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眼科论文 >

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临床观察——附51例报告

发布时间:2021-01-10 22:37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51例眩晕患者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102例眩晕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应用倍他司汀等缓解晕吐,观察组辨证论治:肝阳上亢型15例(29.41%)选天麻钩藤饮加减;瘀血阻络型13例(25.49%)选血府逐瘀汤;肾精不足型10例(19.61%)选左归饮治疗;肾阳不足型6例(11.76%)选金匮肾气方;痰浊中阻型4例(7.84%)选温胆汤;气血亏虚型3例(5.88%)选补中益气汤,每日1剂,14 d为一疗程。结果观察组眩晕缓解时间(4.22±2.46)d、治疗一疗程(14 d)后眩晕发作次数(0.86±0.22)次/周、发作时间(1.02±0.66)h/次低于对照组的(6.98±3.22)d、(1.64±0.73)次/周、(1.90±0.71)h/次(t=3.37,6.35,4.45 P <0.05),治疗总有效率92.16%高于对照组的76.47%(х2=6.24,P <0.05),药物不良反应比较(9.80%VS7.84%)无差异(х2=0.35,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眩晕症可迅速缓解眩晕临床症状,效果明显,值得应用。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18(15)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帝内经》眩晕证治探讨[J]. 田永衍,胡蓉,赵小强.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 (02)
[2]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眩晕临床疗效观察[J]. 范培蕊.  光明中医. 2017(04)
[3]近5年中药治疗眩晕的用药分析[J]. 李欧,赵英强.  湖南中医杂志. 2017(02)
[4]中西医结合治疗内耳眩晕病临床疗效观察[J]. 周长学.  河北医学. 2016(04)
[5]眩晕用药规律频次分析[J]. 邱少波.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5(02)
[6]杨泽华从痰瘀论治眩晕的经验[J]. 吕晓洲,杨泽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07)
[7]自拟中药汤剂辨证治疗60例眩晕的对照研究[J]. 董菲,惠琳莉.  内蒙古中医药. 2014(33)
[8]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50例[J]. 唐伟,蔡刚.  陕西中医. 2013(11)
[9]中西医结合治疗内耳眩晕症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观察[J]. 李元庆.  中外医学研究. 2013(31)
[10]大黄甘草汤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的疗效分析[J]. 张建成.  内蒙古中医药. 2013(19)

博士论文
[1]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文献分析及临床证候研究[D]. 王烁.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695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29695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8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