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眼屈光因子的观察研究
发布时间:2019-12-06 06:30
【摘要】:目的:观察高度近视及正视眼的眼球轴长、角膜曲率以及眼球轴长/角膜曲率半径比值(AL/R)等屈光参数的变化特点。 方法:收集73例(146眼)双眼高度近视的患者以及1644例(328眼)正视眼,每一眼分别采用自动电脑验光仪测定屈光不正度数、角膜地形图测定角膜曲率、IOL-master测定眼轴长。获得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包作t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 结果:高度近视组等效球镜度数-16.42±4.48D,正视眼为-0.31±0.35D;眼轴长高度近视为29.87±2.24mm,正视眼22.79±0.73mm,高度近视眼轴长较正视眼明显延长(P0.0001);角膜曲率高度近视为44.75±1.81D,正视眼为44.71±1.47D,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而AL/R比值高度近视组较正视眼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高度近视组眼轴长与角膜曲率半径无显著相关性(r=0.037,P0.05),而正视眼组眼轴长与角膜曲率半径有显著正相关性(r=0.513,P0.0001)。 结论:高度近视各屈光因子变化主要为眼轴延长,AL/R比值在高度近视眼较正视眼有极为显著的变化;在正视眼中角膜曲率半径与眼轴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高度近视中则没有观察到这种显著的相关性。作为近视眼预测因子的AL/R比值在近视眼的发展以及正视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值得作进一步深入观察和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778.11
本文编号:2570283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778.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孙雷;吕帆;薛安全;孙金涛;;高度和超高度近视眼屈光参数特征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8年13期
2 丁洁,沈伟,李龙标,潘承思,张晓峰;眼轴长度和角膜屈光力对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疗效的影响[J];中华眼科杂志;2000年02期
3 欧阳朝祜,褚仁远,胡文政;哌仑西平对豚鼠透镜诱导性近视眼的作用[J];中华眼科杂志;2003年06期
4 周跃华,,李志辉,安伟丽;近视眼角膜屈光力及眼轴的测定分析[J];中华眼科杂志;1995年05期
5 王瑞卿,周翔天,吕帆;人眼和动物眼视觉系统发育的正视化过程研究进展[J];眼视光学杂志;2005年01期
6 谢芳;陈跃国;;近视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J];眼视光学杂志;2007年06期
本文编号:25702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257028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