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眼科论文 >

高糖致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p300和NF-κB硝基化对其相互作用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12-18 15:15
【摘要】: 目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已严重的危害到人类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我国的糖尿病人数居世界第二,在未来的十年内,由糖尿病带来的经济损失,中国居世界首位。糖尿病高致残和高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而在眼部主要表现为低视力和高致盲率。糖尿病性白内障(diabetic cataract, DC)是最重要的致盲因素。由于DC的机制尚不清楚,因此,DC机制的研究对降低致盲率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被公认为是DC发病机制的中心环节。氧化应激反应的关键酶是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已证实核转录因子NF-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是调控iNOS转录最重要的反式作用因子,能增强iNOS的转录活性,产生过量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超氧阴离子(superoxide anion,O2-.)。NO与O2-.快速反应,生成氧化能力较H2O2大2000倍的过氧亚硝基阴离子(peroxynitrite, ONOO-),造成氧化损伤。本小组前期研究表明,ONOO-参与介导DC的发生与发展。ONOO-可引起蛋白质中酪氨酸残基硝基化,硝基化后的蛋白质其结构和功能会发生改变,而硝基酪氨酸(nitrotyrosine, NT)则是蛋白质硝基化的一个特异性检测标志。 NF-κB家族包括p50, p52, p65 (RelA), c-Rel和RelB五个成员。它们中只有p65、c-Rel和RelB含有转录激活结构域,可与共激活因子结合,激活基因转录。NF-κB普遍以p50/ p65异二聚体的形式存在于细胞浆中,激活后NF-κB转位入核,结合顺式作用元件,p65通过招募共激活因子p300共同调控基因转录。p300在不同组织含量不同,其蛋白含量的改变可调节与转录因子的相互作用,对调控基因表达有重要影响。因此,p300对NF-κB p65的激活活性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在血管内皮细胞中,高糖刺激增强p300与NF-κB p65的相互作用,使NF-κB的转录活性增强。在糖尿病大鼠肾脏中,p300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并增强NF-κBp65的转录活性。而在眼部的晶状体中,晶状体上皮细胞是代谢、合成、转运过程的中心,也是最先受损伤的靶细胞。在DC的发病过程中,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p300与NF-κB是否起着关键作用呢?已有报道,高糖致白内障大鼠晶状体内NF-κB蛋白表达量增高。而在DC中对p300蛋白作用的研究未见报道。那么,在高糖刺激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SRA01/04)中,细胞核内p300蛋白含量如何?是否能引起p300与NF-κB的硝基化?硝基化后对p300与NF-κB结合活性的影响如何?是本研究拟解决的核心问题。 本实验用高糖、SIN-1(ONOO-供体)、FeTPPS(ONOO-的分解催化剂)等因素作用于SRA01/04细胞,以观察细胞核中p300蛋白含量、p300与NF-κB的硝基化水平、及硝基化对二者结合活性的影响,探讨高糖致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损伤的机制,为防治DC提供新思路。 方法: 1细胞培养及收集。 SRA01/04细胞株用含10%胎牛血清、1%非必须氨基酸、低糖DMEM培养基,置于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细胞传代后,将细胞种至培养皿内,至细胞覆盖皿底90%,加不同因素作用后,刮取,收集于EP管中,用以提取核蛋白。将细胞种于覆盖玻片的六孔板内,制细胞爬片,各因素作用后,多聚甲醛固定,用以检测细胞共定位及核转位。 2分组及检测指标。 2.1根据不同的因素和作用时间分为4组,以确定最佳浓度及时间。(1)不同浓度葡萄糖组(5,10,15,20,25,30mmol/L) (2)同浓度葡萄糖不同作用时间组(0,5,10,15,20,25,30,35,40min) (3)不同浓度SIN-1组(0,10,50,100,250,500μmol/L) (4)高糖+不同浓度FeTPPS组(0,5,10,25,50,100μmol/L) 2.1.1 SRA01/04细胞分别经2.1作用因素作用后,细胞核蛋白用Lowry法检测蛋白含量,Western-blotting检测p300的蛋白含量及硝基化水平(NT含量);NF-κB p65不同糖浓度及作用时间的蛋白含量。 2.1.2制作SRA01/04细胞爬片后,分别经2.1作用因素作用,用荧光显微镜检测NF-κB p65的核转位。 2.2以作用因素最佳浓度及时间进行以下实验。(1)正常对照组(2)高糖组(25 mmol/L,25min) (3) SIN-1组(500μmol/L,25min) (4)高糖+ FeTPPS组(25 mmol/L+50μmol/L,25min) 2.2.1 SRA01/04细胞经2.2作用因素作用后,用Lowry法定量核蛋白,检测p300与NF-κB p65的相互作用。 2.2.2 Western-blotting检测免疫共沉淀的p300和NF-κB p65蛋白含量、硝基化水平(NT含量)及硝基化对p300与NF-κB p65相互作用的影响。 2.2.3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p300与NF-κB p65的共定位。 