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眼科论文 >

两种不同术式治疗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的早期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20-07-14 16:50
【摘要】: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术后的早期疗效。方法:运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2015年12月-2017年2月在我院诊断为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行手术治疗的35例患者(51眼)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不同分为A、B两组,其中A组: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组15例(15眼),B组:外直肌倾斜后徙组20例(36眼)。统一使用术后第12个月时的随访数据作为术后数据进行早期双眼正位率和近方立体视功能提高情况的比较。结果:1、两组患者术前性别(χ~2=0.772,P=0.38)及年龄(χ~2=4.375,P=0.9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术后早期正位率比较:A组术前15例患者,随访12个月,术后正位者8例,正位率53.33%;B组术前20例患者,随访12个月,术后正位者17例,正位率85%。经Peareson卡方检验,χ~2=4.212,P=0.04,B组术后早期正位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术后近方立体视功能提高情况比较:术前两组病例近方立体视功能情况无显著性差异(χ~2=0.527,P=0.602)。A组15例患者,术前4例正常,6例低于标准,5例无;术后7例正常,5例低于标准,3例无,总提高率33.33%;B组20例患者,术前1例正常,14例低于标准,5例无;术后12例正常,6例低于标准,2例无,总提高率70%;经Peareson卡方检验,χ~2=4.644,P=0.031,B组术后早期近方立体视功能提高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外直肌倾斜后徙术治疗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早期正位率及近方立体视功提高率均高于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79.6
【图文】:

下斜肌,外直肌,后徙,双眼


出其中浮出的小动物或圆圈,直到患者放弃测试或者连续两次识别错误,确认最小可识别视锐度。1号图案的视差为800秒弧,号数越大,其视差角越小。2.3 手术方式及分组本研究资料中的 35 例患者中有 20 例手术于全麻下进行,余在局麻下手术。所有患者手术前均行三棱镜加遮盖检查确定斜视度及手术量,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B 两组,A 组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组,合并 V 征外斜视患者 11 例;B 组外直肌倾斜后徙组,合并 V 征外斜视 13 例。外直肌止端上极的后徙量按照视远斜视度设计,下极的后徙量按照视近斜视度设计。每条肌肉倾斜量不宜超过 3mm,避免过度牵拉引起肌肉损伤,如果远近斜视度差值过大,上下级手术量可适当折中。手术显微镜下操作,采用颞下方或鼻下方 Parks 结膜切口,存在 V 征外斜视、下斜肌亢进的患者,在矫正外斜视的同时,行下斜肌减弱术。所有设计和手术均由同一医生完成。

外直肌


图 2 外直肌倾斜后徙术.4 手术效果评价术后随访 1 周、3 周、1 个月、3 个月、6 个月和 12 个月,以术后第 12 个月察数据为准。双眼正位标准为行 1 小时诊断性遮盖后在远方 6m 及近方 33cm行三棱镜+遮盖试验检查,远、近斜视度均在+8~-8△之间。近方立体视功能检准:40 秒弧为正常,50-800 秒弧为低于标准,>800 秒弧为无近方立体视觉;立体视功能提高标准:近方立体视功能由无到有;圆圈图识别难度较术前提高。.5 统计学分析方法所有数据使用 SPSS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正态性检验,计量资料符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 Peareson 卡方检验,以 P < 0.05 为差

不同术式,正位,双眼,情况


3 结果3.1 基线情况两组患者术前性别(χ2=0.772,P=0.38)及年龄(χ2=11.317,P=0.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 术后双眼正位情况A 组 15 例患者,术后随访 1 年正位者 8 例,正位率 53.33%,B 组 20 例患者,术后随访 1 年正位者 17 例,正位率 85%。经 Peareson 卡方检验,χ2=4.212,P=0.04,B 组术后早期正位率明显高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外直肌倾斜后徙术对于降低远近斜视度、恢复双眼正位早期效果优于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对于伴有 V 征外斜视下斜肌亢进的患者术中均进行相应的下斜肌减弱术,术后 V 征消失,并且未出现新的 A-V 型斜视。 两组不同术式术后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韦严;亢晓丽;赵堪兴;;间歇性外斜视的研究进展[J];中华眼科杂志;2011年11期

2 石荣先;间歇性外斜视手术71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2年12期

3 韩惠芳;共同性外斜视手术疗效分析[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1年01期

4 卢炜,王京辉;间歇性外斜视术后双眼视功能重建的临床研究[J];眼科;2000年05期

5 李晓林,范珊;53例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治疗后的临床观察[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1996年04期

6 马少青,郑绍斌,林发森;共同性外斜视的手术分析[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1996年01期

7 孟祥成;间歇性外斜视[J];实用眼科杂志;1988年04期

8 甘晓玲;郭静秋;刘家琦;;斜视与立体视觉[J];中华眼科杂志;1990年01期



本文编号:27552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27552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8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