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预处理对视神经不完全损伤的保护效应及其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22 14:59
【摘要】: 青光眼是全球最常见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之一,青光眼视神经病变是该病致盲的根本原因。目前公认的发生机制是由于眼压升高造成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其它视网膜细胞发生以变性坏死为特征的原发性损害,随后又通过一系列途径诱发以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持续性凋亡为特征的继发性损害,从而导致视神经功能进行性损伤。目前除了应用药物、手术等手段降低升高的眼内压,控制疾病的原发性损害以外,尚无有效手段防治视神经的继发性损害。视神经由RGCs的轴索组成,是间脑白质的主要成分,视神经和视网膜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在颅外的延伸,在位置上具有着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分不可比似的易操作性,因而视神经损伤模型常被用来模拟大脑的轴突损伤;其中视神经钳夹伤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RGCs继发性凋亡,即使视神经被完全截断后,仍有相当一部分数量的RGCs能够存活一段时间。这种钳夹伤后的神经退行性过程与青光眼视神经病变的病理过程相类似。 高压氧治疗已在临床应用多年,具有确切治疗效果的疾病包括一氧化碳中毒、中风、空气栓塞及减压病等。目前大量的研究显示高压氧预处理对大脑缺血缺氧引起的迟发型损伤有确切的神经保护作用,但HBO-PC保护效应的确切机制尚未阐明,在临床应用前还需要大量的实验证据。目前,人们普遍认为HBO诱导脑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HBO预处理诱导机体组织细胞产生大量的活性氧,进而引起机体的抗氧化酶增多,增强机体抗氧化损伤能力;二是HBO预处理可诱导脑内的抗凋亡蛋白升高,增强机体的抗凋亡损伤能力。 视神经钳夹伤后的视网膜神经元退行性变过程和脑损伤所引起的继发性神经元退变过程相似,因此我们采用一种临床实际工作中可行而有效的高压氧预处理方法,从病理学、形态学、视功能等各个方面验证这种预处理方法对视神经不完全损伤是否具有保护效应,并初步探讨HBO预处理发挥视神经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 第一部分大鼠不完全视神经损伤模型的建立及高压氧预处理对视神经不完全损伤的保护效应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视神经钳夹伤模型,研究高压氧预处理对大鼠视神经不完全损伤的保护效应。 方法:采用2.5 ATA,100%O2,每天2次,连续2天的高压氧预处理方法,末次处理后次日采用Yasargil动脉瘤夹制作大鼠视神经钳夹伤模型。动物分为Sham组、ONC组,HBO+ONC组。分别在建模后1周或2周采用HE染色、荧光金逆行标记、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及TUNEL观察或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形态、数量和视神经功能的改变。 结果:建模1周时Sham组视网膜节细胞层中HE着色的细胞数量为89.5±9.4个/高倍视野,2周时为92.7±9.1个/高倍视野;而1周和2周时HBO+ONC组的视网膜节细胞层中HE着色的细胞数量显著较ONC组多(69.3±7.4 vs 56.6±6.5个/高倍视野,1w,P0.01;62.3±6.1 vs 46.1±6.6,2w,P0.01)。建模2周时荧光金逆行标记显示,Sham组的存活视网膜节细胞的平均密度为1650±216/mm2,而HBO+ONC组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平均密度显著高于Sham组(995±158/mm2和478±101/mm2,P0.01)。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结果显示,相对于HBO+ONC组,ONC组P1波的潜伏期延长、振幅降低。视神经钳夹伤后1周时Sham组、HBO+ONC组和ONC组P1波的潜伏期和振幅分别为90±4ms、94±4ms、108±6ms(P0.05,HBO+ONC vs ONC);17±2μv、18±3μv和12±2μv(P0.01,HBO+ONC vs ONC)。2周时Sham组、HBO+ONC组和ONC组P1波的潜伏期和振幅分别为92±7ms、117±12ms、169±15ms(P0.01,HBO+ONC vs ONC);21±3μv、14±2μv和7±1μv(P0.01,HBO+ONCvs ONC)。 结论:HBO预处理能使视神经损伤后的视网膜节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同时改善视神经的功能状态,确认HBO预处理对大鼠视神经不完全损伤的保护效应。 第二部分 高压氧预处理抑制线粒体途径的凋亡诱导对大鼠视神经不完全损伤的保护效应 目的:研究高压氧预处理对线粒体凋亡途径的影响。 