结果: 1 SRA01/04细胞核蛋白中p300蛋白含量的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 1.1不同浓度葡萄糖组(5,10,15,20,25,30mmol/L)与正常糖浓度5 mmol/L比较,10mmol/L(P0.05),15mmol/L(P0.05),20mmol/L(P0.01),25mmol/L(P0.01),30mmol/L(P0.01)各组p300蛋白含量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升高,p300蛋白含量也随之升高,25mmol/L时升高最明显,30mmol/L时下降。 1.2 25mmol/L葡萄糖不同作用时间组(0,5,10,15,20,25,30,35,40min) 与25mmol/L糖浓度作用0min比较,5min(P0.05),10min(P0.05),15min(P0.01),20min(P0.01),25min(P0.01),30min(P0.01),35min(P0.01),40min(P0.01)各组p300蛋白含量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p300蛋白含量随之增高,25min时升高最明显,30min时下降。 1.3不同浓度SIN-1组(0,10,50,100,250,500μmol/L)与SIN-1浓度为0μmol/L即正常糖浓度5 mmol/L比较,SIN-1浓度10μmol/L(P0.05),50μmol/L(P0.01),100μmol/L(P0.01),250μmol/L(P0.01),500μmol/L(P0.01)各组p300蛋白含量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随SIN-1浓度的增加,p300蛋白含量随之升高,在500μmol/L时升高最明显。1.4 25mmol/L葡萄糖+不同浓度FeTPPS组(0,5,10,25,50,100μmol/L)与FeTPPS浓度为0μmol/L即25 mmol/L的糖浓度比较,FeTPPS浓度5μmol/L(P0.05),10μmol/L(P0.05),25μmol/L(P0.05),50μmol/L(P0.01),100μmol/L(P0.01)各组p300蛋白含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FeTPPS浓度在5-25μmol/L时, p300蛋白含量降低。在50-100μmol/L时,p300蛋白含量降低明显。 2 SRA01/04细胞核蛋白中p300硝基化水平变化的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 2.1不同浓度葡萄糖组作用25min(5,10,15,20,25,30mmol/L)与正常糖浓度5 mmol/L比较,10mmol/L(P0.05),15mmol/L(P0.05),20mmol/L(P0.01),25mmol/L(P0.01),30mmol/L(P0.01)除10mmol/L外,各组p300蛋白硝基化水平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升高,p300蛋白硝基化水平也随之升高,25mmol/L时升高最明显,30mmol/L时下降。 2.2不同浓度SIN-1组(0,10,50,100,250,500μmol/L)与SIN-1浓度为0μmol/L即正常糖浓度5 mmol/L比较,SIN-1浓度10μmol/L(P0.05),50μmol/L(P0.01),100μmol/L(P0.01),250μmol/L(P0.01),500μmol/L(P0.01)各组p300蛋白硝基化水平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随着SIN-1浓度的升高,p300蛋白硝基化水平也随之升高,500μmol/L时升高最明显。 2.3 25mmol/L葡萄糖+不同浓度FeTPPS组(0,5,10,25,50,100μmol/L)与FeTPPS浓度为0μmol/L即25 mmol/L的糖浓度比较,FeTPPS浓度5μmol/L(P0.05),10μmol/L(P0.01),25μmol/L(P0.01),50μmol/L(P0.01),100μmol/L(P0.01)各组p300蛋白硝基化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随着FeTPPS浓度的升高,p300蛋白硝基化水平随之降低,50-100μmol/L时,p300蛋白硝基化水平降低明显。 3 SRA01/04细胞核蛋白中NF-κB p65蛋白含量的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 3.1不同浓度葡萄糖组(5,10,15,20,25,30mmol/L)与正常糖浓度5 mmol/L比较,10mmol/L(P0.05),15mmol/L(P0.01),20mmol/L(P0.01),25mmol/L(P0.01),30mmol/L(P0.01)各组NF-κB p65蛋白含量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升高,p65蛋白含量也随之升高, 25mmol/L时升高最明显,30mmol/L时下降。 3.2 25mmol/L葡萄糖不同作用时间(0,5,10,15,20,25,30,35,40min)与25mmol/L糖浓度作用0min比较,5min(P0.05),10min(P0.01),15min(P0.01),20min(P0.01),25min(P0.01),30min(P0.01),35min(P0.01),40min(P0.01)各组NF-κB p65蛋白含量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p65蛋白含量随之增高,20min时升高最明显,25min时下降。 4 SRA01/04细胞中NF-κB p65的核转位。 