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眼科论文 >

内镜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发布时间:2019-07-13 19:36
【摘要】:目的:探讨以鼻窦内镜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对慢性鼻-鼻窦炎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疗效。方法:32例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伴支气管哮喘患者,围手术期予以糖皮质激素吸入、喷鼻,鼻腔冲洗等治疗,术后随访3年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32例经鼻窦内镜手术治疗后慢性鼻-鼻窦炎病情完全控制19例、病情部分控制9例、病情未控制4例,有效率为87.5%;哮喘症状完全控制由术前2例变为9例(P0.01)。结论: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伴支气管哮喘经鼻窦内镜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后,能有效控制哮喘症状的发生。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bronchial asthma. Methods: 32 patients with chronic rhinosinuvitis complicated with bronchial asthma were treated with glucocorticoid inhalation, nasal spray and nasal lavage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The clinical efficacy was evaluated after 3 years follow-up. Results: after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19 cases of chronic rhinosinuvitis were completely controlled, 9 cases were partially controlled, 4 cases were not controlled, the effective rate was 8.5%, and the complete control of asthma symptoms changed from 2 cases to 9 cases (P 0.01). Conclusion: the occurrence of asthma symptoms can be effectively controlled after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for chronic rhinosinusitis and nasal polyposis with bronchial asthma.
【作者单位】: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耳鼻咽喉头颈肿瘤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医科大学耳鼻咽喉研究所;
【分类号】:R76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洪苏玲,黄江菊,杨玉成,康厚墉,王yN琴,孙荣,钱迪,董小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鼻窦内镜术后对支气管哮喘疗效的影响[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年03期

2 ;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海口)[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斌;鼻内窥镜下鼻中膈偏曲矫正术后不同填塞方法疗效比较[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3期

2 王丽丽;潘春林;冯善川;;自制辛鹅鼻安丸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年03期

3 黄学勤,程学仕,项学琪,杨洋,王俊芳;内窥镜鼻外科应用的初步体会[J];安徽医学;1998年06期

4 徐永田,冯益进,张抗美;影响内窥镜鼻窦手术远期疗效的因素探讨[J];安徽医学;2003年05期

5 吕化;王宗保;;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以鼻内镜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J];安徽医学;2009年10期

6 刘朝军;李其庆;王节;;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328例[J];安徽医学;2010年09期

7 王玲玲;郑玉美;;内镜鼻窦手术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及中下鼻甲成形术的临床观察[J];安徽医学;2011年04期

8 吴棣;;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学;2011年07期

9 李羚;冯益进;黄家英;郑玉美;;鼻内镜治疗蝶窦慢性炎的体会[J];安徽医学;2012年05期

10 肖嵩;张兴梅;徐杰;郝中平;傅艳;;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处理复杂上颌窦良性病变36例体会[J];安徽医药;201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华英;胡文健;陈隆晖;;鼻内镜鼻窦术方法的探讨[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鹏;胡小燕;王勇;滕华;程向荣;;慢性鼻-鼻窦炎围手术期应用通窍清窦汤的临床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3 陈国春;袁得材;郑金秀;吴晖;郑秀琴;;“化湿通窍液”雾化对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临床疗效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漫;;耳穴贴压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5 冷辉;孙海波;马仲平;;慢性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A];世界中联耳鼻喉口腔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及第三次学术年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七次学术交流会暨广东省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曲中源;孙海波;;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应用菊花通圣汤临床观察[A];世界中联耳鼻喉口腔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及第三次学术年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七次学术交流会暨广东省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常京文;王晓珊;李声凯;;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A];第二十二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五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6年

8 王军;;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128例临床分析[A];第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高英恺;张风英;王树勇;陈淑萍;张其芹;游会增;刘存军;赵延祥;刘玉静;;祛淤生新冲洗液鼻窦内窥镜术后应用临床研究[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林益和;;CT扫描与鼻内镜检查对慢性鼻窦炎诊断的互补作用[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玉明;鼻窦灌注液冲洗对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临床疗效及机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2 张海令;鼻息肉中LIVIN,SMAC及MCM3的表达及与其临床分型分期和复发率的相关性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3 李荣锐;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黏膜组织重塑及骨质病理学观察[D];吉林大学;2013年

4 杨春治;TLR2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雷公藤内酯醇的干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5 张全明;屋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抑制IgE易化变应原结合的检测方法的建立和验证[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俊;鼻息肉患者血清抗EB病毒潜伏膜蛋白1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张秀娟;FOXP3、T淋巴细胞亚群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郑州大学;2010年

3 李淦峰;慢性鼻窦炎患者手术后主观疗效的两种相关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4 刘敏;口服鼻渊舒口服液在慢性鼻—鼻窦炎鼻内窥镜术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张大铮;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中药液冲洗术腔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循证医学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何忠顺;布地奈德混悬液在内镜鼻窦手术后运用的临床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1年

