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眼科论文 >

基于形态学方法研究间歇低氧对大鼠多脏器损伤及自噬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8-31 10:02
   目的: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常继发代谢综合征、非酒精性脂肪肝、认知功能障碍等多系统疾病,且OSA致多系统损伤的原因可能与其主要病理生理改变间歇低氧(IH)有关。尽管有大量研究证实了间歇低氧与多系统损伤之间的关系,但这些研究对于脏器损伤的探讨是局限于单一脏器的,缺乏对个体多脏器损伤的系统性观察及研究。此外,自噬作为细胞维持自身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在缺血/缺氧等多种条件下发挥着重要作用,与细胞损伤关系密切。间歇低氧是低氧的一种形式。已有研究发现间歇低氧可诱导心肌细胞损伤增加,且伴随着细胞损伤,心肌细胞自噬表达亦明显增多。我们前期体外研究也发现,间歇低氧处理后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增多的同时也伴随着自噬激活。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自噬在不同的细胞中有着不同的形态学特征,也发挥着不同的生物学作用。基于此,我们推测在间歇低氧致多脏器损伤的过程中也有自噬的参与,但不同脏器自噬表现不同。本研究拟通过建立间歇低氧大鼠模型,使用HE染色、电镜、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间歇低氧暴露后大鼠海马、心肌、肾脏、肝脏和胰腺等多脏器的损伤变化,同时,探讨不同脏器间各组织细胞自噬的特征性改变,旨在为OSA致多脏器损害的发病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间歇低氧模型的建立:12只雄性SD大鼠(3-8周龄,体重280-340g)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与间歇低氧组,每组6只。其中正常对照组给予常氧(21%O_2),间歇低氧组给予5-21%的氧浓度,每个循环周期120秒,每天间歇低氧8小时。在间歇低氧6周后处死大鼠,提取海马、心肌、肾脏、肝脏和胰腺组织,经过包埋、切片等步骤后,用HE染色观察大鼠各脏器的病理损伤情况,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各脏器超微结构改变及自噬的发生,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观察各脏器自噬标记蛋白轻链3(LC3)的改变。结果:1.海马组织:对照组脏器无明显病理损伤及超微结构改变。间歇低氧组海马神经细胞核深染,电镜下可观察到双层膜结构,自噬标记物LC3的表达增多。2.心肌组织:HE染色显示对照组心肌细胞排列较整齐,间歇低氧组心肌细胞肿胀、排列紊乱,心肌纤维断裂。电镜下可见对照组大鼠心肌富含线粒体,间歇低氧组可见线粒体肿胀,双层膜结构形成,免疫组化显示自噬标记物LC3的表达增多。3.肾脏组织:HE染色显示对照组大鼠肾小管结构基本正常,肾小球毛细血管红细胞减少,轻度缺血。间歇低氧组肾组织中肾小管损伤较肾小球损伤更明显,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管腔狭窄,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电镜下可见线粒体嵴增宽,线粒体肿胀。自噬标记蛋白的棕黄色颗粒主要集中在肾小管上皮细胞。4.肝脏组织:HE染色显示对照组肝板排列较整齐,细胞形态基本正常。间歇低氧组肝细胞较对照组肿胀、稀疏。电镜下可见增多的双层膜结构及空泡。自噬标记物LC3的表达增多。5.胰腺组织:HE染色显示对照组胰腺细胞结构基本正常,间歇低氧组细胞出现肿胀,排列紊乱。电镜下可见双层膜结构增多,与其他组织不同的是其包裹物为内质网。自噬标记物LC3的表达增多。6.各个脏器病理损伤程度不同:如在海马组织细胞中间歇低氧后病理损伤及超微结构变化不明显,而肾组织中可见间歇低氧组有较明显的细胞变性及炎性浸润,且以肾小管损伤为主。7.自噬在本实验提取的5种脏器中均有发生,但不同脏器自噬特点不同。例如海马、心肌等线粒体丰富的脏器,以线粒体自噬为主。而分泌旺盛的器官如胰腺,以内质网自噬为主。结论:本研究证实间歇低氧可引起大鼠海马、心肌、肾脏、肝脏和胰腺等多个器官的病理损伤,但不同脏器损伤程度表现不同。同时,间歇低氧后,伴随着损伤的发生,海马、心肌、肾脏、肝脏和胰腺自噬表达也增加,而且在不同脏器,自噬特点不同。在海马、心肌、肾脏、肝脏等线粒体丰富的脏器,以线粒体自噬为主,胰腺富含内质网,以内质网自噬为主。
【学位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766
【部分图文】:

自噬,受损情况,免疫组化,低氧暴露


察了间歇低氧暴露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马神经细胞未见明显异常,可见较清晰的线粒体结构,结构形成,同时伴随着肿胀线粒体增多,内质网扩张等(们通过免疫组化进一步观察了间歇低氧暴露对大鼠海马 LC3 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间歇低氧组 LC3 棕黄色颗图 2.1E-F)。

自噬,免疫组化,心肌组织,电镜


间歇低氧组可见双层膜结构包裹的线粒体样物质(图 2.2C-D)。接着,我们通过免疫组化进一步观察了间歇低氧暴露对大鼠心肌细胞自噬标记蛋白 LC3 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间歇低氧组LC3棕黄色颗粒较正常对照组增多(图2.2E-F)。

