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眼科论文 >

泪腺炎患者血清性激素变化及其与γ-IFN、IL-4的相关性

发布时间:2020-07-06 12:45
【摘要】:目的观察泪腺炎患者血清中雌二醇(estradiol,E2)、睾酮(testosterone,T)、泌乳素(prolactin,PRL)水平的变化,并探讨这种变化与血清中γ-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变化的关系。方法收集42例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我院确诊为泪腺炎的患者炎症期(炎症期组)与炎症缓解期(缓解期组)的血清,40例同年龄段于我院体检的正常人血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E2、T、PRL的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γ-IFN、IL-4水平。结果泪腺炎患者炎症期组血清E2、PRL水平分别为(64.12±35.92)ng·L-1和(17.63±8.59)μg·L-1,显著高于缓解期组的(43.16±26.57)ng·L-1和(10.30±5.59)μg·L-1及正常对照组的(41.92±21.68)ng·L-1和(9.08±2.61)μ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炎症期组与缓解期组血清T分别为(0.80±1.36)μg·L-1和(0.79±1.42)μg·L-1,与正常对照组的(1.76±2.49)μg·L-1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炎症期组血清γ-IFN、IL-4水平分别为(353.12±108.36)ng·L-1和(1200.43±314.69)ng·L-1,显著高于缓解期组的(192.68±43.16)ng·L-1和(919.38±227.16)ng·L-1及正常对照组的(190.93±36.40)ng·L-1和(853.37±172.31)n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E2与γ-IFN、IL-4水平呈正相关(均为P0.05);T与γ-IFN、IL-4水平呈负相关(均为P0.05);PRL与γ-IFN、IL-4水平呈正相关(均为P0.05)。女性患者炎症期组血清γ-IFN水平为(344.46±112.06)ng·L-1,高于男性的(292.98±71.27)ng·L-1(P0.05),E2/T比值为665.36,明显高于男性的13.91(P0.05)。结论泪腺炎患者血清中性激素E2、PRL的升高、T的降低及E2/T比例失调可能介导Th1、Th2细胞免疫通路的平衡紊乱从而致病。女性体内高水平的雌激素可能是导致女性易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莉;苏胜偶;;Graves’病患者Th1/Th2免疫应答及性激素对Th1/Th2的影响(文献综述)[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9年03期

2 赵云转,王建民,张英怀;性激素与Sj銉gren综合征的关系[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1年06期

3 曹秀菁,叶冬青,李向培,厉小梅;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性激素变化[J];疾病控制杂志;2004年05期

4 郑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泪腺炎型炎性假瘤的临床应用分析[J];吉林医学;2014年12期

5 杨璐;;更年期女性雌激素替代治疗中是否加用抗抑郁药的疗效对比[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年11期

6 董笑影;巩路;魏蔚;张娜;;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性激素和IL-6水平测定及相关性研究[J];山东医药;2010年08期

7 宁宝华;;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性科学;2006年06期

8 王昭强;渐南;韩永健;唐言;毕万利;;CT、MRI在眼眶炎性假瘤的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年06期

9 李彬;张浩;;泪腺几种常见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J];眼科;2007年06期

10 钟建胜,肖利华;泪腺炎性假瘤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纪彪;;泪腺多形性腺瘤的CT诊断价值[J];北方药学;2011年12期

2 覃泽宇;韦文舍;唐峰年;徐丽玲;;泼尼松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118例临床观察[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王蓓;原发性眼眶恶性淋巴瘤21例临床分析[J];白血病.淋巴瘤;2005年01期

4 何琳;超声对玻璃体内膜样病变的鉴别诊断[J];重庆医学;2004年05期

5 魏然,毛文娟,张端妮,曲文洲,吉红云;二维超声血流显像技术辅助诊断玻璃体出血[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5年04期