4.1 25mmol/L葡萄糖不同作用时间组(0,5,10,15,20,25,30,35,40min) 与25mmol/L糖浓度作用0min比较,5min(P0.05),10min(P0.05),15min(P0.01),20min(P0.01),25min(P0.01),30min(P0.01),35min(P0.01),40min(P0.01)除了作用5min外,各组p65核转位比率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p65核转位也随之增多,25-30min时升高最明显,35min时下降。 4.2不同浓度SIN-1组(0,50,500μmol/L,25min)与未加SIN-1的5mmol/L正常糖浓度组比较,50μmol/L(P0.01),500μmol/L(P0.01)各组p65核转位比率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随着SIN-1作用浓度的增加,p65核转位比率也随之增加。 4.3 25mmol/L葡萄糖+不同浓度FeTPPS组(0,10,50μmol/L,25min)与未加FeTPPS的25mmol/L葡萄糖组比较,10μmol/L(P0.01),50μmol/L(P0.01)各组p65核转位比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随着FeTPPS作用浓度的增加,p65核转位比率也随之下降。 5 SRA01/04细胞核蛋白中,p300与NF-κB p65的相互作用及硝基化水平。由核蛋白中p300蛋白含量及硝基化水平可确定各因素最佳作用浓度及作用时间。(1)正常组(5 mmol/L,25min) (2)高糖组(25 mmol/L,25min) (3)SIN-1组(500μmol/L,25min)(4)高糖+ FeTPPS组(25 mmol/L+50μmol/L,25min) 5.1核蛋白中p300、NF-κB p65蛋白含量 p300蛋白含量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高糖组(P0.01),SIN-1组(P0.01)p300蛋白含量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糖+ FeTPPS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高糖组相比,SIN-1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糖+ FeTPPS组(P0.01)p300蛋白含量降低。与SIN-1组相比,高糖+ FeTPPS组(P0.01)p300蛋白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65蛋白含量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高糖组(P0.01),SIN-1组(P0.01)p65蛋白含量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糖+ FeTPPS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高糖组相比,SIN-1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糖+ FeTPPS组(P0.01)p65蛋白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SIN-1组相比,高糖+ FeTPPS组(P0.01)p65蛋白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高糖组、SIN-1组中p300与NF-κB p65蛋白含量均明显增加,高糖+ FeTPPS组中p300与NF-κB p65蛋白含量较高糖组和SIN-1组明显降低。 5.2核蛋白中p300、NF-κB p65蛋白硝基化水平 p300蛋白硝基化水平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高糖组(P0.01),SIN-1组(P0.01)p300蛋白硝基化水平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糖+ FeTPPS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高糖组相比,SIN-1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糖+ FeTPPS组(P0.01)p300蛋白硝基化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SIN-1组相比,高糖+ FeTPPS组(P0.01)p300蛋白硝基化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65蛋白硝基化水平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高糖组(P0.01),SIN-1组(P0.01)p65蛋白硝基化水平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糖+ FeTPPS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高糖组相比,SIN-1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糖+ FeTPPS组(P0.01)p65蛋白硝基化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SIN-1组相比,高糖+ FeTPPS组(P0.01)p65蛋白硝基化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高糖组、SIN-1组中p300与NF-κB p65蛋白硝基化水平均明显增加,高糖+ FeTPPS组中p300与NF-κB p65蛋白硝基化水平较高糖组和SIN-1组明显降低。 5.3硝基化对p300与NF-κB p65相互作用的影响。