自噬,免疫组化,电镜,低氧


2.3 肾脏组织损伤及自噬表达(HE×400,电镜 C×15000400)织损伤及自噬表达先通过 HE 染色观察了间歇低氧暴露对大鼠肝脏组织细示,正常对照组肝细胞形态较完整,结构基本正常。间胞质稀疏,核染色较深(图 2.4A-B)。其次,我们通过电对大鼠肝脏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正常对照较正常,无内质网扩张。间歇低氧组可见细胞器损伤以多(图 2.4C-D)。接着,我们通过免疫组化进一步观察了脏细胞自噬标记蛋白 LC3 表达的影响。间歇低氧组 LC3组增多(图 2.4E-F)。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烈峰;林文_";翁锡全;;间歇低氧运动对肥胖大鼠体成分的影响[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2 李庆云;李敏;冯耘;郭倩;顾淑一;万欢英;;新型动物慢性间歇低氧箱的制作和应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9期

3 袁志明;陈宝元;;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或间歇低氧与高血压[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年12期

4 陈瑜文;林文_";邱烈峰;翁锡全;;间歇低氧运动对肥胖大鼠食欲的影响及其机制分析[J];体育学刊;2011年04期

5 王琳;徐晏;张伟三;张蔷;;慢性间歇低氧大鼠模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脑血管的影响[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9年02期

6 吴晓丹;黄建浩;孔德红;邵川;周敬;鲁沈源;李善群;;慢性间歇低氧大鼠模型的建立和超声心动图评价[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1年06期

7 王红阳;张盼盼;陈宝元;雷军旗;刘信荣;;不同程度慢性间歇低氧对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0年52期

8 索涛;陈国忠;;慢性间歇低氧所致高血压的中枢调控机制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2016年10期

9 颜素岚;杨宇;张新民;陈宁;;慢性间歇低氧大鼠模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心、肺、肾血管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06年01期

10 林慧;陈一和;夏晓东;;不同间歇低氧频率对大鼠血压以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7年2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海燕;陈宝元;曹洁;冯靖;;间歇低氧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A];2008年中国睡眠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张希龙;;有效干预慢性间歇低氧策略探讨及未来展望[A];呼吸与危重症医学(2010-2011)[C];2011年

3 何权瀛;;慢性间歇低氧的定义和特点[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刘旭东;;间歇低氧训练对男性大学生心脏功能的影响[A];2013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年会暨“运动与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年

5 黄丽英;林文_";翁锡全;;间歇低氧训练对大鼠活性氧及抗氧化酶的影响[A];第4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赵海燕;陈宝元;冯靖;;间歇低氧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7 李光;康健;;间歇低氧小鼠胰腺β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翁锡全;林文韬;余群;陈福刁;徐国琴;黄丽英;;间歇低氧暴露防治运动性血红蛋白低下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9 呙恒娟;陈宝元;李津娜;杨晓燕;姜君男;;抗氧化剂干预间歇低氧对中性粒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10 黄丽英;林文_";翁锡全;;间歇低氧训练活性氧介导基因调控作用的研究[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科教授 陈宝元邋刘道安 整理;间歇低氧危害更大[N];健康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英兰;大蒜素对慢性间歇低氧糖尿病小鼠氧化应激的影响以及对器官功能的保护[D];武汉大学;2018年

2 赵海燕;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模式间歇低氧导致内皮功能障碍的细胞学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7年

3 吴悦陶;间歇低氧状态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基因表达谱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4 冯靖;OSAHS的炎性损伤及与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基础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5 周伟;睡眠呼吸暂停模式间歇低氧大鼠氧化应激机制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6 王轶娜;慢性间歇低氧通过TNF-α调控fractalkine在OSAHS所致肝损伤中的作用[D];中南大学;2012年

7 刘维英;基于OSAHS的间歇低氧对脂肪细胞分泌功能影响机制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8 李津娜;OSAS模式间歇低氧大鼠PMN凋亡及与血管内皮细胞交互影响机制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9 黄丽英;间歇低氧训练对大鼠氧化应激及其低氧适应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董丽霞;不同模式间歇低氧血管内皮损伤机制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聪;基于形态学方法研究间歇低氧对大鼠多脏器损伤及自噬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8年

2 王艳菊;间歇低氧对于哮喘大鼠瘦素及其受体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7年

3 李婷婷;慢性间歇低氧对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高电压激活钙电流的作用探讨[D];苏州大学;2017年

4 肖玲;内源性大麻素受体_1在慢性间歇低氧大鼠模型肝脏表达及药物干预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5 白洋;TLR-4参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导致的慢性间歇低氧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6 邵川;慢性间歇低氧及再氧合对肾脏损害的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张晋源;慢性间歇低氧所致大鼠心肌肥厚作用机制的探讨[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8 刘辉玉;慢性间歇低氧对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自噬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1年

9 栗瑞雪;间歇低氧大鼠骨骼肌细胞PTP1B及PI3K表达在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10 孟晓菲;基于不同研究方法探讨间歇低氧条件下自噬加重海马神经细胞损伤的机制[D];天津医科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086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28086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8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