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部分神经内科前庭疾病的诊断分类目的:分析神经内科前庭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明确诊断分类,以期为其精准诊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6年6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门诊、急诊及眩晕中心的以眩晕、头晕为主诉的首诊患者,共连续性招募3174例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患者。按照目前国际公认的诊断标准、相关指南、专家共识进行诊断。采集人口学特征以及详细病例资料。对患者年龄、性别、病因构成比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诊断分类。结果:1.共诊治各类头晕眩晕患者3174例,男女比例:1:1.89(男1340例,女1834例);年龄18~89岁,平均年龄(57.28±12.56)岁;进行年龄段分层:患者例数和百分比依次是18~29岁74例(2.33%)、30~39 岁 205 例(6.46%)、40~49 岁 523 例(16.48%)、50~59 岁 931 例(29.33%)、60~69 岁 890 例(28.04%)、70~79 岁 477 例(15.03%)、80~89 岁 74 例(2.33%)。2.进行诊断分类:分为前庭周围性病变、前庭中枢性病变、精神心理性头晕/眩晕、全身疾病相关性头晕/眩晕。在本研究中①前庭周围性病变占比为48.27%(1532例),依次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29.49%,936例),前庭神经炎(8.63%,274例),前庭阵发症(3.09%,98例),梅尼埃病(2.93%,93例),单/双侧前庭病(2.80%,89例),伴有眩晕的突发性耳聋(1.13%,36例),迷路炎(0.16%,5例),听神经瘤(0.03%,1例);②前庭中枢性病变占比为23.47%(745例),依次包括:脑干、小脑病变(15.72%,499例),前庭性偏头痛(6.64%,205例),痴呆38例(1.20%)脊髓空洞症(0.06%,2例),癫痫性眩晕(0.03%,1例);③精神心理性头晕/眩晕占比为18.81%(597例);④全身疾病相关性头晕/眩晕占比为1.32%(42例),依次包括:药源性眩晕(0.98%,31例)一氧化碳中毒(0.16%,5例)、心源性头晕(0.01%,3例)、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0.01%,3例)。3.前庭疾病的患者中,女性人数多于男性,不同疾病诊断的性别存在差异,在以上各类疾病中性别有显著性差异(χ2=124.8,p=0.00),其中脑干、小脑病变,前庭阵发症,痴呆,药源性前庭疾病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其余病因的女性多于男性。之后再进行两两比较。性别差异在持续性姿势性知觉性头晕中最为显著,男:女=1:1.82。4.不同年龄段的病因构成各不相同,其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在18~69岁始终处于首位病因,18~59岁的第二病因为持续性姿势性知觉性头晕;70~89岁的首位病因为脑干、小脑病变,第二病因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持续性姿势性知觉性头晕、前庭性偏头痛、前庭神经炎发病高峰期均在50~59岁;前庭阵发症的患者大部分集中在60~79岁。脑干、小脑病变、前庭阵发症、痴呆的年龄显著大于其他组。5.在3174例前庭疾病的患者中合并失眠者1281例,占40.36%,之后依次为打鼾591例(18.62%),白天嗜睡508例(16.01%),入睡后易醒503例(15.85%),睡眠呼吸暂停381例(12.00%)、多梦167例(5.26%)、有相关的运动症状26例(0.82%)、睡眠行为异常19例(0.60%)。结论:1.神经内科前庭疾病进行诊断分类:以前庭周围性病变多见,最常见的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前庭中枢性病变的比例有所上升,前庭中枢性病变中以脑干、小脑病变为主,脑干、小脑病变中以脑梗死为主。精神心理性眩晕的患者在临床上很常见,在临床工作中应该加强认识。亦不可忽视发生率低的前庭疾病,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不能确诊。2.前庭疾病患者中,女性人数多于男性,50岁至69岁是发病高峰期。3.前庭疾病的患者合并多种睡眠障碍。第二部分睡眠生理在前庭疾病机制的研究目的: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性偏头痛的睡眠生理参数特征进行测评及对比,并从睡眠生理角度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明确睡眠障碍对前庭疾病的诊治及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纳入符合纳排标准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的患者。进行眩晕残障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测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living scale,PSQI)测评、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检查。①分析两组患者的主观睡眠障碍及眩晕所致的功能障碍,了解发生睡眠障碍的比例及差异。②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生理参数,探讨发病机制。结果:1.两组DHI总分和身体活动受限(P)、社会功能(F)分项的得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即VM与BPPV组相比:VM组引起的眩晕残障量表总分低、因眩晕引起的功能残障轻;VM组因眩晕引起的身体活动受限、社会功能障碍轻。对两组患者DHI总分进行轻度、中度、重度分层并进行比较:BPPV的患者轻度和重度的比例高,VM患者中度比例高。两组患者的情感影响(E)分项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对两组患者的DHI总分、P、F、E分项与PSQ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相关。2.主观睡眠指标:①经过PSQI总分分析睡眠质量差的患者例数及比例为:BPPV组31例(54.39%)、VM组38例(79.16%)。两组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比例VM组比BPPV组高。两组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比正常人群高。②PSQI各分项目分值比较:VM组比BPPV组的睡眠时间短、睡眠效率差。PSQI各分项异常比例比较:VM组比BPPV组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发生障碍的比例高。3.客观睡眠指标:结果对两组患者的PSG结果进行分析①两组患者与正常睡眠参数范围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均低于正常范围;睡眠潜伏期在正常范围;入睡后清醒时间均高于正常范围;N1期睡眠时间比例均高于正常范围;N2期睡眠时间比例:BPPV组在正常范围,VM组高于正常范围;N3期睡眠时间比例:BPPV组在正常范围,VM组低于正常范围;快动眼睡眠期(REM)时间比例:BPPV组在正常范围,VM组低于正常范围。②两组患者睡眠生理参数进行对比:VM组比BPPV的睡眠效率差、入睡后清醒时间长、N1期睡眠比例低、N2期睡眠比例高、N3期睡眠比例低,REM期睡眠比例低。③睡眠异常活动情况:呼吸紊乱指数(AHI):两组患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比例均高于正常人群。