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眼科论文 >

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在原发性房角关闭眼前节测量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8-11-12 18:49
【摘要】:背景: 青光眼(Glaucma)是指因受到某种因素干扰而导致眼内压力间断或持续升高的一种眼病[1],眼内压力的升高可因致病原因的不同而表现出各种不同的临床症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2]是指在无其他外力等影响因素的情况下,由于虹膜根部的解剖异常,机械性的堵塞前房角,导致房水的外引流通道受阻而引起眼内压升高的一类青光眼病,其普遍具有前房角狭窄、虹膜周边根部易与小梁网接触等解剖学特征,并且由于持续的高眼压而造成眼球各部分解剖组织和视功能不可逆的器质性损害,最终导致视觉功能的下降和视野的缩小。研究报道[3]大约有170万中国人因青光眼导致双眼盲,其中91%为PACG,急性PACG如果不及时治疗,可短时间内导致不可逆眼盲。早期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4],在我国约22%的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PACS)患者可隐匿的发展为原发性房角关闭(PAC),而28.5%的PAC患者5年内若未经有效治疗则可发展为PACG。到2020年,全世界预计大约有50%的双眼盲是由PACG导致的[5],因此PACG的筛查、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PAC患者眼前节结构存在浅前房、晶状体厚度增加、位置前移、短眼轴、小眼球等,目前常用的眼前节生物学数据有: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中央前房深度(Central Anterior Chamber Depth,CACD)、前房角角度(Anterior Chamber Angle,ACA)、周边前房深度(Perimeter AnteriorChamber Depth,PACD)、角膜曲率(Keratometric)、前房容积(Anterior ChamberVolume,ACV)等,这些都是眼前节疾病诊断和手术的重要依据,而前房深度和房角宽度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主要特征,因此前房深度和前房角的测量尤其在PAC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重要指导作用。 目前对于前房深度和前房角的检查,主要通过裂隙灯、A型超声和房角镜检查,但不便于客观定量分析前节参数以及前节图像的获取,使用的便捷性上受到一定的制约。近年来随着新的眼前节成像设备的出现,有效改善了眼前节生物扫描的成像质量并能进行量化分析,同时非接触性、易操作和客观性成为眼前节检查发展的趋势。现阶段主要的仪器有: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基于Scheimpflug原理的旋转摄像仪(Oculus-Pentacam)及(Orbscan)、相干光断层成像的眼前节OCT(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SOCT)等,因设计不同分别能够获得相应的角膜、前房、房角、虹膜和晶体等的信息和高分辨率图像参数。 Oculus-Pentacam三维眼前房分析仪是由德国Oculus公司生产,依托使用能360°旋转的Scheimflu摄像机,可以无接触的测量角膜厚度、角膜地形图、分析白内障以及对眼前段结构进行成摄录图像图像重构三维图形分析前房。该机器通过一个位于中心的摄像头负责瞳孔大小及眼位的监测、定位,同时动态监视眼球运动情况并随时进行角度、方向上的校正;另一个摄像头位于旋转转盘上,通过圆周旋转运动从0o到180o角度在2秒内的时间连续进行50次的拍摄,在获取500个真实高度点后通过软件编辑,重新构建眼前节的三维结构图像。其显著特点为同一眼位的可重复性高,能以彩图色标区分角膜、前房、晶状体和各种数据大小的测量结果,可视性强、直观。Pentacam以其测量准确性好,可重复性高,且提供的信息范围广,在临床上已成功应用,但目前Pentacam多应用于角膜屈光手术的角膜形态分析、白内障术前晶体度数的选择等眼前节手术,而在青光眼病领域尚无深入研究。因此,本研究应用Pentacam进行眼前节前房形态参数的测量,为疾病的诊断和监测,术前筛查和术后的随访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 1.运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PTC)与裂隙灯型眼前节OCT(SL-OCT)测量正常人及原发性房角关闭(primary angle closure,PAC)患者眼前节结构参数,比较两者测量的差异和一致性;对比Pentacam测量正常人和原发性房角关闭患者的前房深度,寻找疾病诊断的敏感指标,为PAC患者的筛查和诊断提供可能的指导依据。 2.通过Pentacam分析PAC患者LPI治疗后眼前节结构参数的改变情况,探讨Pentacam前节分析系统在PAC患者诊治中应用可行性。 方法: 1.研究对象: 正常组: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眼科门诊部检查眼部正常者100人共100眼;LPI组: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眼科门诊部检查符合原发性房角关闭和原发性房角关闭可疑患者共58人58眼。以上所有诊断标准均依据2014年中国眼科学会所制定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诊断指南严格执行[1],并排除患有严重心肺疾患伴有其他眼部手术史。 2.研究方法与指标: 2.1对正常组和LPI组术前的患者均应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PTC)和海德堡裂隙灯型OCT(SLOCT)数据采集,其中,共同参数包括中央前房深度(center anteriorchamber depth,CACD)、前房角角度(anterior chamber angle)、前房容积(anterior chambervolume,ACV)、平均角膜曲率(Keratometric,KM)、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Thickness,CCT),Pentacam特有参数包括周边前房深度(Peripheral Anterior ChamberDepth,PACD)。