与p300蛋白相互作用的p65蛋白含量及硝基化水平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高糖组(P0.01),SIN-1组(P0.01)p65蛋白含量及硝基化水平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糖+ FeTPPS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高糖组相比,SIN-1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糖+ FeTPPS组(P0.01)p65蛋白含量及硝基化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SIN-1组相比,高糖+ FeTPPS组(P0.01)p65蛋白含量及硝基化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p65蛋白相互作用的p300蛋白含量及硝基化水平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高糖组(P0.01),SIN-1组(P0.01)p300蛋白含量及硝基化水平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糖+ FeTPPS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高糖组相比,SIN-1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糖+ FeTPPS组(P0.01)p300蛋白含量及硝基化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SIN-1组相比,高糖+ FeTPPS组(P0.01)p300蛋白含量及硝基化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高糖组、SIN-1组中p300与NF-κB p65蛋白相互作用及硝基化水平均明显增加,高糖+ FeTPPS组中p300与NF-κB p65蛋白相互作用及硝基化水平较高糖组和SIN-1组明显降低。 6 SRA01/04细胞中p300与NF-κB p65蛋白的共定位 p300与NF-κB p65蛋白共定位的细胞数量,与5mmol/L正常糖浓度组比较,高糖组(P0.01),SIN-1组(P0.01)p300与NF-κB p65蛋白共定位的细胞数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糖+ FeTPPS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高糖组相比,SIN-1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糖+ FeTPPS组(P0.01)p300与NF-κB p65蛋白共定位的细胞数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SIN-1组相比,高糖+ FeTPPS组(P0.01)p300与NF-κB p65蛋白共定位的细胞数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高糖组、SIN-1组中p300与NF-κB p65蛋白共定位的细胞数量均明显增加,高糖+ FeTPPS组中p300与NF-κB p65蛋白共定位的细胞数量较高糖组和SIN-1组明显降低。 结论: 1高糖刺激人晶状体上皮细胞(SRA01/04),p300在核内聚集,含量增加。 2高糖刺激人晶状体上皮细胞(SRA01/04),可使p300和NF-κB蛋白硝基化。 3硝基化可增强p300与NF-κB的相互作用,抑制p300与NF-κB的硝基化可在防治DC中起关键作用。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587.2;R77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郝丽娜;凌毅群;罗秀梅;毛宇湘;毛绮妍;何守志;凌亦凌;;葛根素减轻部分由过氧亚硝基阴离子导致的糖尿病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英文)[J];生理学报;2006年06期

2 Michalis V Karamouzis;Panagiotis A Konstantinopoulos;Athanasios G Papavassiliou;;Roles of CREB-binding protein (CBP)/p300 in respiratory epithelium tumorigenesis[J];Cell Research;2007年04期

3 刘伟;林汉生;;SPSS在完全随机设计多个样本间多重比较Nemenyi秩和检验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09年02期

4 巩秋红;李光伟;;2005北京国际糖尿病预防高层论坛纪要[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年01期

5 李光伟;;糖尿病一级预防任重道远[J];中华内科杂志;2006年02期

6 ;The antagonism of cholecystokinin octapeptide-8 to the peroxynitrite oxidation on a diabetic cataractal rat model[J];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06年1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谭小玲;p300及其结合功能在缺氧神经细胞损伤中的作用[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栗彦宁;糖尿病血管病变中iNOS和COX-2的硝基化对其相互作用的影响及中药防治[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860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23860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7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