对两组患者合并OSAHS进行轻度、中度、重度分层并进行比较:VM组重度OSAHS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BPPV组。睡眠周期肢体活动(PLMS指数):VM在睡眠过程中发生周期性腿动的比例高于BPPV。结论:1.在对BPPV及VM患者的诊治过程中要重视睡眠障碍共患病的情况。VM组比BPPV组因眩晕引起的功能残障轻,但是眩晕残障量表的分数不能作为是否存在睡眠障碍的评判指标。2.BPPV组及VM组的患者均比正常人群合并睡眠障碍的比例高。但是VM组睡眠质量差、入睡时间长、睡眠时间短、睡眠效率差较为突出,深睡眠时间低于正常范围。VM在睡眠过程中发生周期性腿动比例高于正常人群及BPPV组。故在对VM的诊治过程中要更加重视上诉情况。这一结果可能与VM的发病机制有关,推测这与VM的发病机制中枢参与较多有关。3.BPPV及VM的患者合并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比例远远高于正常人群。提示睡眠呼吸暂停可能与其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有一定的相关性。4.在治疗BPPV及VM患者时,要兼顾睡眠障碍的治疗,并进行有针对的治疗。第三部分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分别联合奥卡西平和卡马西平治疗前庭阵发症的疗效观察目的:前庭阵发症是一种少见的眩晕疾病。本研究旨在比较奥卡西平和卡马西平分别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前庭阵发症疗效。并探讨随着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剂量的增加协同效应是否增加。方法:纳入2015年5月--2017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前庭阵发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卡马西平+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组及奥卡西平+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组,卡马西平和奥卡西平的剂量分别为200mg/次、300mg/次,每日两次。每一组患者再随机进行亚分组,亚组中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的剂量为12mg/次、每日两次;另一亚组为18mg/次、每日两次。疗程为12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评估眩晕频率、眩晕评分、眩晕持续时间、有效率和药物相关的副作用。结果:共有92例卡马西平+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组及93例奥卡西平+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组完成随访,在治疗12周后,两组的平均眩晕频率、眩晕评分、眩晕持续时间和有效率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是卡马西平+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组较奥卡西平+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组的副作用发生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4)。再进行亚组分析:甲磺酸倍他司汀片18mg组较12mg组的平均眩晕频率、眩晕持续时间、眩晕评分改善较明显。结论:随着甲磺酸倍他司汀剂量的增加,协同效应可增加,卡马西平+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组与奥卡西平+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组相比疗效无差异,故奥卡西平+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可作为有卡马西平超敏反应患者的替代疗法。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64
【图文】: 不明258例(8.13%)。其他少见病因包括:一氧化碳中毒5例、迷路炎5例、心逡逑源性头晕3例、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3例、脊髓空洞症2例、听神经瘤1例、癫逡逑痫性眩晕1例。表8、图2逡逑30逡逑
前庭阵发症,痴呆,药源性前庭疾病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其余病因的女性多于逡逑男性。之后再进行两两比较。性别差异在持续性姿势性知觉性头晕中最为显著,逡逑男:女=1:1.82。见表2.1,图4逡逑32逡逑
例);④全身疾病相关性头晕/眩晕占比为1.32%邋(42例),依次包括:药源性眩晕逡逑(0.98%,31例)一氧化碳中毒(0.16%,邋5例)、心源性头晕(0.01%,3例)、呼逡逑吸睡眠暂停综合征(0.01%,3例)。表2.1、图5逡逑33逡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斐;王兴国;庄建华;陈瑛;周晓闻;高博;顾欢欢;;神经内科眩晕专病门诊患者病因初步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14期
2 胡联国;孙敬武;;340例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5年04期
3 薛海龙;李仓霞;肖文;王军文;;奥卡西平和卡马西平治疗前庭阵发症的疗效对比[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5年09期
4 柴臣通;刘春岭;李慧;张亚青;张超;段志毅;关志童;王景超;顾志强;;前庭阵发症血管神经压迫角度影像学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5年09期
5 吴子明;张素珍;;前庭症状国际分类与解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5年01期
6 谷岩;徐广明;尹慧芳;;天津市18岁及以上社区人群睡眠质量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年03期
7 李慧;刘春岭;段志毅;顾志强;王浩然;;前庭阵发症神经血管压迫影像学分析[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4年09期
8 乔文颖;刘建国;曾红;刘禹赓;贾伟华;王虹虹;刘波;谭静;李长青;;急诊头晕的病因分层特点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4年21期
9 李建辉;;卡马西平联合敏使朗治疗前庭阵发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3年10期
10 刘畅;刘大新;丁雷;刘博;;眩晕疾病的发病率与患病特征分析[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袁庆;周围性眩晕患者心身状况分析及偏头痛性眩晕的预防性治疗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永;眩晕专病门诊患者的病因及临床表现分析[D];第四军医大学;2016年
2 韩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冷热试验特征[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
28054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2805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