以上数据均由每个仪器获取至少三幅清晰图像,通过机器自带分析程序软件分析导出各项前房参数测量值,比较分析正常人组和青光眼临床前期患者的差异,并观察两个机器的一致性、相关性。 2.2对LPI组患者均在自愿接收激光虹膜切除术并签署同意书后实施激光虹膜周切术,对能顺利完成手术的患者分别应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PTC)对其术前及术后1d、1wk、1mo的进行数据分析,测定PTC的中央前房深度、周边前房深度、前房容积、前房角角度等相关量化指标,同时分析Pentacam对LPI术前后的前房动态改变。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并进行正态性检验后,选择独立样本的配对t检验及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对正常组、LPI组患者的两组仪器数据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再计算出两种测量仪器数据配对数据差值的均值(x)和标准差(SD),,应用Bland-Altman来分析评价此两种测量方式的一致性和可靠性。以上数据均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 Pentacam和SLOCT测量前节参数的差异性和一致性 Pentacam和SLOCT检测正常组与LPI组患者术前CACD、ACV、ACA、KM、CCT,测量值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且均呈正相关(正常组:r=0.888,P0.001;r=0.933,P0.001;r=0.957,P0.001;r=0.782P 0.001;r=0.880P 0.001;LPI组:r=0.898,P0.001;r=0.942,P0.001;r=0.975,P0.001;r=0.782P0.001;r=0.880P0.001)。应用Bland-Altman分析,两种方法的测量CACD、ACV、ACA、KM、CCT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2.正常人与PACG临床前期患者眼前节结构参数的比较 正常组和LPI组术前患者的CACD、ACV、ACA、KM、CCT测量相比较,其中CACD、ACV及ACA两组测量值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LPI组患者术前各项测量值均低于正常人组,而KM和CCT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应用Pentacam测量正常组和LPI组患者术前的PACD值各象限(上、下、颞、鼻侧),两组测量值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正常组PACG上方最浅,颞侧最深,下方次之;LPI组术前患者PACD均较正常组浅,以鼻侧最浅,上方次之,颞侧较下方深。 3. Pentacam测量LPI组患者术前、术后的前节结构参数变化 LPI术后1d、1wk、1mo CACD的测量结果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CA、ACV、PACD(下、上、颞、鼻侧及激光位)的测量结果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术后1wk、术后1mo相对于术后1d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术后1wk和1mo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周边前房深度由宽到窄分别为下方、上方、颞侧、鼻侧、激光位(1.16±0.22mm、1.14±0.26mm、1.03±0.24mm、0.98±0.21mm、0.89±0.18),术后1wk、1mo亦如此趋势。 结论: 1. Pentacam和SLOCT比较其测量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种方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相关性,但数值不能通用,而SLOCT则对前房角的分析较Pentacam准确,故两者可互为补充; 2.原发性房角关闭患者行YAG激光虹膜切除术后中央前房深度无显著变化,而前房容积、周边前房深度明显增加,尤其是下方周边前房深度,提示LPI可能通过增加周边前房深度降低眼压,以颞下方为主,LPI可有效的预防PAC的急性发作; 3. 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是目前唯一量化周边前房数据的检查,其图像采集获取数据速度快,定位准确,直观性强,可对前房整体趋势进行便捷、无创检查,重复性高,可能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初步筛查提供指导信息。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7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尹鸿芝;李福生;周跃华;马博;韩彬;魏胜兰;;不同仪器测量中央角膜厚度的比较[J];国际眼科杂志;2012年09期

2 钟华;余敏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眼科学报;2007年03期

3 梁娟;刘伟;季健;;Pentacam及UBM测量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前房深度一致性的研究[J];眼科研究;2010年01期

4 葛坚;我国近五年青光眼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J];中华眼科杂志;2005年08期



本文编号:23279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23279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2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