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FR,PRL-3在人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发布时间:2020-01-19 18:11
【摘要】:鼻腔鼻窦共同构成了一个统一的功能单位,其黏膜相互延续,在生理及病理上均有其共性,所以统称为鼻腔鼻窦部。鼻腔鼻窦部恶性肿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1],在全身恶性肿瘤中约占2.0%-4.0%,在头颈部肿瘤中约占11.9%,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范围内仅次于鼻咽癌、喉癌而位居第三[2],其中最常见的是鳞状细胞癌,约占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55.3%[3]。其发病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长期慢性炎症反复刺激;长期接触致癌物质:良性肿瘤恶变如内翻性乳头状瘤;外伤等。鼻腔鼻窦部肿瘤好发于鼻腔及上颌窦。由于恶性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包括癌基因的激活和(或)抑癌基因的失活等在内的与多基因突变有关的,多因素参与的长期的复杂过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发生也不例外。国内外学者已从解剖学、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等方面对鼻腔鼻窦鳞癌的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其确切发病机制仍未清楚阐明,所以其发病机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4]。既往有大量研究表明[5,6,7,8],EGFR受体家族中的EGFR在喉、下咽、舌等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发病中可能存在一定的作用,而PRL-3在其它如大肠鳞癌,子宫癌等部位的鳞癌中也呈现高表达,EGFR、PRL-3两者均能促进细胞增殖、黏附、侵袭、转移、从而诱导肿瘤的形成,且PRL-3在鼻腔鼻窦鳞癌中的表达国内外从未有过研究,PRL-3在鼻腔鼻窦鳞癌中的表达如何,这两个因子是否协同促进鼻腔鼻窦鳞癌的发生,这是本次试验的目的。本次实验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GFR、PRL-3两个分子生物学标志物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各分化程度中的表达情况,通过对这两个分子生物学标志物在鼻腔鼻窦鳞癌中的表达情况的研究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的分析,进一步探讨鼻腔鼻窦鳞癌的发病机制及这两个因子在鳞癌中发挥的作用,从而使鼻腔鼻窦鳞癌患者早期确诊,并对其预后的判断给予指导。 目的 通过对肝再生磷酸酶-3(phosphataseofregeneratingliver, PRL-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在各组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中及鼻息肉组织中表达情况的比较,及在各分化程度鳞癌中的比较,并进行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探讨EGFR, PRL-3两个生物学标志物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发病机制中的分子生物学作用,及其与鼻腔鼻窦鳞癌分化程度的关系,从而使患者早期确诊,并对其预后的判断给予指导。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30例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组织和20例鼻息肉组织均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1月-2010年5月手术切除或活检存档标本存档蜡块。(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并有完整的临床资料)。鳞癌的病理按分化程度分为高中低分化三组,其中高、中、低分化各1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未作放疗、化疗及任何免疫治疗,所有组织均行HE染色并确定病理学分期。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是9-84岁,其中位数年龄为53岁。20例正常鼻黏膜为对照组。标本均再作常规切片。 2方法 实验所得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数资料EGFR和PRL-3阳性例数采用卡方检验,EGFR和PRL-3在鼻腔鼻窦鳞癌中表达的相互关系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判定 EGFR、PRL-3切片均在高倍镜(×400)下每张5个随机视野中计数500个细胞,计算阳性细胞占同类记数细胞的百分比为阳性细胞率,按阳性细胞率,进行半定量测定。 4统计学分析 实验所得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 EGFR、PRL-3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EGFR过度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6.67%、0.00%,两者之间过度表达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PRL-3过度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6.7%,0.00%,两者之间过度表达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 2. EGFR、PRL-3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高中低分化中的表达比较:EGFR过度阳性表达率分别是40.0%,60.0%,100.0%,高分化与中分化,中分化与低分化之间过度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PRL-3过度阳性表达率分别是40.0%,70.0%,90.0%,高分化与中分化,中、低分化之间过度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 3. EGFR、PRL-3两者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均随鳞癌分化程度的降低呈现增高的趋势。 结论 1.鼻腔鼻窦鳞癌患者组织中EGFR, PRL-3的含量增高可能通过不同的信号传导通路直接引起细胞持续增殖,从而使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可能是鼻腔鼻窦鳞癌发病过程中的早期事件。 2. EGFR,PRL-3在鼻腔鼻窦鳞癌组织中过度阳性表达率随着鳞状细胞癌的病理分化程度降低呈逐渐增高的趋势,但是无统计学意义,故不能作为评价癌肿恶性程度的指标。 3.PRL-3与EGFR在鼻腔鼻窦鳞癌中表达呈正相关,说明两者可能协同促进鼻腔鼻窦鳞癌的发生。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739.62
本文编号:2571166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739.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翠苓,王笑健,宫恩聪,周玉英;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的关系[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2 郝群,史常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与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J];重庆医学;2001年02期
3 包永新,马秀岚;HPV16和p53蛋白在鼻腔鼻窦肿瘤组织中的作用[J];中国医师杂志;2005年01期
4 韩振强;范宗宪;姚雅芬;李楠;;CD105和VEGF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的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5年06期
5 杨卫平,郭维,姜泗长,杨伟炎;鼻腔鼻窦恶性肿瘤p53基因突变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年05期
6 韩福军,王轶鹏,杨继红,关桂梅,董震,杨占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表达[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年02期
7 李静;王保华;郭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C-erbB2及Ki-67在鼻部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年11期
8 卢山珊,周韧,徐纪为,王群姬;鼻腔及副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p53、Ki-67和CD44v6表达[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4年03期
9 林敏,陈培辉;人喉鳞状细胞癌p53蛋白和PCNA的表达[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997年02期
10 敖敏;何刚;梁传余;;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在鼻部肿瘤中表达的临床研究[J];四川医学;2006年04期
,本文编号:25711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257116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