6 邹新农;;Graves病眼眶的CT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06年01期

7 谭红艳;刘君凤;周坤;;16排螺旋CT在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0年02期

8 马明;杨亚军;;额眶区损伤的诊断与治疗[J];创伤外科杂志;2009年05期

9 林新霖,童绎,陈树强,刘新秀,陈玲;非典型永存玻璃体增生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J];中国医师杂志;2004年S1期

10 张立平;张晓柏;李成;;纤维鼻咽喉镜下经鼻治疗眶内壁骨折25例[J];中国医药导刊;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陈琴;周果;熊文;周青;岳林先;;眼眶及眼球内肿块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A];2011'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孟丽;徐锐;李建龙;赵兴康;赵记明;;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CT、MRI诊断[A];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首届会员大会暨第四届医学影像山东论坛、山东省第16次放射学会议暨山东省第14届医学影像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金亚明;袁建树;王育文;王鹏峗;魏锐利;;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患者继发高眼压与青光眼的分析[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九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4 翁文庆;寿武林;魏锐利;;结膜入路微创摘除眼眶海绵状血管瘤[A];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2008继续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俞振飞;吴亚明;方春庭;;经颅开眶联合眼睑皮肤游离植皮治疗眶巨大海绵状血管瘤[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8年

6 王力;武庆良;;陈旧性眼眶内侧壁骨折3例法医学鉴定分析[A];中国法医学理论与实践创新成果精选——全国第九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7 罗桂林;史纪方;刘雪艳;韩维密;;左眼钝挫伤致两侧眶内壁骨折1例[A];中国法医学理论与实践创新成果精选——全国第九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延峰;安徽省农村人口系统性红斑狼疮患病率及其环境相关因素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2 范晔;中国汉族人群P2X7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联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3 罗勇华;甲状腺相关眼病临床辨治与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谢伦芳;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杀意念的个体易感性与影响因素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5 李玉皓;眼眶横纹肌肉瘤多药耐药机制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6 燕树勋;雷公藤甲素对IFN-γ刺激后人眼球后成纤维细胞的影响[D];湖北中医学院;2004年

7 郝丽娜;葛根素、八肽胆囊收缩素逆转糖尿病性白内障形成及其机制初探[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8 陶晓峰;MRI新技术在眼眶肿瘤诊断中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9 周晓冬;腺样囊性癌多药耐药机制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10 贾海英;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分子机制及眼眶显微解剖学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雪清;甲状腺相关眼病球后血管血流动力学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2 陈伟;外侧联合角巩膜缘结膜入路开眶术切除眼眶后部肿瘤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3 杨芳;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视盘水肿程度的FFA分级及其相关因素分析[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孙建平;视神经管骨折CT三维重建的研究及临床应用价值[D];吉林大学;2011年

5 查优优;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流行病学调查[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6 吴传容;中西医结合治疗活动性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庞湛韵;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抑郁症状与心肝脾脏的关系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陈娜;睑板腺癌的临床病例诊治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9 高飞;眶尖区及额颞眶颧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10 王超;人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志民,顾明君,石勇铨,谢侃远;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性激素及性激素受体的改变及意义[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1996年01期

2 李玉琳,汤旭磊;Graves’病患者血清中IFN-γ,IL-4和IL-18水平检测及其相关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17期

3 尚中甫;睢争妍;刘跃奎;;泪腺炎性假瘤的MRI诊断[J];临床医学;2012年02期

4 刘超,张忠邦,蒋须勤;白介素-6与甲状腺[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1999年03期

5 谢尚葵;性激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4年02期

6 高春芳;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模型的研究近况[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5年04期

7 张晓,陈顺乐;性激素雌激素受体与红斑狼疮的免疫失调[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91年03期

8 单伟颖;李青;杨坤宝;齐菲;;围绝经期妇女生存质量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学;2010年03期

9 陆伟,李向培,施小明,徐元勇,胡以松,杨仕贵,叶冬青;HLA-DM基因遗传多态性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易感性的影响[J];疾病控制杂志;2002年02期

10 唐碧霞;张p

本文编号:27436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27436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4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