7 莫晓茜;IL-17及IL-6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发病机制中的探讨[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8 袁树金;内镜下额窦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临床和基础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9 刘学兵;白介素-18和干扰素-γ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10 王俊霞;清肝通窍汤治疗突发性耳聋肝火上扰型临床疗效评价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散之;;支气管哮喘治疗过程中的嗜酸性白细胞总数[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76年05期

2 蒋天佑;;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50例临床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1976年04期

3 贾耀华;临床应用碳酸氢钠治疗严重哮喘持续状态[J];陕西医学杂志;1979年01期

4 李凌艺;孔庆平;;甘草浸膏治疗二例支气管哮喘[J];人民军医;1959年02期

5 ;喘敌素[J];江苏医药;1980年01期

6 杨日初;余建华;;化脓灸治疗支气管哮喘和喘息型气管炎近期疗效观察[J];江西中医药;1980年03期

7 靳林;;颈动脉体切除治疗支气管哮喘[J];河北医药;1980年04期

8 周章保,张幼凌;15%硝酸银治疗过敏性鼻炎103例观察[J];新医学;1986年03期

9 许德全;王琦;陈志春;刘X荣;殷晓波;;丹参防治支气管哮喘25例疗效观察——附对照组及动物实验结果[J];江苏中医药;1987年11期

10 韩志有;哮喘缓解期验方[J];四川中医;198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建真;;平喘通肺胶囊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0年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周珍文;刘玉琳;刘志刚;王若源;王华;;IL-4、IL-10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研究[A];第一届全国变态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3 潘迅;;支气管哮喘猝死一例[A];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刘忠达;张尊敬;;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药研究进展[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安会文;安春峰;;中医蜂疗治愈支气管哮喘临床报告[A];首届全国中医蜂疗临床技术推广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马脑武;;藏药并用艾灸治疗支气管哮喘10例疗效观察[A];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首届研讨会论文汇编[C];1996年

7 王秀媚;;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心理护理[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8 李爱芳;吴晓红;;支气管哮喘的心理状况调查[A];2004医学心理、军事心理、康复心理、医学心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9 卞金玲;马春燕;宋秋珍;高淑红;赵红;;刺络拔罐治疗支气管哮喘1400例临床观察[A];第二届全国刺络疗法暨首届少数民族放血疗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黎明全;;支气管哮喘与自身免疫[A];第一届全国变态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唐语;对支气管哮喘不利的药物[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2 本报记者 曾令浩;支气管哮喘的“有期索型”[N];医药经济报;2011年

3 蔡晓刚;支气管哮喘一针治[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4 ;支气管哮喘常识[N];上海中医药报;2009年

5 副主任药师 王秋冬;甘草致支气管哮喘一例[N];医药经济报;2010年

6 晓青;支气管哮喘的护理[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7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崔红生;支气管哮喘诊治思路与方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8 王振岭;治疗支气管哮喘方药“咳喘宁”通过鉴定[N];中国医药报;2009年

9 晓鱼;支气管哮喘护理[N];医药经济报;2010年

10 李娜;支气管哮喘的诱发因素[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宏;支气管哮喘动态监测和症状感知模型的建立[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2 冯晓凯;我国支气管哮喘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3 吴小慧;支气管哮喘相关基因的多态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开艳;Th17细胞亚群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发病机制及TLR2对Th17细胞分化的调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李四维;芪味理肺汤调控转录因子活化蛋白-1(AP-1)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6 朱灿红;HO-1基因转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7 吴思怡;宣肺化痰结合益气固卫防治支气管哮喘发作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许丽梅;宣肺化痰活血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及其对LTD4、NGF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王雯;IL-4、β_2-AR基因多态性及ECP、IgE与维吾尔族支气管哮喘的关系[D];新疆医科大学;2003年

10 佟万成;热休克蛋白70、90α、90β mRNA在支气管哮喘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晓琴;IL-4受体α链基因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相关性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2 王金东;舍曲林辅助治疗伴有抑郁的青少年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血清IL-4变化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殷楚芬;马凤彬主任医师治疗支气管哮喘临证经验整理[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陈涛;遵义市支气管哮喘患儿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检测结果分析[D];遵义医学院;2010年

5 侯长春;促炎症细胞因子HMGB1在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表达变化和临床意义[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6 王娇;麻黄水提物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D];泸州医学院;2011年

7 高丹;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经络诊察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王泽宇;CCL1-CCR8在小鼠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地塞米松对其作用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0年

9 齐双辉;小儿哮咳喘胶囊调节支气管哮喘免疫平衡的实验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刘超;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病原分布特点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142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25142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e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