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载Zebularine的聚合物胶束复合体纳米颗粒对兔眼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预防作用
本文关键词:荷载Zebularine的聚合物胶束复合体纳米颗粒对兔眼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预防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Zebularine 聚合物胶束复合体纳米颗粒 晶状体后囊膜混浊
【摘要】:目的研究荷载Zebularine(Zeb)的聚合物胶束复合体(MePEG-PCL)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NPs)对兔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3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游离Zeb组(ZebF组)、荷载Zeb的MePEG-PCL NPs组(ZebNPs组)、MePEG-PCL空载颗粒组(NPs组),所有动物行晶状体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C组术毕球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0.1 mL,ZebF组注射0.4 g·L-1的游离Zeb 0.1 mL,ZebNPs组注射0.4 g·L-1荷载Zeb的MePEG-PCL NPs 0.1 mL,NPs组注射MePEG-PCL空载颗粒0.1 mL。术后采用裂隙灯观察前房反应和PCO分级,动态测量眼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房水中Zeb浓度。结果术后1 d、3 d各组间前房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5.21,P=0.59)。术后各组间对应时间点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d、2 d ZebNPs组房水中Zeb含量显著高于ZebF组(均为P0.01),术后3 d ZebF组房水中已经检测不到Zeb,术后2 d ZebNPs组房水中药物含量最高,随后降低。术后10周ZebF组、NPs组、C组均发生了明显的PCO,ZebNPs组PCO较ZebF组显著减轻(H=9.91,P0.05)。结论荷载Zeb的MePEG-PCL NPs可通过增高房水中Zeb浓度有效减轻兔眼晶状体摘出术后PCO程度。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
【关键词】: Zebularine 聚合物胶束复合体纳米颗粒 晶状体后囊膜混浊
【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资助(编号:S2015YFJM2209)~~
【分类号】:R779.6
【正文快照】: 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以及人工晶状体设计和材料的改善,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eopacification,PCO)的发生有了显著降低,但其仍然是现代白内障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视力,在婴幼儿及青少年患者中发病率可高达100%[1-2]。目前主要采用Nd∶YAG激光后囊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余涵,张向东;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30例疗效观察[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蕾,王文清,方玲辉,陈国辉,杨冠;人工晶状体光学面设计与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临床观察[J];中华眼科杂志;2002年04期
2 王珏;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在预防后囊膜混浊中的应用[J];眼科新进展;2004年01期
3 王俊,卢奕;后囊膜混浊的基因治疗[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4年04期
4 刘红玲;张晓梅;关风;;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研究方法及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07年02期
5 王永成;陈彬川;宫卫锋;帖红艳;李志宏;;两种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囊膜混浊的临床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07年24期
6 李建国;王明磊;陈广鹏;高浩溟;赵长影;张秋艳;;后囊膜混浊的相关因素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08年03期
7 李永年;倪晓武;;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治疗后囊膜混浊[J];眼科;1993年03期
8 刘奕志,李绍珍;后囊膜混浊的先天性白内障术中的连续线形撕后囊术[J];中华眼科杂志;1997年03期
9 刘婕;赵娴;张恒丽;邵丽静;唐广贤;王民;左建霞;王姝蕊;;不同类型白内障患者术后晶状体后囊膜混浊发生率的比较[J];眼科;2014年02期
10 张士胜,朱彩红,张琼,王玲,王康孙;Q开关Nd:YAG激光治疗后囊膜混浊(英文)[J];国际眼科杂志;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孙琪;;YAG激光治疗后囊膜混浊[A];2007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张琪;;后囊膜混浊测量方法比较[A];2007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张海燕;杨金玲;张苏炯;夏园玲;屠云松;于燕妮;;多聚赖氨酸与EDTA的交联物防治兔眼后囊膜混浊的实验研究[A];2007年贵州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第五届第三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启雷;兔后囊膜混浊模型的建立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2 陈博;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后囊膜混浊中的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王曼;Tranilast微球抑制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戴南平;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对后囊膜混浊的影响及与转化生长因子-β_2相关性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程萍;后囊膜抛光及粘弹剂彻底清除预防后囊膜混浊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2 岳靓;铒激光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临床与后囊膜混浊病理基础的对比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3 杜娟;囊袋内注入5-氟尿嘧啶抑制后囊膜混浊的临床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郑灿;人工晶体形状与后囊膜混浊相关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443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744389.html