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眼科论文 >

组胺受体-4模拟肽对变应性鼻炎抑制作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5 19:29
【摘要】:随着变应性鼻炎(AR)发病率不断增加,以哮喘和变应性鼻炎为代表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作为全球公众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针对AR的药物治疗仅能起到暂时缓解症状的作用,并不能从根本上治疗变应性鼻炎,而免疫治疗是目前唯一能从机制上改变抗原-宿主免疫反应过程的治疗,因而成为根治AR的唯一希望。组胺是中枢及周围组织中的一种内生性胺,在变态反应发生的起始阶段即发挥作用,受体与组胺结合可导致炎症反应。目前临床应用的抗组胺药物多以组胺受体-1(HR1)拮抗剂为主,仅能对症治疗,而且临床研究表明,该方法对相当一部分变应性鼻炎患者并没有明显的临床作用。组胺受体-4(HR4)是一种新发现的组胺受体,涉及到AR病理性免疫应答的所有免疫细胞,并被证明具有介导免疫调节功能,如果能够抑制HR4的介导调控作用,即制备组胺受体4拮抗剂,就能对AR的发生发展起到调控作用。因此,本实验利用前期已制备成的组胺受体-4模拟肽-脂质体-CTB疫苗,通过构建AR豚鼠模型,通过对实验组豚鼠行为学观察与计数,最终确定AR模型构建成功;随后进行相关样本的采集和处理,ELISA检测已知与AR具有相关性的因子表达量的变化,通过ELISA结果对比分析,对照组(即AR组)IL-6、VEGF、HIF-1α、CCL-22、CCL-17表达量均明显升高,IL-2表达量明显降低;PT1、PT2疫苗给药组IL-6、VEGF、HIF-1α、CCL-22、CCL-17表达量均降低,IL-2表达量明显升高,且均接近于正常组水平,说明PT1、PT2疫苗对AR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即组胺受体-4模拟肽对AR具有抑制作用,其中PT1疫苗组更接近于正常组,说明PT1疫苗效果更好。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选用制备简单、毒副作用小、性质稳定的组胺受体拮抗剂作为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其次本课题选择豚鼠作为动物模型,由于其体积相对较大,相对能够耐受抗原的毒性成分攻击,并在检测阶段更容易取材。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65.21
【图文】:

变应性鼻炎,豚鼠,血清,模型


图 3-1-1 豚鼠变应性鼻炎模型血清中 IL-2 的表达Fig. 3-1-1 expression of IL-2 in serum of guinea pig allergic rhinitis model由图 3-1-1 和表 1 结果可知,与正常组相比,对照组 IL-2 表达显著降低,对照预疗组均明显偏低;PT1、PT2 疫苗预防组均高于对照预防组,但低于正常组;PT1治疗组均明显高于对照治疗组,接近于正常组;与拮抗剂组相比,PT1、PT2 疫苗高。其中 PT1 疫苗预防及治疗组 IL-2 表达量均较 PT2 疫苗预防及治疗组接近于正2 AR 血清中 IL-6 检测结果

变应性鼻炎,豚鼠,血清,模型


图 3-1-1 豚鼠变应性鼻炎模型血清中 IL-2 的表达Fig. 3-1-1 expression of IL-2 in serum of guinea pig allergic rhinitis model由图 3-1-1 和表 1 结果可知,与正常组相比,对照组 IL-2 表达显著降低,对照预疗组均明显偏低;PT1、PT2 疫苗预防组均高于对照预防组,但低于正常组;PT1治疗组均明显高于对照治疗组,接近于正常组;与拮抗剂组相比,PT1、PT2 疫苗高。其中 PT1 疫苗预防及治疗组 IL-2 表达量均较 PT2 疫苗预防及治疗组接近于正2 AR 血清中 IL-6 检测结果

变应性鼻炎,血清,豚鼠,对照组


由图 3-1-2 和表 2 结果可知,与正常组相比,对照组 IL-6 表达显著升高,对照预疗组均明显偏高,但低于对照组;PT1、PT2 疫苗预防组均低于对照预防组,但高PT1、PT2 疫苗治疗组均低于对照治疗组,但高于正常组;与拮抗剂组相比,PT1组表达量略高。3 AR 血清中 CCL-17 检测结果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克全;徐寒梅;;多肽类药物的研究进展[J];药学进展;2015年09期

2 滕尧树;曹晓林;李勇;;microRNA在气道变应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3 李江华;魏晓丽;詹俊杰;王世军;;VEGF和MMP-9在变应性鼻炎鼻腔黏膜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3年03期

4 张燕;宋冬梅;崔卫娜;李哲;杨建旺;王建涛;王宝山;;核因子-κBp65、缺氧诱导因子-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变应性鼻炎小鼠鼻黏膜中的表达[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3年02期

5 贾立华,温明铃,潘强;蛋白质和多肽药物质量控制中分析方法的应用概况[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4年02期

6 赵秀杰;董震;杨占泉;赵德荣;;鼻超敏反应实验模型的建立[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1993年01期



本文编号:27430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27430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e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