方法:按第一部分方法进行高压氧预处理和建模。使用TUNEL法检测RGCs凋亡数量;ELISA法检测视网膜caspase-3和caspase-9的酶活性;Western Blot检测cytochrome c、Bcl-2 BclxL、和Bax蛋白表达量。 结果:HBO预处理能明显减少视神经不完全损伤后RGCs的凋亡阳性细胞数(ONC:19.1±4.2/HPF vs.HBO+ONC:7.2±1.3/HPF,P0.01),ONC组视网膜组织的caspase-3和caspase-9酶相对活性显著高于HBO+ONC组(P0.05)。HBO预处理显著减少了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组织胞浆cytochromec的蛋白水平(P0.05),同时提高了抗凋亡蛋白Bcl-2、BclxL的水平(P0.01,P0.05),但对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影响不明显(P0.05)。 结论:高压氧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线粒体途径的凋亡发挥对视神经不完全损伤的保护效应。 第三部分 高压氧预处理调控HIF/EPO通路诱导对大鼠视神经不完全损伤的保护效应 目的:研究HBO预处理的保护效应是否与氧化应激诱导大鼠视网膜中HIF-1及下游神经保护性基因EPO的表达有关。 方法:按第一部分方法进行高压氧预处理,末次处理后次日直接取材。动物分为对照组和HBO预处理组。使用RT-PCR方法和Western Blot检测HBO预处理对视网膜组织HIF-1及其下游基因EPO的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的影响,并检测EPO下游信号分子P-Akt和HSP-27蛋白表达的影响。 结果:HBO预处理能显著上调大鼠视网膜组织中HIF-1和EPO mRNA的表达,分别是对照组的13.38±1.97倍和5.55±1.03倍(P0.01);同时HIF-1α和EPO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分别是对照组的1.86±0.24倍和3.01±0.33倍(P0.01)。HBO预处理组视网膜组织中P-Akt和HSP-27蛋白表达也显著增加,分别是对照组的1.64±0.11倍和1.81±0.12倍(P0.01)。 结论:HBO预处理诱导增强视网膜组织中HIF-1和下游神经保护性基因EPO的表达,可能是其发挥视神经不完全损伤保护效应的机制之一。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第二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774.6
本文编号:2287488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第二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77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轶;医用高压氧治疗中的毒副作用综述[J];重庆医学;2004年03期
2 熊利泽,董海龙,朱正华,候立朝,熊东方,路志红,陈敏;高压氧预处理诱导脊髓缺血耐受的机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23期
3 安玮,陈梦姣,齐杰;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38例[J];国际眼科杂志;2005年04期
4 黄杜茹;黄中宁;尹东明;;高压氧结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J];广州医药;2008年02期
5 肖平田;曹春妮;;常规高压氧对新生小鼠视网膜影响的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2008年01期
6 姜再仁;王马魁;张会萍;刘艳萍;;高压氧在常见神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7年06期
7 俞有皆;尹东明;黄中宁;涂超群;黄琴凤;龙颖;;高压氧辅助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临床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8年10期
8 蔡丰英;孙文驷;;透明质酸酶对类固醇性高眼压作用的探讨[J];眼科新进展;1991年03期
9 贾莉君,蒋幼芹,,吴振中,刘忠浩,罗学港,刘丹;急性高眼压致大鼠视网膜节细胞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降低[J];眼科研究;1995年04期
10 朱豫,宋国祥,杨卫民;F-VEP术中监护视神经传导功能的实验研究[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2000年05期
本文编号:22874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228748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