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障碍中学生残疾自我污名量表修订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12 17:35
【摘要】:目的 1.修订听力障碍中学生残疾自我污名量表,为评估我国听力障碍患者自我污名现况提供有效的测量工具; 2.对湖北省听力障碍中学生自我污名现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听力障碍中学生自我污名的现况,揭示自我污名的影响因素; 3.利用内隐联想测验对听力障碍中学生的内隐自我污名进行评估,揭示外显自我污名与内隐自我污名的关系。 方法 1.参照Moses(2010)的做法,对Ritsher等人(2003)编制的精神疾病自我污名量表条目进行修改,形成英文版残疾自我污名源量表。按照量表翻译程序,通过翻译、回译、文化调试等步骤对英文版残疾自我污名源量表进行汉化,形成中文版残疾自我污名(初始版)。采用方便抽样,利用残疾自我污名量表(初始版)对武汉市第二聋哑学校182名中学生进行预调查。通过项目分析对条目进行筛选,形成残疾自我污名量表(修订版)。 2.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残疾自我污名量表(修订版)、简易应对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以及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湖北省武汉市、宜昌市、十堰市等8个地区的13所特殊学校503名听力障碍中学生进行调查。采用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以及分半信度对修订版残疾自我污名量表的信度进行检验,同时采用内容效度以及结构效度检验修订版残疾自我污名量表的效度。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揭示残疾自我污名的影响因素。 3.通过方便抽样,利用内隐联想测验对武汉市第一、第二聋哑学校76名听力障碍中学生的内隐自我污名进行测量,探究外显自我污名与内隐自我污名的关系。 结果 1.量表的修订和评价:残疾自我污名量表(修订版)包含23个条目,4个公因子(贬低-歧视、疏远、社交回避、污名抵制)。量表和各因子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50-0.88,重测信度为0.68-0.88,分半信度为0.84。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量表总分与各因子得分相关系数为0.50-0.92,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23个条目因子负荷都大于或者接近0.4。X2/df, RMR及GFI等模型拟合评价指标显示模型拟合良好,综合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2.流行病学调查研究:(1)纳入数据分析的477名被试中,有87名被试达到高自我污名水平,检出率为18.24%。(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弹性、社会支持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对自我污名程度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力(P0.05),而学校所在地以及消极应对方式对自我污名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力(P0.001);消极应对方式与学校所在地对疏远因子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力(P0.001),心理弹性对疏远因子具有显著负向预测力(P0.001);年龄与心理弹性对污名抵制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力(P0.001),而学校所在地对于污名抵制具有显著正向预测力(P=0.02);心理弹性和同伴关系对社交回避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力(P0.01),而消极应对与学校所在地对社交回避具有显著正向预测力(P0.01);心理弹性、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方式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对于贬低-歧视因子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力(P0.01);消极应对方式和学校所在地差异对贬低-歧视因子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力(P0.05)。 3.内隐自我污名研究:内隐联想测验结果显示,听力障碍患者总体上对自我及听力障碍持有积极的内隐态度,D效应值均大于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内隐自我污名判定标准,50名被试检出率为0。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内隐自尊与内隐残疾态度与外显自我污名不具有统计学关联性(P0.05)。 研究结论 1.修订后的残疾自我污名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 2.听力障碍中学生高自我污名水平检出率为18.24%。影响残疾患者自我污名程度的因素有年龄、学校所在地、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社会支持、心理弹性以及应对方式。 3.听力障碍中学生对自我和听力障碍均表现出积极的内隐联结效应,内隐自我污名与外显自我污名是两个独立的结构。 创新之处 本研究首次关注听力障碍中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自我污名问题,并成功修订国内第一份听力障碍中学生残疾自我污名量表,是一项具有开拓性的探索。尝试运用内隐联想测验对听力障碍中学生的内隐自我污名进行研究,从内容上和测量工具上丰富了已有研究成果。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64
本文编号:2513863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刘欣;杨钢;汪凤炎;;心理疾病污名的结构:基于IAT的测量[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2 陈晓冲;;资料收集方法中的访谈方法运用——读《王小刚为什么不上学了》[J];发展;2013年09期
3 黄剑;;“边缘人”角色的建构——身体缺陷者社会歧视的文化社会学分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管健;;污名的概念发展与多维度模型建构[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耿峰;董毅;;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研究进展[J];精神医学杂志;2010年02期
6 吴志国;苑成梅;王振;黄佳;李则挚;王勇;张晨;方贻儒;;心境障碍患者自我病耻感及相关因素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11期
7 李利敏;路多;;《学习不良中学生内化污名量表》的编制[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年05期
8 孙喜斌;于丽玫;曲成毅;梁巍;王琦;魏志云;;中国听力残疾构成特点及康复对策[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8年02期
9 孙喜斌;李兴启;张华;;中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听力残疾标准介绍[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6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晏晓颖;银屑病患者病耻感及其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陈福侠;问题学生污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向然;污名化与族群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138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251386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