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眼科论文 >

中医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降眼压疗效安全性及其视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25 21:57
【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从实验及临床两方面评价中医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的安全性。并通过对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观察该手术对各类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手术并发症及处理方法。通过病理切片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变化;非标记液质联用质谱分析法分析视网膜蛋白差异表达,对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降眼压视神经保护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方法 1.兔高眼压模型的建立:通过前房注入复方卡波姆溶液,建立眼压升高效果持续稳定的兔高眼压模型。 2.三组(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组、高眼压模型组、正常组)兔眼的B超观察:对眼压持续升高1周的兔眼行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简称手术组),通过B超观察术后各时段以及对应高眼压时段兔眼的玻璃体、视网膜及脉络膜情况。 3.三组兔眼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计数观察:利用组织病理学技术,对各组兔眼视网膜组织铺片进行HE染色。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兔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计数情况。 4.非标记液质联用质谱分析法观察三组兔眼视网膜蛋白差异表达:应用非标记液质联用质谱分析法对三组兔眼进行视网膜全蛋白测定,观察差异蛋白表达情况,并进一步检索并分析差异蛋白的功能及作用,明确其与青光眼发病、损伤及修复的关系,以及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后所达到的眼压控制水平与视神经保护的关系。 5.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的临床研究:回顾性分析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2005年1月至2011年4月资料完整的接受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73例,78只眼。观察本手术对各类青光眼患者眼压变化、视力变化,并对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总结、讨论。通过长期随访及分类讨论,分析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治疗不同类型青光眼的效果及安全性。 结果 1.兔高眼压模型的建立: 通过前房注入复方卡波姆溶液成功建立了眼压升高效果持续稳定的兔慢性高眼压模型,但需重复注射造模。本造模方法成功率高,作用持久,通过观察能够模拟青光眼病理变化过程。 2.B超对三组兔眼的观察结果: 视网膜脱离情况:术后1个月,手术组25只眼中有1只眼,术后6个月,手术组17只眼中有1只眼。此两例术眼视网膜脱离可能与术中意外情况有关,与本手术无明显相关性。 玻璃体混浊情况:术后1个月,手术组25只眼中有9只眼,高眼压1个月模型组17只眼中有3只眼,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73,P0.05);术后3个月,手术组9只眼中有5只眼,高眼压模型3个月组10只眼中4只眼,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414,P0.05);术后6个月,手术组17只眼中有6只眼,高眼压模型6个月组17只眼中有5只眼,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500,P0.05)。各时间段正常组兔眼均未见玻璃体混浊现象发生 玻璃体机化情况:术后1个月,手术组25只眼中有3只眼,高眼压模型1个月组17只眼中有0只眼,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260,P0.05);术后3个月,手术组9只眼中有2只眼,高眼压模型3个月组10只眼中0只眼,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211,P0.05);术后6个月,手术组17只眼中有2只眼,高眼压模型6个月组17只眼中有1只眼,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500,P0.05)。各时间段正常组兔眼均未见玻璃体机化现象发生 脉络膜脱离情况:手术组术后1个月组25只眼,高眼压模型1个月组17只眼;手术组术后3个月,手术组9只眼中,高眼压模型3个月组10只眼,手术组术后6个月17只眼,高眼压6个月组17只眼,均未发生脉络膜脱离。 3.光镜下观察三组兔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计数情况(单位:个/HP): 高眼压模型组兔眼:RGCs数目明显减少、空泡形成,出现核固缩,细胞排列稀疏且不规整。视网膜各层结构变薄,各层结构稍显紊乱,内核层细胞排列紊乱。随着高眼压状态的持续,时间越久损伤越明显。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组兔眼:RGCs数目较正常对照组减少,但明显多于高眼压模型组,RGCs排列较高眼压模型组规整。内核层细胞排列较高眼压模型组规则。且视网膜各层厚度虽不及正常兔眼,但较高眼压模型组明显增厚。 术后1个月组平均RGCs数(17.80±8.65)多于高眼压1个月组(14.40±7.27),但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9,P0.05);术后1个月与正常组(23.53±9.09)比较,RGCs数量减少,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P0.05);高眼压1个月组与正常组比较,RGCs数量明显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5)。 