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在喉腔,喉内肌的正常收缩是保证喉各项功能的基础。喉的发音、呼吸等生理功能与喉内肌关系密切。喉返神经损伤类疾病具备极其复杂的发病机制,在这些机制中喉内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对5例成年尸体、13例病人喉内收肌、喉外展肌进行解剖学、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超显微结构及糖原含量等方面的研究并采用形态定量学方法做比较分析,为后续研究和探讨喉肌疾病病因学奠定实验基础。方法1.5例国人成年头颈部标本,采用10%甲醛溶液防腐固定,解剖尸体喉腔环杓侧肌、环杓后肌,观察并记录其起止与形态,测量其体积参数。同时采用单反照相机(佳能600D)及微距镜头(佳能18-55ISII镜头)于专业的静物摄影台上拍摄环杓后肌、环杓侧肌的标本图像。2.喉内收肌取自环杓侧肌,外展肌取自环杓后肌。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鉴定13例环杓后肌和环杓侧肌Ⅰ型、Ⅱ型肌纤维,显微镜下摄像,采用ImagePro Plus 6图像分析软件计算两组肌肉各型肌纤维的构成比。应用HE染色技术观察13例同一标本来源环杓后肌、环杓侧肌肌纤维结构。3.应用电镜技术研究13例同一标本来源环杓后肌、环杓侧肌线粒体结构参数。应用蒽酮法分别测定13例同一标本来源环杓后肌、环杓侧肌糖原含量。结果1.环杓后肌处于环后黏膜下,肌腹形态呈扇形状,左右两侧肌肉外观呈弧形线状,起于环状软骨背面背板正中脊两旁浅凹及下远处,双侧环杓后肌分别朝向外、向上、向前方向斜行会聚止于同侧杓状软骨肌突后面。环杓侧肌位于杓状软骨肌突部位的前外侧,起于左右两侧环状软骨弓的上缘,向上、向后、向内止于杓状软骨肌突部位的前面。环杓后肌平均长度上部为12.3mm±0.72mm,中部为15.3mm±1.33mm,下缘为20.3mm±1.55mm;平均宽度上缘为18.5mm±1.12mm,中央为15.2mm±0.74mm,下缘为7.4mm±1.45mm;平均厚度上缘为2.3mm±0.54mm,中部为2.3mm±1.35mm。环杓侧肌平均长度上部为18.4mm±1.45mm,中部为12.3mm±1.34mm,下缘为7.3mm±0.54mm;平均宽度上缘为15.1mm±0.49mm,中央为9.3mm±0.53 mm,下缘为4.2mm±1.56mm;平均厚度上缘为2.3mm±1.72mm,中部为4.3mm±1.56mm。2.HE染色可见环杓后肌、环杓侧肌有横纹等结构。测量环杓后肌和环杓侧肌Ⅰ型纤维的构成比例分别为75.5%±4.2%和22.5%±2.8%,Ⅱ型纤维的构成比例分别为24%.5±4.2%和77.5%±2.7%。组间比较,环杓后肌Ⅰ型纤维构成比例高于环杓侧肌,Ⅱ型纤维构成比例低于环杓侧肌。3.13例环杓后肌面积密度0.673±0.001826、体积密度0.07246±0.001330、面数密度0.35323±0.001481。13例环杓侧肌面积密度0.42±0.006083、体积密度0.04792±0.000954、面数密度0.17623±0.001589。同一标本来源的环杓后肌的线粒体面积密度、体积密度、面数密度均大于环杓侧肌,且差异十分显著(P0.05)。测量每100g喉肌含糖原结果,环杓后肌0.09438g±0.003228g,环杓侧肌0.7477g±0.003059g,糖原含量在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环杓后肌糖原含量高于环杓侧肌。结论以环杓侧肌为代表的喉内收肌和以环杓后肌为代表的喉外展肌,在解剖学、免疫组织化学、超微结构及糖原含量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是与两种肌肉在机体喉腔进行发音、呼吸及下呼吸道防护等生理过程中所担负的不同功能相适应的。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67
【图文】: 解剖环杓后肌Fig.1-1Thedissectionofposteriorcricoarytenoidmuscle
解剖环杓侧肌Fig.1-2Thedissectionoflateralcricoarytenoidmuscle
图 1-3 环杓后肌、环杓侧肌体积参数比较(mm)Fig.1-3 Comparation of volume parameter between the PCAand LCA(mm)3 讨论喉位于舌骨之下,颈项正中,上接喉咽,下通气管。是以软骨为支架,由肌肉、韧带、纤维组织和黏膜等围成的锥形管腔状结构,具有发音、呼吸、吞咽、防御等重要功能。1)呼吸功能:声门处为整个喉腔中最狭窄的区域,通过声带舒缩运动改变其大小。2)发声功能:正常人在发音时,先吸入空气进肺部,再使声带内收使之拉紧,呼吸肌配合控制呼气。从肺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淑妆;张国华;李素萍;曾凡星;;7周不同强度耐力运动对大鼠骨骼肌线粒体相关信号PGC-1α、UCP3和COXⅣ表达的影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2 薄海;张红英;李海英;张勇;;低氧复合运动对大鼠骨骼肌解偶联蛋白3表达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年01期
3 邱晓霞;郑宏良;陈世彩;陈东辉;陈剑秋;夏思文;;人正常喉内收肌与外展肌肌球蛋白重链表型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年19期
4 张敏;陈立军;周蔚;;大鼠骨骼肌细胞异柠檬酸脱氢酶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在不同训练负荷时的变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02期
5 韩雨梅;张勇;;PGC-1α在运动诱导骨骼肌线粒体生物合成中的调控作用[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0年04期
6 韩雨梅;刘子泉;常永霞;刘树森;吉力立;张勇;;有氧耐力训练对增龄大鼠骨骼肌线粒体生物合成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0年04期
7 孙卫东;丁虎;刘晓然;姜宁;刘慧君;文立;刘树森;吉力立;张勇;;骨骼肌线粒体对细胞能量需求的快速应答:mfn1/2与fis1基因在急性运动中的动态表达[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8年05期
8 王茂叶;间歇性低氧训练对小鼠机体细胞色素氧化酶和琥珀酸脱氢酶的影响[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9 白伟良,宋辉,何平,杨式麟;狗喉甲杓肌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的研究[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1999年04期
10 周以华,申京建,王荣刚,杨秋生,赵淑芬,金有豫;脑益嗪对实验性脑血栓形成及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J];药学学报;198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勇;;运动能量代谢的线粒体生理学适应[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本文编号:
27890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2789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