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后眼前段结构与眼压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9-10-12 08:35
【摘要】: 目的 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roscopy, UBM)观察患者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后眼前段结构参数的变化,研究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后眼前段结构变化与眼压变化之间的关系,探讨硅油眼术后高眼压的机制,为临床预防及控制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后高眼压提供理论依据;指导硅油在玻璃体切割术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 将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于我科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VI期(除外原发性青光眼病史、青光眼家族史及房角新生血管的病例)并由同一位术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的患者20例25眼纳入分析。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时进行非接触式眼压计眼压测量、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裂隙灯显微镜眼前节及房角镜检查、间接检眼镜等检查。总结分析该组患者眼前段结构参数的变化,评价其与术后眼压变化之间的关系,提出对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后高眼压发生机制的看法。 结果 (1)术前眼压均≤20mmHg,术后第3天眼压15~40mmHg,平均25.16±7.30mmHg,术后2周眼压15~21mmHg,平均18.76±1.92mmHg。(2)术后第3天正常眼压组手术前后自身对比:UBM及房角镜检查,该组患眼术后前房可见轻中度炎性渗出,眼前段结构参数平均值手术前后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第3天高眼压组手术前后自身对比:UBM及房角镜检查,术后前房可见中重度炎性渗出,中央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距离(AOD500)、小梁与虹膜夹角(θ)、巩膜睫状突夹角(SCPA)、虹膜晶状体接触距离(ILCD)的平均值手术前后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ACD、AOD500、θ、SCPA术后平均值小于术前平均值,ILCD术后平均值大于术前平均值,说明术后的眼前段形态有明显改变。(4)术后第3天正常眼压组与高眼压组术前检查结果对比:两组眼前段结构参数平均值无统计学意义(P㧐0.05)。(5)术后第3天正常眼压组与高眼压组对比:UBM及房角镜检查,高眼压组较正常眼压组渗出严重,两组病例ACD、AOD500、θ、SCPA及ILCD平均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眼压组ACD、AOD500、θ、SCPA平均值小于正常眼压组,ILCD平均值大于正常眼压组。(6)术后2周随访:UBM及裂隙灯检查,两组病例前房炎症反应基本消失,两组间无差别(P㧐0.05),眼前段结构参数对比及分别与术前对比,两组病例ACD、AOD500、θ、SCPA及ILCD平均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㧐0.05)。 结论 术后高眼压是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一个常见的并发症。UBM是检查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PPV+SOI)后眼前段结构的一种有用的方法。PPV+SOI术后早期(2周内)前房炎症反应程度与眼压变化有密切关系。PPV+SOI术后早期(2周内)ACD、AOD500、θ、SCPA及ILCD等眼前段结构参数的改变与眼压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经激素消炎及药物降眼压治疗后,术后高眼压病人眼压多在2周内恢复正常。
【图文】:
诊年龄 35~73 岁,中位年龄 52 岁,平均糖尿病病程 12.5 年。糖尿病诊断和分型依据年我国糖尿病协会规定的诊断标准[7]。其中,1 型糖尿病 2 例 3 眼,2 型糖尿病 1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与分期依据 1985 年全国眼底病学术会议所定标准[8](表所有患者术前均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VI 期(PDR VI 期)。术前均用 1%阿托眼,,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及普拉洛芬滴眼液点眼。表 2.1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I期 微血管瘤合并小出血点II期 硬性渗出合并 I 期病变III期 棉絮斑合并 I 或 II 期病变IV期 新生血管或并有玻璃体出血V期 纤维血管增殖膜VI期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水中正对角膜进行检查,行 360 度房角部位检查时,嘱患者相应的转动眼球,时调整探头的位置,使探头垂直于角膜缘,探头频率为 50MHz,探查深度为 5.0及术后术眼检查如下:作矢状轴中央扫描;以角膜缘为中心作四个方位的放射顺序依次为:12 点、3 点、6 点及 9 点钟位;存储图像进行图像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779.6
【图文】:
诊年龄 35~73 岁,中位年龄 52 岁,平均糖尿病病程 12.5 年。糖尿病诊断和分型依据年我国糖尿病协会规定的诊断标准[7]。其中,1 型糖尿病 2 例 3 眼,2 型糖尿病 1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与分期依据 1985 年全国眼底病学术会议所定标准[8](表所有患者术前均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VI 期(PDR VI 期)。术前均用 1%阿托眼,,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及普拉洛芬滴眼液点眼。表 2.1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I期 微血管瘤合并小出血点II期 硬性渗出合并 I 期病变III期 棉絮斑合并 I 或 II 期病变IV期 新生血管或并有玻璃体出血V期 纤维血管增殖膜VI期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水中正对角膜进行检查,行 360 度房角部位检查时,嘱患者相应的转动眼球,时调整探头的位置,使探头垂直于角膜缘,探头频率为 50MHz,探查深度为 5.0及术后术眼检查如下:作矢状轴中央扫描;以角膜缘为中心作四个方位的放射顺序依次为:12 点、3 点、6 点及 9 点钟位;存储图像进行图像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77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宇东;臧晶;周斌兵;李青;鲍炯琳;林文雄;;硅油填充术后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09年09期
2 滕学龙;贾志e
本文编号:25479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254797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