术后3个月组平均RGCs数(19.30±5.32)多于高眼压3个月组(13.47±3.98),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术后3个月与正常组(23.53±9.09)比较,RGCs数量减少,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P0.05);高眼压3个月组与正常组比较,RGCs数量明显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5)。 术后6个月组平均RGCs数(18.70±9.61)多于高眼压6个月组(14.47±6.21),但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P0.05);术后6个月组与正常组(23.53±9.09)比较,RGCs数量减少,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P0.05);高眼压6个月组与正常组比较,神经节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5)。 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组兔眼RGCs数目均多于对应时段高眼压模型组兔眼,但仅术后3个月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各时段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组与正常对照组对比RGCs数目虽减少,但结果仍优于各对应时段高眼压模型组。 4.非标记液质联用质谱分析法进行全视网膜蛋白检测、鉴定及分析结果: 经液质联用质谱分析法检测、鉴定、分析后发现三组视网膜蛋白样本共有23个表达差异蛋白,对其中9个蛋白(血红蛋白、α血红蛋白、ATP酶β亚组、碳酸酐酶Ⅱ、苹果酸脱氢酶、S-100B蛋白、α微管蛋白、神经微丝蛋白、膜联蛋白AⅠ)做重点分析讨论,发现这些蛋白的差异表达与青光眼视神经损伤以及术后眼压下降相关的视神经保护关系密切。 5.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的临床观察: 通过为期最短2周、最长4年的临床观察,证实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对于各类青光眼短期及长期内均具有较满意的降眼压效果,手术完全成功率高(第一年:88.13%,第二年:78%,第三年:79%,第四年:82%),术前术后视力稳定,且无严重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特别是对于恶性青光眼、难治性青光眼的眼压控制与其他抗青光眼手术相比具有优势。手术前后视力稳定,具有术中、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推广 结论 1.通过B超对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术后兔眼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的观察,发现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具有较高的手术安全性,不会引起严重的术后并发症。 2.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能有效的降低兔高眼压模型眼的眼压,且作用稳定、持久。通过对三组兔眼视网膜HE染色铺片的观察,发现手术组RGCs数量多于同时段高眼压模型组,这对于青光眼视神经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3.本实验重点分析的9个差异蛋白,可能与青光眼发病、损伤修复、免疫调控、抗氧化应激、抗炎反应、视神经修复、细胞凋亡调控等过程密切相关。这对于青光眼视网膜及视神经损伤的修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证实了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降低眼压的效果明确,对青光眼视神经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具有较高的手术安全性。 4.通过临床观察发现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对各类青光眼治疗的手术成功率较高,特别是对于恶性青光眼、难治性青光眼等治疗棘手的青光眼较其他抗青光眼手术相比具有优势。 5.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对于各类青光眼的治疗成功率较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易于操作、无明显严重术后并发症,并且价格低廉,值得推广。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77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春霞;高艳明;;碳酸酐酶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2期

2 崔馨;贺翔鸽;许建涛;马建洲;熊仁平;;大鼠青光眼慢性高眼压视网膜组织的二维凝胶电泳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08期

3 黄洲基;;透明质酸钠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2006年07期

4 曾华科;傅昆良;江玲;薛颖;;巩膜瓣下穿透性睫状体透热术治疗绝对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31例[J];福建医药杂志;2007年03期

5 史铭宇,孟然,邱辉;青光眼滤过术后脉络膜脱离93眼[J];国际眼科杂志;2005年02期

6 崔蕾;卢海;;眼内液中PEDF、VEGF含量变化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意义(英文)[J];国际眼科杂志;2007年01期

7 杨新光;王颖维;金文亮;孙董洁;杭超;王百忍;;慢性高眼压兔模型视网膜中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的变化[J];国际眼科杂志;2008年01期

8 乔斌;姚毅;赵晴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原因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08年08期

9 朱小丽;肖思瑜;李青;伍小芳;廖s,

本文编号:23574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23574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4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