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眼科论文 >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黄斑区内层和外层视网膜厚度及体积的变化分析

发布时间:2020-09-10 12:49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CPACG)不同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多无明显症状,发现青光眼时患者视野视力已经发生不可逆性丢失。现如今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断多以患者首次就诊时眼压升高、视野缺损、房角关闭、眼底改变以及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circumpapillary ret inal never fiber layer,cpRNFL)厚度变薄等为依据。据统计,在视野发生缺损之前已经存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的丢失。在视野缺损发生前监测神经节细胞的情况对于青光眼的早期诊疗、预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黄斑区结构变异小,没有大血管,且视网膜约有107万个RGC,其中近一半的RGC位于黄斑区直径4.5 mm的范围内。因此现在青光眼科学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变化上。相干光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具有不接触、分辨率高、检查步骤简单快速等优点,是一种新型的光学诊断技术。使我们可以快速无创的获取活体视网膜断层图像,同时还能定量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等结构的厚度。相比于时域OCT,频域OCT具有速度更快,分辨率更高的特点,黄斑区视网膜的结构图像和信息可以被快速准确的采集、分析以及定量测量。目的:利用RTVue-100 OCT比较CPACG患者与正常人黄斑区中心凹、近中心凹、旁中心凹处内层、外层视网膜厚度与体积各参数间差异,分析其变化规律。方法:选取CPACG患者58例(58眼),根据分组标准分为3组,早期CPACG组14例(14眼),进展期CPACG组23例(23眼),晚期CPACG组21例(21眼),选取与患者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23例(23眼)作为对照组。应用RTVue-100 OCT对各组受检者进行检查,并记录黄斑区中心凹、近中心凹、旁中心凹处内层、外层视网膜的厚度及体积参数值。结果:1.黄斑区内层视网膜厚度值差异黄斑区内层视网膜中心凹处对照组、晚期CPACG组厚度值分别为(78.33±8.70)、(62.33±12.10)μm。对照组、早期、进展期以及晚期CPACG组黄斑区近中心凹处内层视网膜厚度分别为(135.62±2.96)、(124.21±6.47)、(119.74±10.67)、(94.95±11.24)μm。黄斑区内层视网膜旁中心凹处对照组、晚期CPACG组厚度值分别为(109.4±5.76)、(89.52±8.62)μm。黄斑区内层视网膜中心凹处晚期CPACG组与对照组相比厚度明显变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区内层视网膜近中心凹处早期CPACG组、进展期CPACG组、晚期CPACG组与对照组相比厚度均明显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早期、进展期与晚期CPACG组两两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黄斑区内层视网膜旁中心凹处晚期CPACG组与正常组相比厚度明显变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参数组间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黄斑区外层视网膜厚度值差异对照组黄斑区外层视网膜中心凹、近中心凹、旁中心凹处厚度值分别为(180.62±8.87)、(192.19±4.69)、(176.19±2.87)μm,晚期CPACG组黄斑区外层视网膜中心凹、近中心凹、旁中心凹处厚度值分别为(166.38±14.22)、(174.19±9.79)、(163.43±8.10)μm。黄斑区外层视网膜中心凹、近中心凹、旁中心凹处晚期CPACG组与对照组相比厚度明显变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参数组间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黄斑区内外层视网膜体积值差异黄斑区内层视网膜近中心凹处晚期CPACG组与对照组相比体积明显减小,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区内层视网膜旁中心凹处早期CPACG组,进展期CPACG组、晚期CPACG组与对照组相比体积明显减小,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参数组间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区外层视网膜中心凹处、近中心凹处、旁中心凹处对照组、早期CPACG组,进展期CPACG组、晚期CPACG组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ACG晚期患者呈现黄斑区内层、外层视网膜厚度弥漫性变薄,而早期患者仅有黄斑区内层视网膜近中心凹处厚度变薄。CPACG患者黄斑区视网膜体积仅内层近中心凹处、旁中心凹处有明显变化,其余部位无明显变化。
【学位单位】:承德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77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伟伟;王怀洲;霍妍佼;李猛;;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检测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的诊断价值[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7年04期

2 严钰洁;孙心铨;陈术;施爱群;王志军;;3D-OCT对早期原发性青光眼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及神经纤维层结构变化的评估[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6年08期

3 吴青松;陈长征;张亮;李印;宋慧;易佐慧子;;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测青光眼黄斑区节细胞复合体厚度的临床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年06期

4 马英慧;徐辉;石晶;付笑笑;董微丽;崔秀成;;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黄斑区结构损害的定量研究及相关分析[J];眼科新进展;2015年10期

5 田甜;才瑜;;青光眼黄斑结构和功能损伤的研究进展[J];中华眼科杂志;2015年08期

6 刘是;杨建刚;邢淑惠;;RNFL和GCC在早期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诊断的临床意义[J];国际眼科杂志;2015年08期

7 许小兰;郭竞敏;陆朵朵;李木;张虹;王军明;;HD-OCT测量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厚度对开角型青光眼诊断的意义[J];国际眼科杂志;2015年04期

8 樊宁;黄丽娜;申晓丽;成洪波;刘旭阳;;青光眼患者视网膜结构与功能损害的关系[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5年03期

9 徐丽娟;Nitter TA;梁远波;金雁南;刘旭;周阳;瞿佳;;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检测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意义[J];眼科;2015年01期

10 冯虹;卢艳;杨慧青;刘大川;;视野前青光眼视盘及黄斑神经节细胞复合体相关参数测量分析[J];中华眼底病杂志;2014年06期



本文编号:28158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28158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3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