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浅前房危险因素的研究分析
发布时间:2019-08-19 07:17
【摘要】:目的: 一、分析住院患者青光眼临床流行病学特点,为青光眼的预防、治疗及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二、分析我院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发生情况,总结与术后浅前房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指导今后的临床工作。 方法: 一、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1日~2013年5月31日我院住院的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流行病学特征。 二、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1日~2013年5月31日我院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发生率,,回归分析年龄、青光眼类型、术前眼压、手术方式、眼球解剖结构等因素与术后浅前房发生的相关性。 结果: 一、青光眼住院患者青光眼类型构成情况 五年共有906例青光眼患者,其中原发性青光眼629例(69.43%);继发性青光眼272例(30.02%);发育性青光眼5例(0.55%)。 二、滤过手术后浅前房发生情况 (一)、青光眼类型与浅前房发生情况 五年共行青光眼滤过手术712眼,术后浅前房95眼,总体发生率13.34%。原发性青光眼617眼,浅前房79眼(12.80%)。继发性青光眼手术91眼,浅前房15眼(16.48%)。发育性青光眼4眼,浅前房1眼(25.00%)。 (二)、手术方式与术后浅前房发生情况 改良小梁切除术浅前房发生率12.80%。改良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MMC)处理术浅前房发生率18.29%。改良小梁切除联合晶体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浅前房4.41%。改良小梁切除联合晶体摘除人工晶体植入及前段玻璃体切除浅前房发生率12.5%。X2检验表明使用MMC与术后浅前房无显著相关性。X2检验表明改良小梁切除联合晶体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较改良小梁切除术低。 (二)临床常见的危险因素与术后浅前房发生的相关性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糖尿病,入院眼压50mmHg,术前眼压30mmHg,眼轴长度21.00mm,前房深度≤1.75mm与术后浅前房显著相关。高血压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结论: 1、住院患者的青光眼类型以原发性青光眼为主。改良小梁切除联合晶体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较改良小梁切除术低。 2、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糖尿病,入院眼压50mmHg,术前眼压30mmHg,眼轴长度21.00mm,前房深度≤1.75mm,与术后浅前房的发生显著相关。丝裂霉素C的使用与术后浅前房发生无明显相关性。鉴于年龄60岁为术后浅前房的危险因素之一,改良切除术联合晶状体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较改良小梁切除术要低,今后可在年龄60岁并发白内障的患者中推广该术式,以减少浅前房发生率。 3、本研究受回顾性病历资料的限制未能将晶体厚度、房角状态等公认的危险因素纳入,危险因素的设置不够完善,还需做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79.6
本文编号:2528075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7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少章;青光眼滤过术后脉络膜脱离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08期
2 孙冰;温跃春;潘红飙;;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眼部生物结构与术后浅前房的临床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06年02期
3 陈萍;王楠;曹凤荣;蔡海娟;;青光眼小梁切除后浅前房的临床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06年02期
4 赵宪孟;;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原因分析与治疗[J];国际眼科杂志;2006年03期
5 任洁;;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抗青光眼手术的疗效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09年04期
6 刘国颖;刘斐;李远标;;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J];国际眼科杂志;2011年05期
7 马红利;李世洋;;驱逐性脉络膜上腔出血2例[J];国际眼科杂志;2012年09期
8 李世宏;叶剑;刘少章;贺翔鸽;;抗青光眼术毕预置医源性高眼压对预防浅前房的临床研究[J];西南军医;2008年06期
9 高仕萍;杨为中;;青光眼小粱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治疗[J];临床眼科杂志;2006年05期
10 张建华;石荣先;连丽红;方亚非;高景春;李彬;;青光眼滤过术后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恶性青光眼[J];临床眼科杂志;2010年05期
本文编号:25280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252807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