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眼科论文 >

DME患者黄斑部脉络膜厚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与中医证候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0-11-08 23:01
   目的:探寻DME患者黄斑部脉络膜厚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与中医证候的关系。以期能够提高对DR性黄斑水肿患者黄斑部脉络膜厚度影响因素的认识,并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临床诊治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应用病例回顾的方法,按纳入、排除标准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间在四川省中医院住院部经散瞳眼底检查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组(C组)的患者50例,同时入组3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无黄斑水肿患者组(B组),并选既往无糖尿病史、无眼底病史、无眼外伤或眼科手术史、无屈光不正,经眼底镜、OCT检查未发现眼底异常的,且与研究组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A组)30例,分别测量三组的SFCT、C组黄斑水肿厚度,并根据测量数值对黄斑水肿程度进行等级划分,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黄斑部脉络膜厚度与性别、年龄、病程、眼压、脉压差、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黄斑水肿程度之间的关系。中医辩证分型根据气阴两虚证、痰瘀阻滞证、脾肾两虚证、阴虚夹瘀证进行辨证。对所收集的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正常对照组(A组)30例,其中A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7.77±10.30)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无黄斑水肿患者(B组)35,其中B组男性17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57.20±10.47)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C组)50例,其中C组男性25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60.77±10.21)岁。2.A组的平均SFCT为(190.97±49.98)μm,B组的平均SFCT(179.26±40.89)μ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平均SFCT为(147.59±40.43)μm,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0例DME患者82眼中,轻度黄斑水肿组(C1)18眼(21.9%,18/82),中度黄斑水肿组(C2)22眼(26.8%,22/82),重度黄斑水肿组(C3)42眼(51.2%,42/80)。4.50例DME患者82眼中,C1组平均SFCT为(196.44±26.08)μm;C2组平均SFCT为(167.27±27.44)μm;C3组平均SFCT为(147.59±43.42)μm;两两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50例DME患者82眼中,C1组平均黄斑水肿为(217.56±17.29)μm;C2组平均平均黄斑水肿为(323.05±37.28)μm;C3组平均黄斑水肿为(446.90±21.96)μm6.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的平均SFCT与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眼压、脉压差、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7.85例DR患者中,气阴两虚证34例,占40.1%;痰瘀阻滞证25例,占29.4%;脾肾两虚证17例,占20.1%,阴虚夹瘀证9例,占10.4%。DR患者中医证型:气阴两虚证痰瘀阻滞证脾肾两虚证阴虚夹瘀证8.50例DME患者中,气阴两虚证20例,痰瘀阻滞证14例,脾肾两虚证11例,阴虚夹瘀证5例。各中医证型与黄斑部脉络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176,P=0.5210.05)。结论: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平均SFCT比正常人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无黄斑水肿患者变薄。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的黄斑水肿程度与SFCT呈负相关,即随着黄斑水肿程度的增厚,SFCT呈变薄趋势。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中医证型多以气阴两虚证为主,其次为痰瘀阻滞证、脾肾两虚证、阴虚夹瘀证。
【学位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587.2;R774
【部分图文】:

曲线图,色素上皮层,上下界,外界


两名测量者分别观察及测量,应用系统软件(Heidelberg Eye Explorer version1.7.0.0; Heidelberg Engineering),由两名测量者分别独立的运用软件自带的标尺先标记需要测量的位置,即黄斑中心凹下的脉络膜厚度。为避免资料的重复性选取图像更为清晰、图像质量更高的一眼进行测量分析。检查系统自动识别标记的ILM 和 BM 线(见图 01)标记是否准确,采用 1:1 pixel 显示图像,标记需要测量的位置,若成像较为水平,则运用系统自带“Thickness Graph”(厚度曲线图)(见图 02)测量黄斑水肿厚度(内界膜至 RPE 的垂直距离,内界膜与 RPE 分别用 ILM 及 BM 的红线标识)(见图 02)。测量工具,运用系统距离测量工具手动测量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与 Bruch 膜分界面至脉络膜巩膜分界面的垂直距离)(见图 03)及黄斑水肿厚度,若脉络膜与巩膜分界清晰度欠佳时可选用 200%的图像显示方式、通过调整对比度、放大图像以便清晰的鉴别各层组织,减少测量误差。对测量的数据进行记录保存,取两名测量者测量的平均值。[5][6][7]

黄斑水肿,厚度,垂直距离,曲线图


图 2 黄斑水肿厚度曲线图(黄斑水肿厚度即 ILM 与 BM 之间的垂直距离)图 3 脉络膜厚度测量图(脉络膜厚度即视网膜色素上皮外缘至巩膜内表面的垂距离)FFA 检查:0.5% 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美多丽)充分散大瞳孔后,应用 H+ OCT 进行 FFA 检查,造影前首先拍摄彩色眼底照片,皮试阴性后,将 20%

照片,脉络膜,视网膜色素上皮,厚度测量


14图 3 脉络膜厚度测量图(脉络膜厚度即视网膜色素上皮外缘至巩膜内表面的垂直距离)FFA 检查:0.5% 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美多丽)充分散大瞳孔后,应用 HRA+ OCT 进行 FFA 检查,造影前首先拍摄彩色眼底照片,皮试阴性后,将 20%荧光素钠注射液 3ml 由肘前静脉注入,4-5 秒钟注射完毕,同时启动计时器,连续拍摄眼底图像,共拍摄 9 个方位,顺序为后极部、颞侧、颞上方、正上方、鼻上方、鼻侧、鼻下方、正下方、颞下方。将所有图像存入计算机后分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颖;钟沐睿;;伴有黄斑水肿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脉络膜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J];激光杂志;2014年02期

2 陈霞琳;汪迎;张凯;黄静;;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2013年04期

3 王芳;王春芳;闫建林;;45岁以上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调查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3年08期

4 金兰;朱江;;中药联合多波长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08年06期

5 周建兰;张友胜;;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中西医治疗概况[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8年01期

6 詹育和;王学锋;;中药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治疗作用的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年01期

7 杜海英;李丽;韦企平;俞兴源;;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7年05期

8 黄秋艳;;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06年06期

9 孙文涛,张小玲,高嵩;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J];国际眼科杂志;2005年04期

10 王莺,蔡季平,唐建明;调节全身因素预防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J];国际眼科杂志;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朱剑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流行病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刘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证候特征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754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28754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b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