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眼科论文 >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外周循环中CD11b、CD200单核细胞及其他部分补体蛋白的表达

发布时间:2020-07-25 19:15
【摘要】:背景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重要鉴别诊断之一,其发病机制现阶段尚未明确。近年来有证据表明炎症在wAMD中起到重要作用、补体调节异常可能是其病因之一。CD11b+和CD200+单核细胞通过分泌VEGF、调节小胶质细胞的活性,参与wAMD的病程,而CD21、CD35、CD46、CD55、CD59等在补体调节途径中起作用的补体蛋白,则相继被增明在wAMD中表达水平改变。而针对PCV的上述研究极少。试验目的比较PCV患者、wAMD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中CD11b+、CD200+、CD11b+CD200+的单核细胞比例;比较PCV患者、wAMD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中CD21、CD35、CD46、CD55、CD59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的比例。了解PCV与炎症环境、补体系统间的关联。试验方法这是一则病例对照研究。从同一医疗机构招募PCV患者、wAMD患者和年龄匹配的健康受试者,排除其现阶段正经历明显炎症反应后,收集其外周血。(1)以CD11b、CD200抗体标记外周血,行流式细胞术检测,得出各种表型的单核细胞比例。(2)以CD21、CD35、CD46、CD55、CD59标记细胞,得出其各种表型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粒细胞比例。试验结果(1)外周血CD200+单核细胞的表达比例:PCV患者和wAMD患者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1,P=0.005单因素ANOVA),PCV患者和wAMD患者间无显著差异。(2)外周血CD11b+单核细胞比例:PCV患者和wAMD患者的表达比例比健康对照组高(P=0.001,P=0.004单因素ANOVA),PCV患者和wAMD患者间无显著差异。(3)各组间CD11b+CD200+单核细胞比例无显著差异。(4)CD21、CD35、CD46、CD55、CD59阳性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在三组受试者间存在不同差异。结论CD11b+和CD200+单核细胞在PCV患者起病过程中,与VEGF的调节、CNV的形成相关;PCV和wAMD都可能由于年龄上涨、免疫功能紊乱导致;补体系统的调节在PCV和wAMD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73.4
【图文】:

流式细胞分析,单核细胞,患者


鳎粒停模rw颊撸ǎ福罚醶rP担故浚担醶rP福梗┑谋恚]3?达比例比健康对照组高(/M3.004,单因素AN0VA)。(见图2B)逡逑对比外周血中CDllb+CD200+单核细胞的比例,可得出以下结果:PCV患者、Wamd逡逑患者和健康受试者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见图2C)。逡逑|逦^逦*逦1逦问001逦‘逦g邋^逦I逦—0逦1逡逑”逦■网崩邋1邋丨网.0041逦f邋1逦rr—i邋n-—i逡逑功逦100-i逦#逦仁逦^=0.254逡逑I"逦|邋M.逦f邋4-逦丁逡逑I邋,逦I邋80.邋*'**逦41邋-|£-邋S邋*逡逑s邋-T-逦__逦?邋7n邋十逦8邋2.邋A逡逑°邋2-逦逦_L邋Q邋*逦n逦逦逡逑0逦%邋#逦I逦0邋SO.逦Q逦逦^邋邋邋}逦4<l邋声逡逑^逦承逦o邋n逦逦'a=Efe逦逡逑0J逦'逦?逦?逦邋50邋J逦?逦.逦.逦邋^5邋U邋?逦2逦f"逡逑,/逦/逦^逦,逦/逦c/逡逑图2双色流式细胞分析结果。(A)邋CD200+单核细胞,PCV和wAMD患者间无显著差逡逑异,但二者表达比例均低于健康对照组。(B)邋CDllb+单核细胞,PCV和wAMD患者间无逡逑显著差异,但二者表达比例均高于健康对照组。(C)CDllb+CD200+单核细胞,PCV、wAMD逡逑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逡逑除此之外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计刚;宿长芬;;CD200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年46期

2 江永青;冷耀明;胡志坚;王文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200与自身抗体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年12期

3 张晓录;沈安俐;郭睿;王琰;仇海荣;乔纯;杨慧;张建富;李建勇;吴雨洁;;CD200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4年06期

4 朱明霞;万文丽;李海申;王艳芳;王晶;零惠森;闫新星;克晓燕;;CD200和调节性T细胞的相关性在多发性骨髓瘤预后分层中的意义[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6年05期

5 任怡;丁新生;汪锡金;叶民;;CD200调控小胶质细胞K_(ATP)通道在抑制帕金森病发病中的作用[J];江苏医药;2015年08期

6 乔东访;崔桐辉;王慧君;谭晓辉;李艳红;;氧化应激条件下CD200对MG炎性反应的调控作用[J];热带医学杂志;2008年10期

7 胡蓓莉;张隽瑜;贺超奇;童向民;;急性髓样白血病患者骨髓干细胞CD200的表达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7年03期

8 黎丽旋;肖冰;;CD200介导的大肠癌干细胞与肿瘤免疫的研究进展[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2年06期

9 郑晓燕;贺超奇;陈芳建;黄卉;吴芬芝;詹碧翠;;急性髓样白血病干细胞CD200的表达及与疗效的相关分析[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8年01期

10 陈荣琳;童华生;曹枫;符少平;段鹏凯;陆杰富;;CD200在重症中暑大鼠中的表达及其与炎症因子关系[J];中国热带医学;201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隽瑜;詹碧翠;胡蓓莉;汪晓峰;贺超奇;;CD200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A];浙江省免疫学会第十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6年

2 高嵩;梁晔;郝兵;;CD200分子及其受体CD200R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影响[A];2015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3 叶民;任怡;丁新生;;CD200调控小胶质细胞上钾通道开放在抑制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A];7th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全国中青年神经病学学术大会暨第十届全国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与脑脊液细胞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4 叶民;任怡;丁新生;;CD200调控小胶质细胞钾通道在抑制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14年

5 王建;高英堂;朱争艳;杜智;;共培养系统中CD200阳性的胎盘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对人正常肝细胞增生和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肝细胞凋亡的影响[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三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董万利;郭莹;惠国桢;;CD200在羊膜间充质干细胞表面的表达及对小胶质细胞活化的调节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14年

7 高嵩;金亚平;;CD200分子及其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A];2008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范磊;缪yN;吴雨洁;王琰;郭睿;王莉;沈安俐;徐卫;李建勇;;CD200和CD148在慢性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中的表达及其鉴别诊断价值[A];第四届全国血液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七届全国淋巴肿瘤诊治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4年

9 高嵩;梁晔;郝兵;;CD200分子及其受体CD200R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临床微生物学术年会暨第十一次全球华人临床微生物学与感染症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10 童露莎;吴湘妮;赵丽丹;钱苏宁;张奉春;唐福林;张p

本文编号:27702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27702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a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