球神经前体细胞分化为功能性外周神经元[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10 白燕;线粒体遗传性耳聋核修饰因子的临床及分子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金;CaV1.3钙离子通道蛋白在内耳的表达和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田欢;90例耳鸣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3 李丽贤;γ-分泌酶抑制剂(DAPT)与Math1基因对离体培养大鼠耳蜗毛细胞发育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4 张玉杰;CGRP对螺旋神经节细胞谷氨酸兴奋性毒性的干预作用[D];山东大学;2010年
5 舒卫宁;Math1基因对新生大鼠基底膜损伤后的实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郭睿鹏;毛细胞白血病——附1例报告[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7 李姝娜;bFGF对顺铂耳蜗毒性的拮抗作用及Caspase-9表达[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8 张志存;嗅鞘细胞促损伤大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保护和修复作用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周净洁;螺旋神经节神经元的切割分离法培养[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杨文飞;共培养法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毛细胞样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063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2206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