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建立兔感染茄病镰刀菌的真菌性角膜炎模型,监测模型眼不同时期泪液中(1,3)-8-D-葡聚糖的浓度变化,结合病变角膜组织中菌丝负荷及角膜溃疡临床评分进行分析,讨论(1,3)-p-D-葡聚糖检测评价真菌性角膜炎动物模型的可行性;通过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动物模型,观察(1,3)-β-D-葡聚糖在真菌性角膜炎愈合过程中的浓度变化,进一步讨论(1,3)-β-D-葡聚糖评价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疗效的应用,为探索一种真菌性角膜炎无创筛查和定量评价手段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1.新西兰大耳白兔32只,随机选取16只为实验组,16只为阴性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角膜划痕法接种标准茄病镰刀菌株,制作真菌性角膜炎动物模型,阴性对照组接种生理盐水’。均为右眼接种,左眼为正常对照组。每日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于病程第3、7、15、21天进行临床评分,并分别收集三组泪液10μL行(1,3)-β-D-葡聚糖浓度检测。分别于上述各时间点随机选取实验组4只、阴性对照组4只经耳缘静脉栓塞处死后,留取角膜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病情进展情况。2.新西兰大耳白兔42只,按第一部分的方法,接种茄病镰刀菌,均为右眼接种。从42只兔真菌性角膜炎模中挑选临床评分接近的36只进行实验,随机分为治疗组18只、对照组18只。治疗组自成模后第1天即予5%那他霉素滴眼液点眼,对照组不予干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3、5、10、15、21天收集患眼泪液行(1,3)-β-D-葡聚糖浓度检测,并于上述相同时间点随机选取治疗组3只、对照组3只处死后留取角膜组织,以角膜溃疡为中心分作两份,一份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一份置于经高压消毒的EP管中用于MMP-9蛋白Western-blot检测。观察抗真菌药物治疗疗效。 结果:1.兔感染茄病镰刀菌性角膜炎模型建立成功,成功率100%。病程第3、7、15、21天,实验组泪液中(1,3)-β-D-葡聚糖浓度分别为(656.32±97.63)pg/mL、(858.29±96.26)pg/mL、(1047.49±105.36)pg/mL、(1679.47±124.42)pg/mL,而正常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各时间点葡聚糖浓度全部稳定于20pg/mL以下,显著低于实验组(F=69.05,P0.01)。从实验组(1,3)-p-D-葡聚糖浓度的变化来看,随着真菌性角膜炎病情的进展,(1,3)-β-D-葡聚糖浓度随之升高,而角膜组织中真菌负荷未增高,甚至有减少趋势。 2.治疗组治疗第3、5、10、15、21天(1,3)-β-D-葡聚糖浓度分别为(438.38±79.58)pg/mL.(194.39±23.54)pg/mL.(106.54±19.87)(58.36±10.39)pg/mL,(16.27±3.42)pg/mL;而对照组在病程第3天时浓度为(554.56±92.26)pg/mL,随后逐日升高,至21天时升至(1894.47±156.47)pg/mL,两组间各检测时间点浓度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217.65,227.96,P0.01)。角膜组织中MMP-9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MMP-9蛋白均有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8,P0.05);至治疗15、21天,对照组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而治疗组无升高,甚至开始下降,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9.396,25.475,P0.01)。 结论:1.泪液中(1,3)-β-D-葡聚糖浓度与真菌性角膜炎临床评分有相关性,能够定量评价角膜真菌感染的严重程度,较临床评分等半定量评价手段更优;角膜真菌负荷仅能评价造模是否成功,不能评价角膜炎症程度。 2.泪液(1,3)-β-D-葡聚糖检测作为一种取材简便、准确定量的检测方法,能够量化评价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疗效。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72.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军,席丽艳;真菌抗原成分及代谢产物在系统性真菌感染诊断方面的应用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4年04期
2 廖军;深部真菌感染血清真菌成分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2年02期
3 李世荣;王红;文艳;;血浆(1→3)-β-D-葡聚糖与抗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药物疗效关系的实验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年06期
4 田永红;熊承良;官黄涛;庞雪冰;姜昌富;;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白色念珠菌[J];生殖医学杂志;2005年06期
5 朱江莉;崔红平;英瑛;;MMP-9在大鼠茄病镰刀菌性角膜炎中的表达[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6期
6 谢立信,史伟云,刘敬,李绍伟,潘晓刚,褚建,姚瞻;改良角膜活检法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诊断[J];眼科新进展;1999年02期
7 李凤君,郑素惠,肖凤枝,刘锦;真菌性角膜炎共焦显微镜与涂片细胞学检查诊断的对照观察[J];眼科新进展;2004年06期
8 喻楠,张晓鸣,王刚;宁夏地区申克氏孢子丝菌病的研究[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9 王香兰,阴宁;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真菌性角膜炎快速诊断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J];眼科研究;2001年02期
10 吕沛华;赵蓓蕾;施毅;文昱婷;;1,3-β-D葡聚糖检测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价值[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璐璐;真菌性角膜炎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糖皮质激素对其发病过程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7年
,
本文编号:
22699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2269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