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眼科论文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端粒酶在翼状胬肉中表达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22 21:17
【摘要】: 目的:翼状胬肉是眼科较为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现研究表明,翼状胬肉是一种组织增生性结膜疾病,其发病机理仍不十分清楚,可能与细胞异常增殖和凋亡异常有关。由于翼状胬肉术后的高复发,有资料表明其与肿瘤有相关性,端粒酶在翼状胬肉的高表达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有必要将端粒酶进行深入的研究。本实验研究进展期翼状胬肉组织端粒酶的活性和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e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 hTERT)mRNA的表达。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作为DNA聚合酶的辅助蛋白直接参与了细胞的增殖活性,在静止期的细胞内含量很少,从G1晚期开始增加,S期达高峰,G2期、M期明显下降,故被认为是一种准确简便且可了解细胞增殖状况的重要研究指标。翼状胬肉为增生性病变,本研究拟对病例组与正常组PCNA的免疫组化比较。VEGF是一种功能强大且能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因子,它是1989年Ferrarra在牛垂体滤泡星状细胞培养液中分离纯化出来的一类糖蛋白,是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家族的一个成员,分子量为34 - 45 KD,序列高度保守,广泛分布于人和动物体内的大脑、肾脏、肝脏、脾脏、胰腺和骨骼等组织中,它是最直接的血管内皮细胞促分裂素,并且作为血管生成旁分泌刺激因子而被分泌。VEGF是目前研究发现的功能最强的血管形成促进因子,它可以增强微血管的通透性,刺激内皮细胞分裂,增加组织因子和某些蛋白酶的产生。VEGF主要与VEGF受体相互作用,通过内皮细胞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从而诱导血管新生。有研究表明血管的生长和成熟是高度复杂和协调的过程,需要用多种配体序贯活化一系列受体而完成。在正常生理性血管生长过程中,如胚胎形成、骨骼生长等,VEGF信号代表重要的限制酶,在病理情况下,可出现VEGF的异常表达,在缺血性疾病中,缺氧可刺激VEGF表达上调,通过对内皮细胞强烈的促有丝分裂作用,促进新生血管形成;VEGF可以增加血管的通透性,尤其是微小血管的通透性,引起血浆蛋白渗漏到细胞外基质,在细胞外基质中沉着,为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迁入提供条件基质,为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新生毛细血管网的建立提供营养。以往翼状胬肉被认为是一种结膜组织的变性,近期的研究结果认为,翼状胬肉可能是一种生长过程的紊乱。亦有研究表明,转基因鼠在皮肤上过度表达VEGF,明显影响皮肤的血管新生,使皮肤出现类似牛皮癣样的炎性反应。所以更有必要从以上的不同角度综合进行研究。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通过对端粒酶的研究,深入了解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为预防治疗翼状胬肉提供新思路。 2.通过对VEGF表达的研究,了解翼状胬肉的发生机制,提供降低其复发率的治疗理论依据。 3.探讨端粒酶表达与VEGF表达的关系。 方法:从本院2009.1—2009.9门诊初发的进行期翼状胬肉手术患中选择标本二十二例,入选标准:男性11例,女性11例,年龄35-75岁,病程8月至20年,所有病例均无其他结膜、角膜疾病,排除巩膜炎,色素膜炎等有关的疾病,排除肿瘤及免疫系统等引起眼部增生的全身疾病,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是翼状胬肉的。另取年龄和条件相匹配的正常球结膜(2mm×2mm)8例作为对照,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32-65岁。标本经10%甲醛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作3μm连续切片,分别进行VEGF、PCNA、TER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且对hTERT进行原位杂交染色。 结果判断:胞浆内有呈棕黄色颗粒反应产物的为阳性细胞。光镜下每例标本切片任取5个视野进行细胞计数,至少计数500个细胞,以阳性细胞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表示阳性表达率。A为阳性细胞数分级:0~1%=0,1~10%=1,10~50%=2,50~80%=3,80~100%=4。 B为阳性细胞显色强度分级:0(阴性),1(弱阳性),2(阳性),3(强阳性)。IHS=A×B 统计方法:研究病例组与正常组间均采用染色强度及染色阳性率乘积的IHS评分,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病例组hTERT和VEGF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所有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取a=0.05做为检验标准。 结果: 1病例组与正常组的VEGF:VEGF蛋白主要定位在血管内皮和细胞浆表达细胞浆,胞核无着色,阳性部位主要在上皮中的杯状细胞(Fig.1)。两组IHS数值比较Z值为-3.324,p值为0.00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ble1)。 2病例组与正常组的PCNA:PCNA抗体主要在细胞核表达(Fig.2)。两组IHS数值比较Z值为-3.371,p值为0.00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ble2)。 3病例组与正常组的hTERT:hTERT抗体主要在细胞浆表达(Fig.3)。两组IHS数值比较Z值为-4.256,p值为0.000(0.05)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ble3)。 4病例组与正常组的hTERT mRNA:hTERT mRNA主要定位细胞浆,胞核无着色(Fig.4)。两组IHS表比较Z值为-3.415,p值为0.00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ble4)。 5病例组hTERT与VEGF的比较:两组IHS数值比较Z值为-2.072,p值为0.038(0.05)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ble5)。 结论:病例组VEGF,PCNA,hTERT,hTERT mRNA染色级别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可以认为进展期翼状胬肉中以上指标与正常组比较有明显表达。进一步证实了其与细胞异常增殖和凋亡异常有关。进展期翼状胬肉中端粒酶与VEGF有一致性表达,端粒酶表达强度高于VEGF的表达。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777.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黎萍;丁鹏;江春光;胡竹林;张书林;肖丽波;;TERT、PCNA和Bcl-2在实验性外伤性PVR视网膜前膜形成中的动态变化及相关性研究[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汪铮,易静,李慧,邓廉夫,汤雪明;重建端粒酶活性延长人成纤维细胞寿命的研究[J];实验生物学报;2000年02期

3 田甜;丛羽生;;解析2009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端粒与端粒酶[J];生物物理学报;2009年05期

4 程浩;端粒、端粒酶与眼部疾病[J];眼科新进展;2003年03期

5 张楠,郑广瑛;端粒酶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关系[J];眼科新进展;2005年02期

6 晏颖;邢怡桥;项奕;;端粒酶编码区的反义寡核苷酸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生的影响[J];眼科新进展;2005年06期

7 项奕;邢怡桥;晏颖;彭坤;杨安怀;艾明;杨燕宁;;端粒酶相关因素对培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生的影响[J];眼科新进展;2005年06期

8 岳岩;魏锐利;;眼眶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眼科新进展;2008年12期

9 闵晓洁;周庆军;刘廷;董晓光;谢立信;;TERT在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中的动态表达及与Bcl-2的关系[J];眼科新进展;2009年04期

10 程浩;夏阳;刘敏;吴中耀;;端粒酶在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意义[J];眼科新进展;2009年07期



本文编号:25401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25401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f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